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5篇强直
  • 5篇强直性
  • 4篇肾移植
  • 4篇排斥
  • 4篇强直性脊柱炎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分型
  • 4篇脊柱
  • 4篇脊柱炎
  • 4篇PCR-SS...
  • 4篇HLA抗体
  • 3篇血清
  • 3篇血型
  • 3篇排斥反应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抗原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91...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7篇丁红
  • 18篇武大林
  • 11篇兰炯采
  • 10篇曹琼
  • 6篇金大地
  • 5篇潘光辉
  • 5篇史占军
  • 5篇裘宇容
  • 5篇官健
  • 5篇张志梅
  • 4篇张泓
  • 4篇白寒
  • 4篇蒋立城
  • 4篇陆洁
  • 3篇曾利芬
  • 2篇陈强
  • 1篇彭道波
  • 1篇陈建庭
  • 1篇凌汉新
  • 1篇张怡

传媒

  • 7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输血19...

年份

  • 7篇2002
  • 5篇2001
  • 1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柳氮磺吡啶合并火把花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合并火把花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79例AS患者分为早期25例,中期22例,后期32例均给予柳氮磺吡啶2g/d,3次/d,火把花根2.7g/d,3次/d,口服3个月。每1个月复诊1次,分别在首诊、1个月后、2个月后和3个月后记录观察BASDAI积分和ESR。结果用药后1个月各指标均显著下降。至第3个月末,早、中期患者疲劳、疼痛及晨僵等均已降至较低水平,ESR平均已低于正常上限,对于后期患者,虽改善显著,但于3个月末其疼痛(外周关节除外),疲劳及晨僵水平仍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严重程度,ESR平均亦高于正常上限,需继续目前治疗。结论(1)此治疗方案有效并快速地控制了病情,但对于后期患者,其药物治疗是有限的,部分严重患者只能通过手术方可获得较大改善。(2)柳氮磺吡啶和火把花根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用量和对NSAID的依赖性。
官健金大地史占军丁红曾利芬
关键词:疗效强直性脊柱炎中西药结合柳氮磺吡啶火把花根AS
两个家庭亲/子代RhD血型差异的RHD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为中国汉族人群RhD(- )个体遗传规律和RHD基因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 3个厂家不同批号的ABO、Rh抗血清和HLA单克隆抗体血清 ,分别对两个家庭的 7位个体进行ABO、Rh血型检定和HLA A、B、DR、DQ抗原配型 ;并对其RhD(+)父母和RhD(- )子女共 6位个体 ,采用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试剂 ,直接鉴定Rh血型基因。结果 两例表型RhD(- )的子代个体 ,PCR SSP法显示例 1为RHD基因全部缺如 ;例 2为RHD基因部分携带。结论 本研究显示了 2个中国汉族家庭亲 /子代RHD基因遗传的个体情况。
武大林丁红兰炯采
关键词:PCR-SSPRHD基因
广东地区汉族HLA-DRB1、DQB1多态性被引量:3
1999年
HLA-DR、DQ具有人群多态性。DR、DQ分型在器官移植配型、法医个体识别或亲子鉴定、疾病相关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了解DR、DQ多态性分布,才能分析移植配型时寻求供者的方向(什么地区才容易找到需要的型别).为计算亲子关系概率、疾病相对风险率等提供依据。现将广东地区汉族HLA-DRB1、DQB1多态性报告如下:
兰炯采武大林丁红
关键词:DQB1HLA-DRB1多态性汉族供者亲子鉴定
细胞板、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在检测HLA抗体时的联合应用
对于器官移植患者和需反复输全血或输血小板的患者,检测血清中HLA抗体至关重要。根据 HLA抗体的性质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器官、决定移植时机及血小板的来源和降低血小板的无效输入提供服务。临床医生亦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大...
武大林兰炯采曹琼张志梅丁红张泓
关键词:HLA抗体
文献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B27抗原的纯化
2000年
目的 纯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的HLA B2 7抗原。方法 HLA B2 7单抗 (FD70 5 )亲和层析法。结果 纯化的抗原蛋白经SDS 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 ,经分析其相对分子量为 5 6 40 0。结论 经此法可成功纯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 B2 7抗原。
官健金大地史占军丁红陆洁曹琼武大林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HLA-B27抗原亲和层析法
114例输血后HLA抗体的初筛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张志梅兰炯采曹琼武大林丁红
关键词:输血输血反应非溶血性HLA抗体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
2002年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且排斥前CD19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稳定组;排斥反应时CD11a由(31.9±12.4)%升至(49.5±20.2)%(P<0.01),抗排斥治疗后则迅速下降。稳定组CD54与CD19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951,P<0.05),排斥组CD19的表达变化较CD11a提前2~4天(γ=0.9806,P<0.05)。研究表明,B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与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监测CD11a和CD19的表达变化分别有助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蒋立城潘光辉丁红白寒裘宇容
关键词:增殖活化细胞粘附分子移植免疫学
PCR-SSP法检测HLA-B27对强直性脊椎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9
1999年
曹琼武大林丁红陆洁兰炯采
关键词:PCR-SSP法HLA-B27强直性脊椎炎
HLA-Ⅱ血清学分型与微量SSP法基因分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验证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进行HLA-Ⅱ类移植配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微量SSP技术(简称微量PCR-SSP法)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HLA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1)微量PCR-SSP法检测的110例样本中,99例检出HLA-DR的396个等位基因、11例检出HLA-DQ的22个等位基因,检出10%的单倍型个体;(2)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检出错误或漏检率较高,其误差在DR和DQ分别为38.81%和50.75%;(3)错误发生和易混淆的抗原为:DR15/16、11/12、13/14、8、12和DQ5/6、8/9。结论微量SSP法可以准确检定血清学易漏检和发生错误的抗原等位基因。
武大林凌汉新丁红张怡
关键词:序列特异性引物等位基因分型移植配型基因分型血清学分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与阴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受累情况及预后比较
2002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105例AS患者中,94例B27(+),11例B27(-),将两组患者的关节受累、关节强直和血沉(ESR)异常等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B27(+)患者胸廓、颈椎及髋关节的受累率(分别为45%,39%和50%)均显著高于B27(-)患者(分别为0,0和18%,P<0.05);B27(+)患者中,分别有73%和40%发展为腰椎强直和胸廓强直,而B27(-)患者分别为27%和0(P<0.05和P<0.01);B27(+)AS的ESR异常率为92%,显著高于B27(-)AS(仅为27%,P<0.01)。结论B27(-)AS与B27(+)AS相比,其病情显著轻微,预后较好。
官健金大地史占军丁红曾利芬
关键词:关节受累预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关节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