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明确青海土族、回族和藏族人群牙周病可疑致病菌的多样性和差异。方法:纳入青海慢性牙周炎患者28例唾液样本,其中互助县土族8例、平安县回族10例和玉树藏族10例。健康对照组12例,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后利用Mothur软件分析牙周病可疑致病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基于97%的相似性类聚获得牙周病组土、回、藏族患者和对照组物种注释(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分别为181、210、38和14,土族类群11门19纲87属,回族13门21纲113属,藏族2门4纲21属;对照组有4门5纲12属。土族和回族共有的已知致病菌为梭杆菌属、普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土族中仅有的为消化链球菌;回族中仅有密螺旋体;同时检出大量的可疑致病菌。结论:该研究的发现对青海地区口腔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目的初步探究青海土族人群中牙周病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组成差异和种群结构。方法选择青海省土族居民牙周病样本10例,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进行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并利用Mothur软件分析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基于97%的相似性类聚,获得牙周病组物种注释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目为156个,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属有48个。土族牙周病患者中检出的已知致病微生物种属主要包括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微单胞菌属Parvimonas、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和小类杆菌属Dialister,以及可疑的致病微生物属肠杆菌科未知属Enterobacteriaceae unclassified、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等。结论青海土族人群中牙周病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组成差异较大、种群结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