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sFas及肝组织Fas原位表达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宋修光崔素南徐伟杨公炜于进红
- 关键词: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SFAS肝组织原位表达病毒学指标FAS表达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人胚肾细胞的免疫电镜观察
- 1997年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人胚肾细胞的免疫电镜观察邵丽华马立宪李伯勤高青赵丽吕涛徐伟吕敏和吴世英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感染Vero细胞致其融合已见报道〔1〕。这对于揭示“病毒直接作用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技术(IEM)观察了H...
- 邵丽华马立宪李伯勤高青赵丽吕涛徐伟吕敏和吴世英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人胚肾细胞
- 芯片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HBV- DNA多点基因变异在慢性乙肝中的临床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2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 DNA芯片技术 ,检测 HBV- DNA基因序列及 6个位点的自然变异。结果 10 2例慢性乙肝患者均存在 HBV- DNA位点变异 ,其中前 C区 1896 G- A变异率为 2 3.6 % ,e抗原阳性者占 6 .9% ,e抗体阳性者占 4 5 .4 % ,后者变异株显著高于前者 ,此突变有助于 HBV逃避免疫攻击而形成慢性感染状态 ;前 C区 1814变异率为 4 % ;基本 C区启动子 176 2变异率为 5 5 .9% ,176 4变异率为 5 4 % ,且两种变异常同时出现 ,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相关 ;P区 5 2 8变异率 9.3% ,5 5 2 M- I变异率 38.3% ,5 5 2 M- V变异率 10 .8% ,5 5 2变异与核苷类似物耐药相关。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是检测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的高效方法之一 ,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HBV-
- 陈士俊杜文军卢艳芹徐伟安勇
- 关键词:芯片技术HBV-DNA慢性乙型肝炎
-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检出情况,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PBMC中HBVDNA的变化。常规分离65名HBV感染者和10名健康体检者的PBMC,裂解PBMC抽提总DNA,并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其中7名HBV感染者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HBVDNA阳性者其PBMC中HB- VDNA的检出率为90.2%(46/51),HBVDNA阴性者中检出率为7.1%(1/14)。7例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及PBMC中HBVDNA定量均逐渐降至检测水平以下,PBMC中HBVDNA的消失较血清无明显延迟(P>0.05)。HBV感染者其PBMC有较高的HBV感染率。拉米夫定对血及PBMC中HBVD- 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晓燕耿大影徐伟王磊
- 关键词: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治疗
- 基因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多态性被引量:2
- 2004年
- 徐伟陈士俊王育明耿大影杨公炜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检测HBV多态性乙型肝炎患者突变株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 2002年
- 张景遥蒋雪梅徐伟郑召敏盖中涛于安忠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循环内皮细胞病理
- 肽核酸抑制HBV抗原表达的研究
- 2005年
- 陈士俊杜文军刘跃进徐伟蒋雪梅
- 关键词:HBV抗原肽核酸生物学效应抗原系统RNA
- DNA芯片分析HBV阅读框架多点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检测HBV DNA阅读框架各位点的变异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 ,将HBV DNA进行PCR扩增 ,掺入荧光分子标记 ,与点阵列的寡核苷酸杂交 ,通过计算机分析 ,检测HBV DNA的基因序列 ,观察HBV DNA阅读框架各位点的自然变异。结果 HBV DNA阅读框架各位点的变异普遍存在 ,其中前C区 1896、1814变异率分别为 2 3 5 %、3 9% ,BCP 176 2、176 4变异率分别为 5 5 9%、5 3 9% ,P区 5 2 8、5 5 2M I、5 5 2M V变异率分别为 39 2 %、38 2 %、10 8%。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是检测基因突变、基因测序的高效方法之一 ,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HBV
- 陈士俊杜文军鲁艳芹徐伟安勇
- 关键词:HBV-DNA基因突变基因芯片技术DNA芯片病情转归自然变异
- 从EHF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野鼠型EHFV
- 1992年
- 用VeroE 6细胞对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妊娠7个月的流产死胎7种脏器进行了病毒分离。结果在胎脑、肝、胎盘和胸腺等脏器中分离出病毒。经阻断试验、中和试验、免疫电镜检查、野鼠型及家鼠型单克隆抗体分析和感染大白鼠后抗原抗体鉴定,证实4株病毒均属野鼠型、并发现该病毒在VeroE 6细胞上适应后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
- 尚守礼马立宪吴世英徐伟荆培堂王琳李莉
- 关键词:脏器流行性出血热
- 白细胞介素-17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其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0、400、600、800、1 000μg/L(终质量浓度)的IL-17刺激,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 h。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IL-17刺激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IL-17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00μg/L的IL-17对细胞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800μg/L的IL-17在细胞培养72 h后对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最明显(P<0.01),1 000μg/L的IL-17对细胞则有抑制作用(P<0.01)。IL-17刺激肝星状细胞后能促使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细胞增殖以S期细胞比例为主。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增殖指数随着IL-17浓度的增长而增加,而1 000μg/L的IL-17则抑制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P<0.01)。结论 IL-17能刺激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IL-17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
- 曾兆清杜文军史兆章徐伟刘倩雯陈士俊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肝星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