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功
-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ATMT转化条件优化及转GFP单孢的获得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侵入机理,对农杆菌介导法(ATMT)转化弯孢叶斑病菌的条件进行了探究。以农杆菌AGL-1为侵染菌系、pCAMDGFP作为转化载体。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ATMT最佳转化条件为:分生孢子萌发12 h后,与农杆菌在25℃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8 h,共培养介质为微孔滤膜。转化效率可达到100~11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并获得转报道基因GFP的弯孢叶斑病菌单孢。
- 陈茂功林小虎李洪杰王晓鸣周印富
- 关键词:农杆菌转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GFP
- 农杆菌介导的弯孢叶斑病菌GFP和DsRed遗传转化
-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引起的一种重要玉米病害。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ATMT),利用gfp和DsRed荧光蛋白基因对弯孢菌进行遗传转化,分析了影响弯孢...
- 陈茂功王晓鸣李洪杰周印富林小虎
- 关键词:弯孢菌荧光蛋白
-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菌株进行扩增,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特征。【结果】在相似系数0.81水平上,72个菌株被划为2群5亚群10组,亚群间表现出年度与地域的一定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山东与安徽、福建与浙江群体分别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而海南群体与其它群体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病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低。【结论】引起中国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初步证明,各地病菌无法在当地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海南三亚冬季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不是中国其它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的玉米锈病也不是黄淮夏玉米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中国大陆地区和海南岛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初侵染源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地区。
- 郭云燕陈茂功孙素丽武小菲江凯朱振东李洪杰何月秋王晓鸣
- 关键词:ISSR
- 农杆菌介导的弯孢叶斑病菌GFP和DsRed遗传转化
-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引起的一种重要玉米病害。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ATMT),利用gfp和DsRed荧光蛋白基因对弯孢菌进行遗传转化,分析了影响弯孢...
- 陈茂功王晓鸣李洪杰周印富林小虎
- 关键词:弯孢菌荧光蛋白
- 文献传递
- 转DsRed荧光蛋白的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菌株构建被引量:4
- 2012年
-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ATMT),利用DsRed荧光蛋白基因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致病菌新月弯孢进行遗传转化。通过转化子的荧光蛋白基因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的PCR检测,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荧光观察,hyg基因的Southern杂交验证,以及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位点的TAIL-PCR分析,确定了DsRed荧光蛋白基因插入与表达对新月弯孢转化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的4株转化子基因组中均成功整合了DsRed荧光蛋白目的基因片段;转化子在生长发育和致病性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存在一定差异,分别有2株在产孢量方面略高于野生型菌株,4株转化子在纤维素酶活性和粗毒素致病力方面均低于野生型菌株,有3株转化子在果胶酶活性上较野生型菌株有提高,1株转化子的致病力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获得其中3个转化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
- 陈茂功韩志群林小虎王晓鸣周印富李洪杰
- 关键词:玉米农杆菌介导转化红色荧光蛋白
- 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被引量:37
- 2013年
-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云南和湖北大量采集的玉米灰斑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36个菌株,经过系统鉴定,确认其中65个菌株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71个菌株为玉米尾孢(C.zeina),未发现以往有记载的高粱尾孢玉米变种(C.sorghi var.maydis);引起中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的是玉蜀黍尾孢,而引起云南和湖北玉米灰斑病的是玉米尾孢,但在2008年前分离的云南菌株中有玉蜀黍尾孢。【结论】在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有2个种: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前者存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在云南2008年前也有分布,后者分布在西南玉米区的云南、湖北。
- 刘庆奎秦子惠张小利江凯陈茂功武小菲何月秋王桂清晋齐鸣王晓鸣
-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尾孢菌
-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荧光标记及其对玉米侵染过程的研究
- 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引起的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流行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自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在我国辽宁沿海地区发生此病以来,已不断向其它地...
- 陈茂功
- 关键词:玉米GFP系统侵染
- 文献传递
- 施用硫酸锌对玉米抗病性相关酶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化肥中的一些元素具有提高作物抗病性表达的作用。在前人应用硫酸锌防治玉米茎腐病的基础上,研究硫酸锌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相关酶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交系U8112根系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得到诱导,活性水平显著增强。在硫酸锌灌根处理中,U8112的PAL和PPO活性分别提高了18.7%和7.0%,两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自交系Mo17中,硫酸锌处理后,PAL和PPO两种酶的活性未见提高。
- 韩志群陈茂功董金皋王晓鸣
- 关键词:玉米硫酸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
- 灰飞虱胁迫对水稻叶片中防御酶活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为探讨灰飞虱为害对水稻叶片的防御酶及细胞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灰飞虱取食不同时间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定了防御酶的活性。灰飞虱为害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灰飞虱取食时间延长,感虫水稻‘Kittake’的叶片细胞逐渐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发育异常,结构趋于模糊,72h后叶绿体膜破裂,叶绿体基粒片层完全溶解或断裂;抗虫品种‘Mudgo’叶绿体结构完整,基粒及片层结构完好,抗虫水稻的厚壁组织细胞内聚集了大量电子致密物,细胞内结晶状物质可能为酚类化合物。抗感水稻植株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灰飞虱取食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Mudgo’中的3种防御酶活性明显高于‘Kittake’的,表明3种酶的活性均受灰飞虱为害诱导升高,但‘Mudgo’中3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均高于‘Kittake’。
- 段灿星余娇娇李万昌白剑宇陈茂功朱振东王晓鸣
- 关键词:水稻灰飞虱超微结构防御酶
- 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被引量:24
- 2013年
- 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夏玉米生产区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10%以上的产量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抗病自交系非常有限,而抗病育种急需不同抗性控制背景的自交系。为发掘和丰富可利用的南方锈病抗源,于2008-2012年,在广西南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158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通过高病害压力和连续多年的鉴定,从1589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HR)材料26份,占鉴定总数的1.64%;抗病(R)材料137份,占鉴定总数的8.62%;中抗(MR)水平的材料382份,占鉴定总数的24.04%;感病(S)材料489份,占鉴定总数的30.77%;高感(HS)材料555份,占鉴定总数的34.93%。总体上抗南方锈病种质较少,引进种质中抗病类型材料的比例略高。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赤556等18份自交系、老来秕等3份地方品种、A69等4份来自津巴布韦的材料及引自CIMMYT的Dr11表现稳定高抗南方锈病,为今后我国玉米抗南方锈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资源。
- 江凯杜青秦子惠陈茂功李石初孙素丽武小菲郭云燕石云素林小虎王晓鸣
-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南方锈病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