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国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4篇水利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0篇地下水
  • 8篇水资源
  • 5篇地下水资源
  • 5篇地质
  • 5篇地质条件
  • 5篇水均衡
  • 5篇水文地质
  • 5篇水文地质条件
  • 5篇资源评价
  • 5篇污染
  • 4篇地下水资源评...
  • 4篇水资源评价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类型
  • 4篇黄河
  • 3篇水源地
  • 3篇水质
  • 3篇同位素
  • 3篇硝酸盐
  • 3篇FEFLOW

机构

  • 24篇北京市水利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北京市水文总...
  • 3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水文地...
  • 1篇北京市发展和...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33篇贺国平
  • 8篇张彤
  • 7篇邵景力
  • 7篇崔亚莉
  • 5篇刘培斌
  • 4篇孙晋炜
  • 4篇李恒义
  • 3篇赵月芬
  • 3篇焦红军
  • 3篇王萍
  • 3篇吴琼
  • 3篇赵云章
  • 2篇闫震鹏
  • 2篇黄大英
  • 2篇刘明柱
  • 2篇邵惠芳
  • 2篇汪珊
  • 2篇李会安
  • 2篇杨芬
  • 2篇慕星

传媒

  • 8篇北京水务
  • 4篇人民黄河
  • 3篇水利规划与设...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下水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研究北京地区过去10 a间径流量剧减的主要原因。采用等高线→TIN→DEM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分辨率较高的DEM图,基于DEM图提取流域边界、河网、子流域及相关属性,根据土壤类型与土地覆被类型的组合划分水文响应单元,实现下垫面的空间离散;采用校准和验证后率定的参数研究了10 a来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0 a间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旱地城市化。过去10 a间,由于土地覆被变化导致北运河年均径流量增加了10%~20%,而气候变化导致年均径流量减少了约2/3。
贺国平张彤周东
关键词:SWAT土地覆被变化气候变化径流量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均衡方法及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水均衡法是一种集总参数方法,地下水均衡要素难于准确预测,导致水均衡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无法满足城市下垫面快速变化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需要。本文提出的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均衡方法以下垫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每种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地计算出地下水补给量。基于2000年北京平原区的土地利用资料,预测多年平均降雨量条件下平原区地下水垂向总补给量为17.4亿m3。
贺国平张彤孙晋炜M.BirkleO.Krol李恒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水均衡地下水资源评价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开采条件下侧渗量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本文主要通过模型的方法定量研究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与黄河关系。在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黄河作为地下水系统的混合边界条件处理,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FE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重点评价了原阳水源地规划开采规模为40×104m3 d情况下,地下水流场和动态的变化趋势,计算了黄河侧渗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场在开采10年后趋于稳定,地下水最大水位降深为20m,激发黄河水对地下水为补给量为1 02×108m3 a,占水源地开采量的69 7%。本研究还计算了8个规划新建和扩建傍河水源地条件下地下水变化趋势和黄河侧渗量的增加量。研究表明,黄河对于研究区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新建和扩建傍河水源地新增地下水开采量4 86×108m3 a是有保证的。
崔亚莉赵云章邵景力贺国平
关键词:黄河地下水模型水源地
基于SWAT模型的南沙河流域日流量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由于南沙河流域缺乏长系列实测径流资料,采用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Tool,土壤和水评价工具)分析北京南沙河流域干支流共16个断面不同水平年(P=50%、P=75%和P=95%)天然情况下的日流量过程。根据流域的DEM图(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壤类型等大量流域基本资料建模,模型参数经实测流量过程率定后确定。运行模型可得到南沙河的日流量过程并经合理性分析,认为日流量过程基本符合天然来水情况。可供南沙河流域水质还清规划使用。
杨鸣婵贺国平刘冀宏
关键词:SWAT模型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均衡方法及应用
水均衡法是一种集总参数方法,地下水均衡要素难于准确预测,导致水均衡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无法满足城市下垫面快速变化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需要.本文提出的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均衡方法以下垫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每种土地利用...
HF Guoping贺国平ZHANG Tong张彤SUN Jinwei孙晋炜M.BirkleO.KrolLI Hengyi李恒义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类型水均衡法
缺水型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张彤贺国平王忠静蒋云钟王萍潘安君万超杨芬邵惠芳甘治国孙凤华李晶声申碧峰田富强谢振华
(1)建立了集水资源动态评价、需水滚动预测、资源多层次配置、供水自适应调度为一体的缺水型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2)形成了支撑缺水型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2项关键技术.基于UCMV评价方法和GBHM模型的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自适应控制理论供用水系统
密云水库产水区降雨时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分析密云水库产水区降雨变化趋势,基于产水区内38个雨量站1956—2005年长系列日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区域1 d、3 d雨量极大值及汛期7、8月与年平均降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产水区在汛期7、8月降雨有明显的衰减趋势,趋势显著性站点基本遍布区域全范围;产水区年平均降雨、1 d及3 d雨量极大值变化也表现出衰减趋势,主要集中于黑河、汤河及河北境内白河地区,北京境内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杨芬贺国平邵惠芳
关键词:降雨密云水库
黄河水对两侧地下水补给范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4
2003年
黄河下游黄河水补给地下水的范围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变得非常复杂,至今在学术界也没有定论。通过系统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划分了水文型、水文—气象型到气象—水文型,逐渐过渡到气象型、气象—灌溉型和气象—开采型等动态类型,并于2000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次地下水流场统一调查和同位素测试分析。采用地下水流场分析法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法综合研究,较准确地划分了黄河不同河段影响带的宽度,为黄河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赵云章邵景力闫震鹏崔亚莉焦红军贺国平
关键词:黄河地下水资源同位素
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识别被引量:1
2015年
以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紧邻老城区的两眼水源井为研究对象,采用1960-2008 年近50 a 的地下水水质资料,揭示了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特征:地下水先后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强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水化学类型演化的-般序列为HCO3 - Mg·Ca→HCO3 ·Cl - Mg·Ca→HCO3 ·Cl·SO4 - Mg·Ca→ HCO3 ·Cl·SO4 - Ca·Na·Mg→HCO3 ·Cl - Ca·Na·Mg→HCO3 ·Cl - Na·Ca·Mg;地下水从天然状态到污染状态,HCO -3 相对含量降低,而Cl - 与SO2 -4 相对含量升高;后期受到强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Na + 相对含量升高,Ca2 + 与Mg2 + 相对含量降低;天然状态下,反映碳酸岩矿物溶解作用的Ca2 + + Mg2 + 与HCO -3 的毫克当量比值为1. 1 ~1. 3,污染状态下该值超过2. 0.
贺国平郝晨东慕星刘光东
关键词:水化学类型地下水污染离子交换城市化
溶质迁移模型在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RT3D(reactive transport in 3-dimensions),对我国北方某城市局部地区地下水中的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污染来源进行了识别,对污染输入强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Matlab中的Stepwise函数,对影响污染物输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PCE和TCE主要来源于区内使用有机溶剂的工厂和企业.地下水中的PCE和TCE存在天然衰减,在173天中,3个点的PCE浓度分别衰减了93.15%、61.70%和61.00%;TCE分别为70.05%、73.66%和63.66%.通过模拟识别出的4个点状污染源在模拟期间共向含水层中输入0.910 6kg PCE和95.693 8 kg TC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气降水与包气带厚度是有机物输入地下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5 cm深的包气带中PCE和TCE浓度介于0~5 mg.kg-1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中PCE和TCE来源于地表释放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一部分在向下迁移过程中自然衰减了,一部分进入包气带,然后又进入了含水层.由于本区第四系以砂卵砾石为主,所以大气降水促进了PCE和TCE向含水层的迁移.
王树芳王丽亚王晓红林沛刘久荣辛宝东贺国平
关键词:地下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