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乌鞘岭隧道建成的思考和对规范修编的建议被引量:1
- 2010年
- 2006年建成通车的兰新铁路二线乌鞘岭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均为20 050 m。为满足40个月开通的工期目标,实施长隧短打,共设置了23座多种形式辅助坑道,地下工程合计63 378 m。隧道工程艰巨、地质特殊复杂、工期极其紧迫,不仅对包括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在内的隧道建设者是巨大的考验,也引起了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瞩目。通过对乌鞘岭隧道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过程的回顾,对特长隧道施工的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进行了总结,对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部分条款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探讨长大隧道勘测及设计、施工管理方法,为今后逐渐增多的长隧道建设提供借鉴。
- 钱伟平
- 关键词: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
- 从兰新铁路马营河大桥的淤积病害谈宽河漫流地区的铁路选线被引量:1
- 2006年
- 宽河漫流是西北地区山前戈壁地带铁路、公路常常遇到的地质问题。通过对兰新铁路马营河大桥淤积病害、病害治理情况的介绍,从两方面深入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增建二线的线路方案进行了研究比选。
- 钱伟平
- 关键词:铁路选线
- 乌鞘岭隧道岩石试验成果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长大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模拟自然岩体应力状况下准确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乌鞘岭隧道在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和施工阶段,有针对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隧道正常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
- 张惟理钱伟平
- 关键词:岩石
- 乌鞘岭隧道岩石试验成果研究分析
- 2006年
- 岩石具有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延性等,随着纵横路网建设和隧道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隧道隧洞长度日趋增加,长大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需要模拟自然岩体应力状况下准确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即其他性能试验,乌鞘岭隧道在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和施工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隧道正常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设计参数。
- 张惟理钱伟平
- 关键词:岩石
- 宝兰二线新松树湾隧道杂色砂粘土整治对策探讨
- 2002年
- 杂色砂粘土工程性质较为特殊,具有膨胀性、强崩解性和腐蚀性;开挖暴露后,岩体很快风化剥落,一旦裂隙水渗出,围岩随之松胀软化,其工程性质明显恶化;如果支护措施不利或调整不及时,加固措施跟不上,则围岩会收敛不停,从而导致初期支护变形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本文通过隧道施工对杂色土围岩的工程整治实例,分析了杂色砂粘土的工程特性、变形机理及原因,提出并总结了处理杂色土围岩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施工技术。
- 钱伟平马志富
- 关键词:整治对策铁路隧道
- 以达坂城隧道为例分析长隧道的综合地质勘察
- 2010年
- 兰新第二双线达坂城隧道长4580m工程地质勘察采取综合勘探方法克服了工期紧迫、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高质量的地质勘察资料,保证了隧道设计的如期进行。文中以此为例,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探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工期紧迫且日趋增多的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探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 钱伟平闫渊
- 关键词:长隧道综合勘探
- 乌鞘岭隧道地质条件综述被引量:6
- 2005年
- 乌鞘岭隧道为我国目前最长的山岭铁路隧道,长20050m,以工程艰巨、地质复杂、工期紧迫为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瞩目。在已有勘察、施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乌鞘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征,以及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与施工设计特点。
- 李响钱伟平
- 关键词:乌鞘岭隧道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条件地质资料
- 兰新第二双线的大风研究及防风设计对策被引量:2
- 2012年
- 新建的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不可避免地也要经过几个著名且危害严重的大风区,大风的影响成为兰新第二双线准高速铁路线位选择和工程设置的控制因素.本文简述了工程概况、沿线5个大风风区的分布、大气环流特点和大风对既有铁路的致灾情况,分析了大风对新建兰新第二双线可能产生的影响,扼要介绍了曾经和正在开展的大风科研尤其是大风风环境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和大风区的设计工程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兰新第二双线防风工程的设计原则。
- 钱伟平
- 关键词:大风
- 乌鞘岭隧道地应力特征与软弱围岩的变形防治被引量:8
- 2007年
- 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横穿祁连山东麓,长20050m,最大埋深1050m。在岭脊志留系千枚岩夹板岩及断层构造岩等软弱围岩段的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强烈变形,不仅支护失效甚至钢架亦被严重扭曲,且持续变形长时间不收敛。地应力测量研究表明,隧道岭脊段具有明显的现今构造应力作用,地应力的总体特征为:SH≥SV>Sh。分析认为,隧道围岩变形的主因是:在较强构造应力与垂直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未及时施做二次衬砌,软弱围岩及初期支护不能承受该作用力,以致产生了持续性的流变变形。工程实践表明,围岩应力状态是支护设计的依据,而适时支护、衬砌非常重要。允许围岩适度变形,使围岩应力得以适度释放;选择在流变大变形尚未形成,围岩尚未丧失其抗载能力的时刻,及时进行支护衬砌,对确保围岩稳定和支护衬砌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钱伟平郭啟良
- 关键词:乌鞘岭隧道围岩变形地壳应力
- 浅析兰新铁路防风工程被引量:7
- 2009年
- 从兰新铁路沿线风区设防风的必要性及大风的特征论述,阐明防风机理,介绍现阶段已采用的挡风墙类别并作进一步剖析,提出了在风区范围修建铁路过程中应注意防风、防沙工程相结合,工程要充分结合地形,在选线过程中应注意平纵断面的优化。
- 高永平钱伟平
- 关键词:防风工程挡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