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桃
- 作品数:51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钠改变与窒息新生儿肾小管损伤的关系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尿钠水平与窒息新生儿肾小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化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检测窒息新生儿尿钠(Una)水平和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重度窒息组(41.20±3.62mmol/L,4.66±1.85mgol/L)与正常组(22.03±2.58mmol/L,0.09±0.01mg/L)、轻度窒息组(29.40±2.60mmol/L,3.67±2.00mgol/L),以及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Una和β2-MG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Una和β2-MG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为0.72,P<0.05)。结论 尿钠水平的测定有望成为判断窒息程度及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 朱正芳董文斌陈跃陈桃王胜会刘春艳
-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肾损伤尿钠Β2微球蛋白
- 32例静注丙种球蛋白辅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胡晓陈桃翟雪松唐章华周正秀贺宝玲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婴幼儿重症肺炎静脉注射
- 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比较小剂量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甲泼尼龙1~2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3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地塞米松0.3~0.5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治疗组喘憋、哮鸣音消失,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而肺部湿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泼尼龙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优于地塞米松。
- 陈书琴陈桃沈兴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甲泼尼龙疗效观察
- 以甲氨蝶呤为主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2005年
- 目的:探讨以甲氨蝶呤为主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5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采用小剂量强的松、萘普生治疗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10 mg/M2口服,每周1次;在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和关节肿痛消失后,激素开始减量,于3~6个月减完停药,但对激素依赖型用至1年,同时停用萘普生,甲氨蝶呤继续使用l^2年。结果:10例在用药期间病情稳定,无反复;3例因出院后未坚持治疗而复发,2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现有8例已停药l^2年无复发,坚持随访7例,治疗期间每1~2月复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肾功能、肝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甲氨蝶呤用药剂量小,间隔时间长,安全有效,已逐渐成为JRA治疗的第一线药。
- 陈桃朱红枫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甲氨蝶呤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儿童时期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自2004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对15例JRA应用甲氨蝶呤(MTX)口服联合其它药物治疗。现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 万小红刘勤陈桃
- 关键词:甲氨蝶呤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对贫血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贫血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18名4~14岁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检测血红蛋白。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5.7%,4~7岁与7~14岁年龄组分别为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血红蛋白值为(97.9±6.9)g/L,低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血红蛋白值(128.8±7.3)g/L(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82.1%,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血红蛋白值。
- 唐晓渝陈桃陈书琴
- 关键词:贫血儿童
- 2003~2008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儿川崎病临床调查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分布和临床特点,提高对KD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按日本KD研究中心提供的KD诊断标准、问卷表格和调查方法,回顾性对该院KD患儿进行调查,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KD患儿住院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季节、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各系统及心血管并发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间共收治KD患者235例,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但未发现流行,发病高峰为1~4岁,男女比例为1.64∶1。全年均可发病,但以4~6月为高峰,10~12月发病最低,急性期病死率为0.43%,死因为冠状动脉瘤破裂,冠状动脉异常率为46.8%,再发率为1.7%。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一次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有效率为94.89%。结论 KD的发病男孩多于女孩,春季多见,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长期随访对KD预后有重要意义。
- 陈桃杜娟陈书琴朱红枫陈铃
- 关键词:川崎病
- 血清胆汁酸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肝功能损害监测中的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胆汁酸(TBA)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伴有肝功能损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63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入院当日测定TBA与肝功能,并将其大于正常值例数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63例患儿TB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其值为71.42%(P<0.01)。结论 TBA在反映病理性黄疸伴发肝功能损害中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作为监测肝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
- 陈桃董文斌张莲玉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汁酸肝功能
-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诊断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选择川崎病(KD)患儿30例,按有无冠状动脉病变(CAL)分为两个水平,CAL患儿12例,无CAL患儿18例。对照组20例。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发现KD患儿急性期血浆GBPP水平高于对照组,亚急性期患儿较急性期升高,急性期CAL患儿高于无CAL患儿。KD急性期GPBB与cTnI、CK-MB有相关性。认为血浆GPBB水平检测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预测CAL的发生。
- 陈书琴陈桃杜娟
-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伴颅内出血16例分析
- 2003年
-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发生在生后1月~3月的婴儿称之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科收治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伴颅内出血,现总结如下。
- 郭渠莲刘文君陈桃
-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维生素K1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凝血因子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