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
- 作品数:68 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癫痫患者血清与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在癫痫患者血清与唾液中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探索用唾液监测卡马西平药物浓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在癫痫患者血清、血清超滤液和唾液中的浓度,按年龄(分为未成年和成年组)和剂量(分为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分组后,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成年组与成年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的血清与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未成年=0.492与r成年=0.862、r小剂量=0.572与r大剂量=0.846,血清、血清超滤液与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血清/唾液=0.601、r血清超滤液/唾液=0.806。结论:对于成年组和大剂量组,卡马西平在血清和唾液中浓度呈线性相关(r>0.84),且癫痫患者唾液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清中的游离药物浓度相关性更好。因此,本试验为临床上采用唾液法进行卡马西平浓度监测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 段佳林杨静曹军卫国昌翠奚苗苗吴寅沈敏文爱东
- 关键词:卡马西平唾液血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年龄
- 地塞米松诱导联合骨形成蛋白2基因修饰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地塞米松等骨诱导剂的作用下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骨形成蛋白2在骨修复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分泌,在体内外均可诱导骨形成,以上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目的:分析体外经地塞米松诱导是否能增强骨形成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能力。设计:随机化配对设计。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2/2004-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选用2月龄新西兰白兔20只,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军动管字第2005C00117号)。室温、常湿,正常喂食。双侧取材,左侧肢体来源骨髓间质干细胞为地塞米松诱导组,右侧为对照组(未经诱导)。方法:将地塞米松诱导组和对照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转导含有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BMP-2后,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情况。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应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及骨钙素放免试剂盒测定Ad-BMP-2转导5d后两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情况。②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③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结果:①转导后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地塞米松诱导组和对照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中均有表达。②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地塞米松成骨诱导后形态较不规则,呈三角形、多角形改变,较基础培养基培养细胞生长缓慢。基因转导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③转基因5d后,地塞米松诱导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34.36±8.84,104.02±7.83)nkat/L(t=3.3506,P<0.01,n=20)];地塞米松诱导组骨髓间质干细胞骨钙素�
- 栗艳闫露沈敏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生成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CHF患者行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置入左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随访13.8±10.4个月,观察心功能,患者活动度及夜间心率、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心功能超声指标。结果24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例猝死,有效率92.3%,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患者活动度从0.17±0.24小时/天增加至2.98±0.46小时/天,夜间心率由80.8±12.0次/分降低至61.3±2.5次/分,QRS波时限从158.60±31.86ms缩短至130.95±23.44ms,P<0.05。LVEF从0.21±0.05提高至0.35±0.05,P<0.05,其他相关超声指标较CRT之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CRT是治疗CHF的有效方法。
- 刘兵王海昌李伟杰郭文怡程何祥沈敏刘丽文张军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筛选标准的疗效评价
- 2009年
-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CRT主要用于QRS时限≥120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严格入选的人群中仍有20%-30%无明显疗效,如何提高CRT的临床疗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26例CRT筛选标准,随访发现可以提高CRT的临床疗效。
- 易甫刘兵沈敏王海昌郭文怡李伟杰张殿新程何祥刘丽文李金芳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评价心室收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
- 注重住院医师多种能力的培养
- 2002年
- 岳树强沈敏
-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学教育
- 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了解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测定服药前后血脂、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 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的含量 ,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治疗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t -P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而血浆PAI - 1及GMP - 14 0含量高于正常人 ,经降脂治疗后血浆t-PA含量上升 ,而血浆PAI - 1及GMP - 14 0含量下降 ,接近正常。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 ,并且有一定的改善纤溶系统功能及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
- 沈敏李兰荪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甘油三脂PAI-1GMP-140
- HPLC法测定止咳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止咳胶囊中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9∶87),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进样量在0.016~0.160g.L-1范围内,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2.1%(n=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止咳胶囊的质量控制。
- 张筱芳沈敏
- 关键词:HPLC止咳胶囊麻黄碱
- 超声指导下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参数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如何进行参数优化以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CRT患者,术后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AV间期,在组织多普勒显像下优化VV间期,达到CRT最佳治疗目的。结果8例CRT后心功能都得到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起搏时的AV间期与窦性心律时的AV间期之比优化至130~180/100~150ms,使得左室充盈时间从354±147ms升至420±112ms,二尖瓣返流由8.41±4.55cm2减少至5.36±4.71cm2;VV间期优化至4~40ms,使得左室内各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从48.4±17.9ms减少至30.2±18.6ms,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由20.6±9.0cm/s上升至26.1±3.1cm/s。结论术后个体化的参数优化可以提高CRT疗效。
- 沈敏刘兵王海昌郭文怡李伟杰刘丽文张军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参数
- 辛伐他汀诱导促进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兔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 闫露栗艳沈敏
- 关键词:干细胞辛伐他汀成骨转化
- 血流向量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长期患者暂时中断起搏器前后左心室流场演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图(VFM)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长期患者暂时中断起搏器前后左室收缩期血液流场变化特征以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择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以上的对CRT有反应的患者32例,分别于中断起搏器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次测量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EDD)及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Dp/Dt…),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二尖瓣反流容积(MRV)、面积(MRA)。利用VFM软件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启用涡流模式图,取二尖瓣关闭瞬间(MVC)、主动脉瓣开放瞬间(AVO)、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峰瞬间(APV)以及主动脉瓣关闭瞬间(AVC)四个节点,分别测量涡流的横径(DH)、纵径(DL)、流量(FV)、深度(VD),计算涡流面积(VA),计算从主动脉瓣开放到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峰时涡流流量的衰减率(FV-CR%)和面积的衰减率(VA—CR%),并观察其演变特征。结果与起搏器关闭前比较,关闭起搏器10min后患者的AV—VTI、LVDp/Dtmax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VFM观测从主动脉瓣开放到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峰时左室腔FV—CR%、VA-CR%均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VEF与VA-CR%存在正相关,起搏器关闭前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32(P〈0.01)和0.654(P〈0.01)。结论暂时中断起搏器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及VFM参数均出现明显恶化。VFM技术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中断起搏器前后左室收缩期血液流场特征的改变与左室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提示远期持续CRT治疗的必要性。
- 叶晶晶纳丽莎刘丽文马斌沈敏左蕾高文霞周海燕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