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 作品数:55 被引量:30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用超声波快速去除水厂原水中藻类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用超声波快速去除水厂原水中藻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混凝剂加入混凝反应池内的原水中,进行混凝反应,同时将超声波设备产生的超声波通过换能器直接施加于所述的原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b、对经过超声强化混凝后的水进...
- 张光明王波吴敏生张锡辉
- 文献传递
- 重要环境因子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 H等因素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35 mg/L和7 mg/L以下时去除率接近100%;氮磷比为5∶1和10∶1,小球藻第4 d基本完全去除了污水中的氨态氮,而氮磷比对小球藻的除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初始氨态氮或总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光照条件(L/D为24 h∶0 h和12 h∶12 h)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连续光照条件逐渐展现出去除氮磷的优势;小球藻在p H 7~8范围内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佳,p H 5~7范围内,对总磷的去除率最佳。
- 周连宁吴锋赵振业王波
- 关键词:小球藻氨态氮总磷污水处理
- 改性天然碳源对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比较在填料高度0.5、0.6、0.7m处的处理效果,填料高度0.6m处的实验效果最好。出水NH3-N、NO3^--N和TN质量浓度分别为0.05~2.49、0.1~7.4、1.48~16.92mg/L。在投加改性天然碳源33d左右内,系统保持着对NO3^--N和TN很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17.31%~97.37%(均值77.18%)和33:69%~88.16%(均值74.06%)。按系统正常运行33d,处理1m^3水量需要的改性天然碳源为24.8g,以污水处理量10000m^3/d为例,改性天然碳源的投加量和费用分别为2.74t/a、27.38万元/a。
- 裴廷权王波阳艳邱海根
- 关键词:脱氮
- 精密GPS卫星钟差加密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影响GPS高精度定位和低轨卫星高精度定轨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卫星钟差,本文具体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多项式内插来加密GPS精密卫星钟差的方法,并对德国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精密卫星钟差进行处理,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后,比较了不同加密方法处理的精密卫星钟差的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王波张书毕
- 关键词:精密卫星钟差加密内插
- 基于DS-InSAR的西部矿区地表时序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针对常规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西部矿区受高原堆积型沙丘地貌的影响难以获取足够数量的监测点,无法完整提取矿区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以西部矿区内蒙古石拉乌素煤矿为例,基于覆盖研究区域的52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一种针对西部矿区高原堆积型沙丘地貌的基于分布式目标InSAR(Distributed Target InSAR,DS-InSAR)的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获取了2016—2018年研究区域采动引起的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内矿区地表出现了2处明显的下沉盆地,盆地内垂直方向最大累计沉降超过400 mm;与常规时序InSAR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在研究区域内获取更多数量空间分布均匀的监测点,从而更加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域的面状地表形变信息。与水准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相关系数为0.97,二者间绝对误差较小且误差整体分布合理,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西部矿区高原堆积型沙丘地貌特征下非充分采动时的地表形变监测。
- 王波谭志祥邓喀中
- 关键词:开采沉陷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分布式目标
- 微囊藻毒素在超声场中的降解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研究了功率超声对有毒蓝藻的主要次级代谢物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以及超声参数等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超声场中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实验条件下,频率为150 kHz的超声对藻毒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功率为40 W时,作用20 min后藻毒素的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紫外光辐照可以有效地强化超声对藻毒素的降解.
- 王波张光明马伯志吕洪刚王慧张锡辉
- 关键词:降解
- 利用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对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豆制品废水、灭菌处理和不同营养组合条件对小球藻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去污效果。结果表明,豆制品废水完全适合用于小球藻的培养。利用豆制品废水进行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只需适量添加镁离子、氮元素和磷元素。高压灭菌后培养藻的最大OD680值为2.721,而未灭菌培养藻的最大OD680值仅为1.834,废水的灭菌预处理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豆制品废水有较好的去污效果,其中COD的去除率为72.9%,TN的去除率为64.2%,TP的去除率为84.9%。表明利用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获得油脂的同时又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 周连宁王波吴属连梅立永黄正华
- 关键词:小球藻豆制品废水生物量磷去除
-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天然无毒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作为絮凝剂去除微囊藻,考察不同投加量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除藻效果,并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功率为40W、作用时间为10s)强化絮凝除藻试验,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沉降性能以及微囊藻生长和藻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低强度超声波处理10s时对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强化效果最佳,微囊藻液浊度和藻细胞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4.95%和32.58%;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的生长和细胞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微囊藻细胞的沉降性能,从而有利于藻细胞进行絮凝沉淀去除。本研究可降低除藻药剂投加量,有助于开发一套更环保、经济和高效的除藻方法。
- 骆灵喜林秋月王波
-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改性海泡石微囊藻除藻效果
- 数字化曲线的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 2008年
- 本文针对数字化地图的特点,提出一圆曲线拟合方程,采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来估计拟合曲线的参数,给出了一套严密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参数进行了精度评定。
- 王波张书毕李益斌卞和方
- 正渗透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2
- 2016年
- 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信息,从正渗透膜制备、浓差极化、汲取液及正渗透应用等四方面对正渗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渗透技术的研发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应用瓶颈.正渗透膜仍存在对某些污染物的截留率不高、支撑层内浓差极化大、造价较贵等问题;影响浓差极化的因素尽管已经比较清楚,但至今尚无有效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内浓差极化的方法;汲取液存在反向渗透较重、回收过程能耗较大等问题;正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还需拓展.
- 王波文湘华申博张攀
- 关键词:浓差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