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文
-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假冒伪劣现象既然是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较普遍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有其内在的经济规律和原因,找出这样的原因对于假冒伪劣的正确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根源以及打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为寻找切实可行的打假治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王希文
- 关键词:假冒伪劣经济人信息不对称
- 对农业后备军的再认识被引量:1
- 2006年
- 传统的观念认为农业后备军就是广大的农村居民,尤其是中高考落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农业后备军有新的认识。文章从传统农业后备军的发展变化的现状分析了这种农业后备军已经不能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新型的农业后备军,并提出了建立新型农业后备军的具体措施。
- 王希文
-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
- 建立新型农业主体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
- 2008年
- 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现有的改革模式的不足,需要改革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其与非农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对建立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本身都是一种新尝试。
- 王希文
-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业主体
- 滁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滁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推动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其劳动力转移的主体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男性劳动力,在其所辖各县区之间劳动力转移呈现不同的特征。这种转移对流出地劳动力市场均衡、农业生产结构、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留守老人的照看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 王希文罗友和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 农民素质的提高与职业技术培训
- 2004年
-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时,农民无论是继续当农民,还是脱离农民身份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就农民素质的提高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关系说明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并阐释了如何创新职业技术培训来提高农民素质。
- 王希文
- 关键词:农民农民素质
-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改革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基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开展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数据,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当前联盟成员辅修双学位教育中专业分布和跨校培养的基本状况,同时指出辅修双学位教育专业设置突显社会需求、生源相对集中和跨校培养有待推进等特点,最后提出深化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建议。
- 祁世明王希文
-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
- 农村人口变迁的形式、特征及影响
- 2009年
- 30年前滁州市的风阳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现在滁州市在安徽的农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市总人口443.96万,农业人口347.85万,比例高达78%,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7,收购量占全省的1/4,人均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省首位。
- 王希文史贤华
- 关键词:人口变迁粮食总产量农业人口粮食产量发源地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负面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造成现有青年农民的流失,并造成农民文化素质越来越低。
- 王希文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
-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主体的重新构建
-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纵观以往的研究,人们通常着眼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承包制度是否改革,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改革,农业功能的创新等等...
- 王希文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农民
- 文献传递
- 基于农村消费升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安徽省农村服务类和居住类消费的迅速增长推动了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教育、通讯等发展型消费进入繁荣期,以及消费新业态的出现正在推动产业城镇化。而传统的城镇化模式虽然速度快,但却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市场凋零、城市拥挤以及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等不利于农村消费升级的局面。因此,必须构建与农村消费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市场推动为发展思路,以梯度推移为城镇化路径,以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为落脚点。通过在城镇化发展指标中添加消费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实现城镇化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
- 王希文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消费结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