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 作品数:61 被引量:4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问题刍议被引量:10
- 2009年
- 自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从优势群体逐渐转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制度。
- 李雄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不歧视原则平等就业权
- 论平等就业权
- 在联合国的人权条约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基本公约中,平等权利与不歧视原则是两个核心,平等权利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是反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邦之策;平等就业是现代社会平等价值的一个极...
- 李雄
- 关键词:平等就业权
- 我国不动产抵押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 本文对我国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不动产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阐述了抵押权和抵押权登记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抵押财产的基本条件。文章指出,完善我国不动产抵押登记制度,要正确处理不动产抵押与动产抵押的关系,...
- 李雄
- 关键词:物权不动产抵押登记
- 文献传递
- 男女平等退休的困境及出路
- 2015年
- 男女平等退休问题本质上是如何看待男女平等劳动权及其限制。退休是劳动者的权利,男女同等退休或者分轨制退休皆面临困境。男女同等退休的出路是:制定《退休法》,依法赋予男女平等退休的权利,建立退休区分制度,为男女平等退休创造条件。
- 李雄田力
- 工会组织在新就业形态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9
- 2022年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集体劳动权的角度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议价能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对新就业形态中的工会组织,要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发展和治理这一宏大背景中全面考察和把握。新就业形态是出题者,工会组织是答题者。工会组织要在新就业形态中高质量开展工作,就要实现工会组织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工会组织需要在价值导向上加强政治引领,在统筹协调上厘清两个基本关系,在具体工作上破解两大难题,为工会组织更好地适应新就业形态、更好地维权和服务、更好地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准备、制度支撑和实践经验。
- 李雄
- 关键词:工会组织劳动权益保障
-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 2013年
- 一、问题的提出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既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客观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应当担负起破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尚未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
- 李雄
- 关键词:住房制度改革政府责任保障性
-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 2011年
-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殊背景下,高等法学教育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我国当下高等法学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受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法学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影响,国内各种关于推进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法学教育改革问题,不仅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更要坚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握住社会诉求,着眼于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破解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有效对策。
- 李雄
- 关键词:知识经济依法治国司法考试制度
-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及其动力机制的法学分析——以四川的“三个样本”为例
- 2015年
-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质是再一次的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即合理配置农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扩大消费市场的双向改革。市场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动力,三种不同市民化路径反映出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作用存在重建市场微观主体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两大前提。从法学层面分析,重建市场微观主体,重点需重新明确农村资源产权,实现户籍与财产权利的分离;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要在适当保留农民特殊国民待遇的前提下实现权利义务的均等。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应该成为上述改革的突破口。
- 张茂林李雄
- 关键词:市民化动力机制户籍
-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被引量:23
- 2006年
-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 李雄
- 关键词:劳动者农民工劳动权
-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改革的误区与矫正被引量:45
- 2014年
- 劳务派遣是现代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劳务派遣制度在西方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正经历着从最初限制到逐步放松管制的转型。我国劳务派遣通过《劳动合同法》首次入法并正式制度化的同时,却面临劳动法理论滞后与法律规制缺位的双重困境,以及如何依法治理的纠结。在对劳务派遣认识不足的情形下,该制度改革的主要误区有:在价值理念上以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标准劳动用工来评价劳务派遣这种非标准劳动用工,在制度设计上表现为立法价值取向矛盾、立法规制重点本末倒置、立法技术粗糙失范与立法效果自相矛盾等。劳务派遣的"逆改革"不仅将现有制度带入"深水区",并将导致诸多问题。改革之道首先在于正本清源,回归劳务派遣制度应有的价值功能,统领改革方向与思路;其次在于重塑劳务派遣制度改革的价值理念,核心是以非标准劳动关系及其法律治理来认识劳务派遣,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改革提供正确的"意思场域";最后是再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在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优化行业准入与过程管制、理顺法律关系与合理配置权利义务、强化违法成本与责任等方面,实施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改革的"一揽子"配套方略。
- 李雄
- 关键词:劳务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