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 作品数:70 被引量:2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更多>>
- 辽河流域水环境时空差异性评价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辽河流域的水环境时空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流域内4条主要河流(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的25个监测点2000—2009年资料,监测点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水质清洁区,反映不同采样点的水质水平和污染程度。通过重度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的各个站点主成分综合得分的计算,得到辽河流域水质总体优劣状况的排序为:太子河,大辽河,浑河,辽河;2009年这4条河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均为最小值。
- 付保荣苏杰吴丹李法云徐成斌谢轶张峥
- 关键词:辽河流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梯形盐梯度太阳池的数值模拟研究
- 本文建立梯形盐梯度太阳池的热盐双扩散数学模型,以matlab7.0为平台对表面积2.4×2.4m2、深1.2m的梯形盐水太阳池进行了一维数值模拟。模拟在充分考虑本地气候条件与太阳辐射的情况下,改进了池底反射模型,使辐射透...
- 姜霖松刘宏升吴丹孙文策
- 关键词:热损失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三氯化铝负载HY沸石催化β-甲基萘转移烷基化反应被引量:13
- 2004年
- 通过液相沉积法将无水AlCl3负载到HY沸石上制得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了负载前后HY沸石催化β-甲基萘(β-MN)与均四甲苯(TMB)转移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负载型HY沸石的表面酸性增强,沸石的孔径减小,催化β-MN与TMB转移烷摹化反应的活性提高,2,6-/2,7-二甲基萘(DMN)的选择性得到改善。当反应在β-MN与TMB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400℃,空速为6.0 h-1的条件下进行时,β-MN的转化率为46.4%,2,6-DMN/2,7-DMN的选择性为25.6%。
- 吴伟吴丹郑文涛武光韩雪张密林
- 关键词:HY沸石Β-甲基萘二甲基萘
- 生物过滤法处理炼油污水厂恶臭废气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了考察生物过滤法处理炼油污水厂恶臭气体的可行性,本试验采用两个串联的填充堆肥、树皮和火山岩混合物的三段式生物过滤反应器连续处理某炼油污水厂浮选池的恶臭废气。考察了主要污染物的去除、冲击负荷影响和填料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66s时,非甲烷总烃、苯、甲苯及二甲苯的进口浓度范围分别为5.1~1081.8、0.1~328.8、0.2~91.8、0.2~48.2mg·m^-3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7%、98.9%、98.8%、99.6%;对废气浓度变化的适应性好;反应器的渗沥液应通过喷淋返回填料层。应用该生物过滤器能成功地去除炼油污水厂浮选池排放的恶臭废气。
- 耿长君张春燕吴丹郝丽全燮
- 关键词:生物过滤炼油污水废气堆肥
- 基于多孔介质燃烧的火烧油层模拟实验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原油黏度测量实验和热重实验,确定了原油黏度特性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多孔介质稠油燃烧实验系统,实现了原油在多孔介质模拟油层内的稳定燃烧,并分析燃烧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原油黏度明显降低;原油氧化过程分为轻质蒸发、低温氧化反应、燃料沉积和燃烧4个阶段;预热到1 000K以后,原油在多孔介质内发生点火燃烧,最高温度可达1 210K,燃烧区温度稳定在750K左右,持续大约4h,燃烧在低供气量下无法向前推进;为保证火烧油层的燃烧波能持续传播,热源位置与空气入口应尽量布置在油层底部.
- 刘宏升吴丹孔庚解茂昭
- 关键词:火烧油层过滤燃烧多孔介质
- 基于欠采样数字正交解调的误差分析及校正被引量:2
- 2006年
- 分析了软件无线电常用的基于欠采样数字正交解调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给出了这些误差对信号的影响,并利用高斯-牛顿迭代法校正系统中由误差产生的幅度和相位的不平衡,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 吴丹吴芝路
-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欠采样正交解调
- 三相流化床电极反应器深度处理制浆废水被引量:3
- 2006年
- 应用三相流化床电极反应器(新型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制浆废水.研究了曝气量、槽电压、溶液pH值及FeSO4浓度等因素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深度处理制浆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槽电压20 V,曝气量为0.3 m3.h-1,FeSO4浓度为1000 mg.L-1,pH值≈2.5,反应时间为90 m in时COD去除率为70.1%.
- 吴丹史启才周集体贾保军
- 关键词:活性炭制浆废水
- 图像中值滤波的VC编程
- 2003年
- 1、原理图象中值滤波一般采用滑动窗口法,设窗口为L×L的矩形(L为奇数)。该窗口在被处理的图象上逐点移动,内含L×L个象元{f_k}。每次移动均计算一次{f_k}的中值[f_k](相当将{f_k}的灰度值按大小排列,取中值)。并将所得结果g依次排列,生成滤波图象。为获得实验所需的受扰图象,用VC编程产生三种噪声图象。
- 安旭吴丹宋建华
- 关键词:图像中值滤波VC语言编程图像处理
-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鉴定及对EE2的去除效能被引量:3
- 2013年
-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1,经鉴定该菌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菌株J1的生物絮凝剂产率为2.15 g/L,絮凝率为90.83%。利用产絮菌J1发酵产生的生物絮凝剂MFX去除水中的17α-乙炔雌二醇(EE2),在絮凝剂投加量为8 mL、助凝剂投加量为1 mL、初始pH值为5、反应时间为1 h的最优条件下,对EE2的去除率可达90%;pH值对生物絮凝剂去除EE2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助凝剂投加量、絮凝时间和絮凝剂投加量;结合表面电荷及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推测该絮凝过程以电中和作用为主。
- 邢洁杨基先庞长泷李昂马放吴丹魏薇
- 关键词:产絮菌生物絮凝剂
- 混合碳源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模型被引量:6
- 2014年
- 为实现混合底物的高效定向转化,以产絮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F2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单一碳源及不同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絮凝效能及絮凝剂产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P算法构建絮凝效能及产量预测神经网络.产絮菌F2利用葡萄糖时的絮凝效能和产量分别为88.98%和2.20 g·L-1,过低的初始浓度将影响产量,不低于7.5 g·L-1为佳.以D-(+)-葡萄糖、D-半乳糖和D-甘露糖3种单糖为混合碳源,构建网络结构为3-5-2的产絮效能及絮凝剂产量预测模型,对两个输出层的预测误差范围均在4%以内,预测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浓度的最优解为6.59 g·L-1、1.32 g·L-1、3.57 g·L-1,经验证混合碳源发酵产絮可使絮凝效能和产量比单一葡萄糖发酵时分别提高6.87%和26.82%,本文为产絮菌F2利用含糖有机质废液发酵产絮凝剂提供数据参考.
- 王金娜杨基先王继华李昂马放吴丹王樱凝
-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混合碳源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