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娜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诗品》视野下的济慈诗歌创作——兼论西方济慈诗评被引量:2
- 2007年
- 由于西式诗评的文化特点决定,济慈诗歌至今未能被西人完全阐发。笔者试图借《二十四诗品》对济慈诗歌做一种中式阐释,即从意境说的“韵外之致”进行观照后认为:《秋颂》接近悲慨和实境二品;《夜莺颂》彰显诗人飘逸灵动的诗性特点.然其整体意境归冲淡一品;而《希腊古瓮颂》中诗人心向自然的率真,该诗属典雅、含蓄和高古三品,然其意境却归雄浑一品。此外,济慈抒情诗总的特点与《诗品》中光大的老庄虚静说和阴柔美相一致,但不简单等同于女性关,而这些都只有通过中式诗评方法才能彰显出来。
- 李嘉娜
-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济慈韵外之致阴柔
- 重审布鲁克斯的“反讽”批评被引量:14
- 2008年
- 反讽是新批评派一个具有诗学结构意义的重要概念,布鲁克斯是诗歌反讽批评的实践者。本文重审布鲁克斯对反讽修辞的认识和批评实践,指出其反讽批评用得乖谬,究其反讽的本质是挖掘字词表层结构,是事实与事实的比对,此外,布鲁克斯还把反讽与悖论混用,对此众多批评家和反讽修辞学家亦多有微词。赵毅衡在这方面的介绍有一点小失误,新批评派的精神领袖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一文中赞赏的诗歌技巧其实是理趣而不是反讽。
- 李嘉娜
- 关键词:布鲁克斯反讽悖论
- 拉康的无意识理论与结构主义思潮被引量:1
- 2006年
- 拉康受现代语言学的启发创建了他的无意识理论,结构主义思潮的出现也与语言学的影响有关。基于这种同样的认识基础,可以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理论反观结构主义思潮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这种反观不难看出,拉康无意识的三个级别的划分与结构主义思潮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内容有着某种重叠与吻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意识是结构主义思潮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对拉康无意识的重新认识可以成为研究结构主义的重要前提,对结构主义的本质认识也必须立足于拓宽对无意识的重新认识上。
- 李嘉娜
- 关键词:无意识结构主义
- 毕晓普致安娜信
- 2019年
- 这里是毕晓普与美国作家安娜·史蒂文森的一篇文学通讯,当时安娜考虑撰写一部关于毕晓普创作的专著,因此去信请教在巴西的毕晓普。毕晓普在这封回信中谈了许多对创作的理解,如关于她的诗歌、美国现代诗人等,其中谈到达尔文,毕晓普对达尔文细致观察自然做了高度评价,这个段落后来被业内称为著名的“达尔文信件”,它准确反映了毕晓普创作对细微观察的高度认同。总之,这一封致安娜的信件是毕晓普论创作的重要资料,毕晓普生前难得发表关于创作的文章,而在这些回答问题的娓娓道来中透漏了诗人自己的创作理念,对研究者和读者深入解读毕晓普诗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李嘉娜
- 关键词:信件
- 无意识:解读结构主义被引量:3
- 2005年
- 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理论,反观结构主义及其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指出尽管人们长期规避无意识是由于人类自身对无意识存在误解,但对结构主义的本质认识最终必须立足在拓宽对无意识的重新认识上。
- 李嘉娜
- 关键词:结构主义无意识误解
- 本土意识:架起威廉斯与艾青诗歌的桥梁
- 2006年
- 威廉斯与艾青分别是20世纪美国与中国诗坛上最具本土意识的杰出诗人,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同是具有相同本土意识的诗人,但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艾青的写实体现了形而上的自觉;威廉斯写实则重形而下的实践价值,在诗艺的追求上,艾青的“艾青体”与威廉斯的美国习语和可变音步,虽前者是中式的整体把握,后者是西式的具体做法,但都体现了诗人的创新精神以及把对土地和人民的爱作为创作的根本依托。
- 李嘉娜
- 关键词:本土意识
- 中国文化:观照结构主义
- 2008年
- 用东方智慧去认识结构能获得一种全新视角。《易》学原理认为,结构是心物一元的反映,结构中的阴阳对立与差异的组合关系显示其一定意义。而当阴阳关系处于平衡态时也即达到了结构的最佳关系状态,即中国文化十分推崇的"中庸"与"和"的局面,此时对立双方价值意义得以最大化,随着阴阳关系结构的调整和转化,新的关系得以建立。如此,它完成了人类对结构观生成、发展和转化认识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用这个关系原理去认识结构主义、对话理论和解构主义的一般意义。
- 李嘉娜
- 关键词:阴阳
- 英美文学教学观念必须与时俱进被引量:16
- 2008年
- 当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形势也势必影响到今天的大学校园,英美文学教学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受到了猛烈冲击,该课程从以往的中心地位已走向了边缘,承认与否都不能改变现实。为改变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需求从知识型转向智能型,教师必须革新传统的以史覆盖作品的教学模式,应倡导以文本为主轴、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性研究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 李嘉娜
-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 《嚎叫》之后金斯堡的创作倾向
- 2017年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金斯堡模拟狗在月亮下的一声疯狂、歇斯底里般的“嚎叫”震惊了美国文化界。身为_代文化代言人金斯堡与垮掉派由此被载入史册,《嚎叫》从1956年诞生到今天已近六十年,人们对金斯堡诗歌似乎还停留在《嚎叫》上,对于其后诗歌创作的认识较为模糊。金斯堡的诗歌创作从四十年代开始到其1997年谢世,
- 李嘉娜
- 关键词:《嚎叫》金斯堡诗歌创作美国文化
- 《周易》:观照解构主义被引量:1
- 2003年
- 东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理应形成互为观照的参照体系。《周易》这一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奇迹,可以用来揭开解构主义的一些难解之谜:首先,“易”可与德里达的“异延”对读,从中看出后者在解构、整合和建构过程的意义;其次,用《周易》的阴阳存在的原理揭示被解构主义用来颠覆传统二元对立并被视为目的和策略的“异延”实际上与它企图摧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形成了新的二元对立;另外,《周易》里阴阳卦像象征的二元对立是可以根据时空方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解构主义所要颠覆的诸如文字/语言、中心/边缘等概念的关系是可以随时空变化而任意颠覆和变化,然而阴阳本身的对立依存关系是不可以被颠覆的,以此观照受解构主义影响的女权主义为何发展到今天仍然举步艰难的原因。
- 李嘉娜
- 关键词:《周易》解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