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高取代度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制备被引量:17
- 2006年
-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制备具有较高取代度的羟丙基改性淀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探讨了醚化剂、催化剂、膨胀抑制剂的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五个因素对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的醚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淀粉量为25 g时,采用如下配比:环氧丙烷6 m1、硫酸钠6 g、氢氧化钠0.3 g,在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羟丙基改性淀粉的取代度较高.所制备的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364.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
- 强涛石玉贺艳姿
- 关键词:马铃薯改性淀粉醚化反应取代度
- 亲水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
- 2009年
- 为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采用自制的OH-PLA-OH和CAC为原料,制备Cl-PLA-Cl,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以CuB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VP的ATRP,制备三嵌段共聚物PVP-b-PLA-b-PVP.研究了制备PVP-b-PLA-b-PVP的最佳反应物用量及共聚物的亲水性与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反应物料的最佳用量为Cl-PLA-Cl 4.17 g,NVP 11.12 g,CuBr0.29 g,2,2’-联吡啶0.62 g,环己酮30 mL.PVP-b-PLA-b-PVP的亲水性较PLA有明显提高.共聚物在NaOH溶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磷酸盐缓冲液中最慢.该方法是改善聚乳酸亲水性的一条较好的途径.
- 强涛陈卫星石玉李朝
-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聚乳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性降解性
- 天然生漆改性研发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从漆树采割的天然生漆是一种天然树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久性等性能,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应用史。作为生物资源的生漆,在当今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天然生漆的研究进展,寻找开发生漆应用的新途径。
- 王庆石玉张飞龙
- 关键词:生漆漆酚改性防腐性
- 生漆精制过程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漆精制工艺控制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对成膜过程的影响。
- 李昕石玉张飞龙
- 关键词:生漆漆酚漆酶精制
-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采用DSC、旋转黏度计、光学显微镜和TEM对小麦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糊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较低,较易糊化;剪切速率、淀粉糊的温度、pH值和浓度都会对淀粉糊的黏度产生影响;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发现,与小麦原淀粉相比,糊化后其颗粒的形貌和聚集状态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 强涛潘利生石玉梁娟
- 关键词: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糊化温度
- 导电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1
- 2008年
- 导电涂料是一种特种功能涂料。根据导电原理可分为添加型导电涂料和本征型导电涂料。本征型的导电涂料主要有聚苯胺型和聚吡咯型。添加性的导电涂料主要有碳系、金属系、金属氧化物系和复合类。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导电涂料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的导电涂料发展概况,以及导电涂料的今后发展方向。
- 石玉孟祥飞郑建龙
- 关键词:导电涂料导电性导电填料
- 天然生漆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0年
- 介绍了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和生漆的干燥机理,以及在漆酚基础之上开发出的一系列的性能优异的漆酚产品。这些产品在重防腐领域取得良好效益。在功能材料领域已经开发出漆酚类催化剂、漆酚类吸附剂、漆酚类乳化剂等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 石玉王庆张飞龙
- 关键词:生漆漆酚改性防腐
- 一种聚乳酸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可完全降解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为增韧剂的聚乳酸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聚酯,但由于聚乳酸固有脆性大,使得制备的基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严重受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乳...
- 强涛高红红石玉陈卫星单民瑜
- 文献传递
- 酸掺杂聚苯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1年
- 聚苯胺是最有应用价值的导电高分子之一,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重点综述了单一无机酸掺杂、单一有机酸掺杂、复合酸掺杂、掺杂-脱掺杂-再掺杂、制备掺杂态聚苯胺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聚苯胺的研究方向。
- 石玉师杰
- 关键词:聚苯胺
- 生漆精制过程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液黏度减小;当温度进一步升高(T>51.3℃),漆液黏度又开始慢慢增大,温度继续升高,黏度又开始降低。在46.8℃时,漆液黏度具有最低黏度;搅拌强度与漆液黏度关系呈曲线变化,在低速搅拌时,漆液黏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体系具有最低黏度,随后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大漆液黏度增加。
- 张飞龙石玉张武桥李昕
- 关键词:生漆流变性精制生物转化超分子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