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荃

作品数:33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荨麻
  • 6篇荨麻疹
  • 6篇慢性
  • 4篇氧化应激
  • 4篇人乳
  • 4篇乳头
  • 4篇皮炎
  • 4篇周期
  • 4篇细胞周期
  • 4篇瘤病毒
  • 4篇基因
  • 4篇NRF2
  • 4篇HPV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致癌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瘤

机构

  • 33篇广州市皮肤病...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陈荃
  • 25篇朱慧兰
  • 10篇田歆
  • 9篇李润祥
  • 8篇梁碧华
  • 6篇周欣
  • 6篇彭丽倩
  • 6篇李华平
  • 5篇李振洁
  • 5篇张三泉
  • 5篇高爱莉
  • 5篇李薇
  • 4篇唐志平
  • 4篇张芳
  • 4篇赵恬
  • 4篇张锡宝
  • 3篇梁慕兰
  • 3篇熊斯颖
  • 3篇王立新
  • 3篇黄茂芳

传媒

  • 10篇皮肤性病诊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后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提取恶性转化的H8细胞、H8细胞的总R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鉴定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恶性转化的H8细胞侵袭能力[(6503±62.43)个比(298±32.19)个,P<0.001]、迁移能力[(15241±93.83)个比[(7753±76.32)个,P<0.001],克隆形成能力[(428.3±5.03)个比[(281.3±12.10)个,P<0.001]较H8细胞显著升高。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H8细胞组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组共有203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其中98个上调,105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细胞内进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主要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PPI分析筛选得到DDIT3、TRIB3、ASNS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与H8细胞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在转录水平出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可进一步为恶性转化致癌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以及为预防恶性转化寻找新靶点。
唐奕陈荃陈荃李润祥李华平彭丽倩李润祥欧珊珊梁碧华彭丽倩
关键词:RNA-SEQ转录组学人乳头瘤病毒16恶性转化
HPV致癌与氧化应激的协同作用及Nrf2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尖锐湿疣、宫颈癌、鲍温样丘疹病、肛门生殖器癌和非黑素瘤皮肤癌等有关。HPV的主要致癌蛋白E2、E6、E7等可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诱导脱氧核糖核酸氧化,损伤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参与HPV的致癌过程。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其激活剂姜黄素、白藜芦醇和茶多酚均被证实可抗HPV致癌。文章对HPV与相关皮肤病、HPV致癌与氧化应激的协同作用、Nrf2信号通路与及其激活剂在HPV致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莫子茵陈荃代歆悦朱慧兰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氧化应激
红斑型天疱疮误诊1例
2020年
报告红斑型天疱疮误诊1例。患者女,42岁,全身红斑、鳞屑1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对称性水肿性红斑,上覆黄白色细痂屑;躯干、四肢见环形浸润性暗红斑,边缘稍隆起,中央消退见褐色色沉,边界清楚,腹部红斑基础上见3个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清亮,疱壁松弛,尼氏征可疑阳性。天疱疮抗体Dsg1、Dsg3均阳性。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结果示:角化不全,角质层及棘层上部裂隙,可见棘突松解现象。直接免疫荧光:棘层上方IgG网状沉积。诊断:红斑型天疱疮。予泼尼松片、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后,面部红斑减轻,躯干皮损消退后出院,随访1年皮疹无复发。
潘清丽陈荃陈荃陈丽洁邵蕾李俊龙陈丽洁
关键词:红斑型天疱疮误诊
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亚基因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亚基因永生化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0(对照组)、6.25、12.5、25、50 mg/L茶多酚与H8细胞共孵育24、36、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孵育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孵育H8细胞24、36、48 h可抑制H8细胞的增殖,12.5 mg/L茶多酚可时间依赖性降低H8细胞的相对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0、6.25、12.5、25、50 mg/L茶多酚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96%±0.70%、52.62%±0.62%、52.22%±0.72%、42.52%±0.90%、45.96%±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00,P< 0.05),各浓度茶多酚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茶多酚处理组H8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各浓度组细胞G1、G2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6.25、12.5、25 mg/L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55.96%±0.72%、54.12%±3.20%、65.30%±1.51%,均P< 0.05),G2期细胞比例减少(3.17±1.82%、4.94±1.46%、4.65±4.26%,均P<0.05),增殖指数降低(0.44±0.01、0.46±0.02、0.36±0.01,均P<0.05).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H8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莫子茵陈荃李华平代歆悦彭丽倩尹忠浩黄久遂梁碧华李润祥李振洁杨日东朱慧兰
关键词:儿茶素细胞系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癌前状态茶多酚
雷公藤多苷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以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皮肤科门诊治疗的113例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用药组(n=57)和对照组(n=56),所有患者均接受30 d的治疗。使用SCORAD评分、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评分观察患者治疗情况,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MDA、SOD、CAT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CORAD评分、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用药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SCORAD评分、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MDA、SOD和CA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水平,联合用药组治疗后SOD和CA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自制剂维生素E乳膏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自制剂维生素E乳膏治疗,且能有效改善MDA、SOD和CAT的水平,对抗氧化应激能力。
杨艳陈荃刘玉梅周欣田歆高爱莉熊斯颖陈晓吟李薇朱慧兰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氧化应激MDA
126株生殖器部位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分布及其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培养出的126株念珠菌,用ATB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126例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者中,白念珠菌93例(73.81%)、近平滑念珠菌13例(10.32%)、平滑念珠菌9例(7.14%)、无名念珠菌4例(3.17%)、其他念珠菌7例(5.56%);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30-39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药敏结果分析发现,白念珠菌中74.19%对氟康唑敏感,而仅有45.16%对伊曲康唑敏感,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9,P<0.01);非白念株菌中60.61%对氟康唑敏感51.52%对伊曲康唑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457)。结论: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伊曲康唑高,非白念珠菌对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别。
吴敬英代歆悦高爱莉陈荃黎小东毕超朱慧兰
关键词:念珠菌三唑类药敏试验ROSCO纸片扩散法
紫外线和防晒剂对白色念珠菌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目的 近些年来,紫外线辐射导致的免疫抑制与皮肤癌以及其他皮肤科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朗格汉斯细胞是否参与紫外线相关免疫抑制的研究很多,但结论有争议.本文拟研究紫外线辐射和Anthelios防晒剂对白...
陈荃李润祥赵晓霞梁碧华马少吟李振洁朱慧兰
体外HPV感染皮肤粘膜细胞及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HPV与生殖器肿瘤、皮肤肿瘤等发生发展存在关联。HPV阳性的肿瘤细胞系是较早研究HPV特性的体外细胞模型,特别是致癌特性。近年来,体外感染皮肤粘膜细胞系的出现推动HPV感染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进程,但由于HPV的种属特异性以及复制和增殖对上皮细胞分化的依赖性,目前不能在常规的细胞培养中产生完整的感染过程。器官型培养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模拟HPV病毒在皮肤粘膜的感染过程,是更好的研究HPV感染和治疗药物的模型。本文对目前体外HPV感染皮肤粘膜细胞及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唐奕陈荃彭丽倩陈教全李华平朱慧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体外培养细胞培养器官型培养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35、IL26表达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朱慧兰杨婧李润祥梁碧华陈荃毕超梁艳华
光线性皮肤病诊疗新进展
2015年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暨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朱慧兰副所长长期从事光线性皮肤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陈荃
关键词:光线性皮肤病诊疗皮肤病防治所副所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