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文

作品数:79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支气管
  • 11篇原发性
  • 10篇动脉
  • 10篇咯血
  • 10篇活检
  • 10篇肝癌
  • 9篇动脉栓塞
  • 9篇术后
  • 9篇肺穿刺
  • 9篇穿刺
  • 8篇血管
  • 8篇气管
  • 7篇原发性肝癌
  • 7篇支气管动脉
  • 7篇栓塞
  • 7篇肺内
  • 7篇CT引导
  • 6篇栓塞术
  • 6篇肺部
  • 5篇炎症

机构

  • 78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杭州...

作者

  • 78篇张鸿文
  • 27篇赖国祥
  • 19篇林庆安
  • 19篇雷娟
  • 17篇柳德灵
  • 16篇张芨
  • 10篇杨超
  • 8篇林军
  • 8篇杨熙章
  • 8篇文文
  • 7篇陈自谦
  • 7篇叶礼燕
  • 7篇李玉德
  • 6篇黄梁浒
  • 6篇陶超超
  • 6篇陈学香
  • 6篇吴纪瑞
  • 5篇王爱民
  • 5篇林茂英
  • 5篇陈新民

传媒

  • 10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人民军医
  • 3篇全国第十三次...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国外医学(呼...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伴齿龈转移二例报道被引量:1
2014年
例1 患者,男,54岁.2011年2月26日入院.查AFP7818.1 μg/L;MR示左肝肿瘤,考虑原发性肝癌(图1a),胰体部肿瘤侵犯可能,伴左肺尖、右肺内肿瘤转移.3月5日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右肝叶见迂曲的肿瘤血管及结节团块状肿瘤染色,以左肝叶为主,肿瘤大小1.5 cm×1.0cm~13.3 cm×8.0 cm,边缘不规则.行TACE治疗.2011年5月7日行TACE时前后对比肝脏病灶有好转.2011年7月18日因发现上颌牙龈有一无疼痛肿物10 d再次入院.入院时患者对食物的摄取、咀嚼有轻度功能障碍.口腔颌面专科检查:面形左右对称,1+1处唇侧牙龈可见一肿物,大小约3.0 cm ×2.0 cm.肿物向腭侧牙龈生长,界清,无活动度.肿物唇侧表面溃烂,色灰红,无触痛.
雷娟张鸿文张芨杨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齿龈再次入院TACE肿瘤侵犯肿瘤染色
18F-FDG PET/CT在肺内多发病灶穿刺部位选择中的临床价值
张鸿文
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术治疗大咯血25例
1999年
李玉德陈学香赖红斌赖国祥张鸿文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大咯血
以肺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13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以肺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3例以肺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小血管炎患者(肺损害组),与14例单纯肾脏受累的小血管炎患者(肾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损害组与肾损害组平均就诊年龄分别为(55.8±16.6)岁和(37.7±18.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害组X线、CT检查示2例肺部结节状阴影,其余无特异表现;9例有蛋白尿、肾性血尿,其中6例肾活检,5例为增生硬化或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新月体肾炎;2例行肺活检病理为韦格内(Wegner)肉芽肿。肾损害组10例肾穿刺活检,2例新月体肾炎,1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肺损害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8例,单纯泼尼松治疗5例;而肾损害组则分别为11例和3例。肺损害组患者肺部症状改善、病情好转8例,但肾功能无法恢复进入透析6例;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5例。肾损害组好转12例,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2例。结论伴有肺脏受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就诊年龄偏大,多合并肾脏损害,病理表现较重,建议采用泼尼松加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年龄大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文文赖国祥柳德灵张鸿文林庆安
关键词: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肺脏损害肾小球肾炎
弥漫型Kaposis'肉瘤肺部浸润1例
1997年
弥漫型Kaposis'肉瘤肺部浸润1例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呼吸内科(350001)陈学香李玉德张鸿文患者女性,26岁,1994年8月12日因咽喉疼痛半月,疼痛加重且有异物感,吞咽时有阻力,平卧位或右侧卧位时出现呼吸困难,在门诊经先锋霉素Ⅴ等治疗症状无好...
陈学香李玉德张鸿文
关键词:弥漫型肺部浸润肉瘤出血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高龄老人肺部感染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高龄老人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3例高龄老人进行BAL治疗,观察首次行BAL治疗前及BAL治疗后1、6和24h的血气分析。在行BAL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X线胸片、致病菌被清除情况。结果首次行BAL治疗前与BAL后1h相比,pH、PO2、PCO2差异无显著性;而首次行BAL治疗前分别与BAL后6h、24h相比,pH、PO2、PCO2差异均有显著性。无1例在BAL治疗过程中死亡。BAL治疗总有效率达81.4%。结论BAL治疗高龄老人肺部感染是安全有效的,通过BAL治疗,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明显改善,呼吸衰竭得到纠正,肺部感染得到控制。
张鸿文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高龄老人肺部感染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针剂治疗,400m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针剂治疗,400m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7d。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7.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91%和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21.88%。两组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林庆安赖国祥柳德灵张鸿文文文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咯血原因及治疗对策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再咯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分析389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发生再咯血的54例患者的咯血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54例再咯血中,34例为原有病变进展,占63.0%,DSA表现为出现新的出血灶和/或侧支循环形成。20例原因为原有病变血管再通,占37.0%。再次BAE术后治愈47例,占87.0%。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应积极地治疗基础疾病防止原有病变进展。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操作过程中防止漏栓供血动脉,并注意操作技巧,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
张鸿文杨熙章陈自谦杨永岩杨利史震山林宇宁雷娟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再咯血
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8例因原发性大肝癌行TACE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8天血清CRP变化情况。52例术前CRP处于正常范围(阴性组),76例术前CRP高于正常值(阳性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的CRP值。结果TACE后血清CRP浓度均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4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并于术后第8天下降到术前水平;CRP阴性组术后肿瘤体积缩小率高于阳性组,阴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及有效肿瘤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复发率低于阳性组。结论TACE疗效与患者血清CRP变化呈负相关,TACE后CRP升高幅度大提示预后不良。TACE术前CRP可作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TACE后疗效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史震山陈自谦杨熙章张鸿文庄大生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预后
2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析与降温护理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观察发热热型和热程变化,评价降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FUO病例202例,进行病因分类,根据体温变化曲线观察热型和热程变化,选择物理和(或)药物降温方式观察降温护理效果。结果202例FUO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95例,肿瘤性疾病52例,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31例,诊断不明24例;发热热型稽留热42例,弛张热69例,不规则热77例,间歇热14例;发热热程〈4周84例,〉4周118例;患者发热给予降温措施最多例次37次/周,最少3次/周。结论通过对FUO患者体温的连续监测,对热型、热程、病情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为FUO早期诊断和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依据;对收治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非传染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作到传染性疾病不扩散、不蔓延。
王爱民许丽辉张鸿文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热程护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