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油藏
  • 4篇水驱油
  • 4篇驱油
  • 3篇剩余油
  • 3篇裂缝性
  • 3篇裂缝性油藏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水驱特征
  • 2篇水驱特征曲线
  • 2篇井网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藏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多层砂岩油藏
  • 1篇油藏井网
  • 1篇油藏挖潜
  • 1篇砂岩油藏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机理

机构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重庆矿产资源...

作者

  • 6篇陈莹莹
  • 3篇潘毅
  • 3篇孙雷
  • 2篇董卫军
  • 2篇刘彦子
  • 1篇董凤玲
  • 1篇吴明清
  • 1篇毕玉帅
  • 1篇唐怀轶
  • 1篇李涛
  • 1篇周华东
  • 1篇田同辉
  • 1篇王磊
  • 1篇冯靓
  • 1篇陈丽群
  • 1篇李志萱
  • 1篇张立强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层砂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物模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潘毅董卫军冯靓唐怀轶陈莹莹
关键词:多层砂岩油藏注水速度采收率预测水驱特征曲线
喷气燃料中酚类抗氧剂含量的检测方法
2022年
介绍了国内外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检测的几种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微分伏安脉冲法、光谱法等。目前的方法能适用于大多数场合喷气燃料中抗氧剂的含量检测,但针对长期储存燃料和严重氧化燃料中抗氧剂含量的分析方法相关研究较少,提出有必要研究开发适用于此类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分析的高效便捷检测方法。
陈莹莹朱忠朋吴明清李涛
关键词:喷气燃料抗氧剂
卫42断块特低渗油藏挖潜调整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濮城油田卫42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构造高部位型、注采不完善型和透镜状砂体型。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剩余油的不同类型,开展了滚动扩边、层段重新组合以及调整注采井距和井网密度等油藏工程研究。实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的井网优化和井网加密等措施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
董凤玲周华东李志萱陈莹莹毕玉帅王磊
关键词:特低渗油藏断块油藏井网调整剩余油挖潜
裂缝性油藏微观水驱油渗流机理可视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裂缝微观模型,使用微观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并用显微镜对实验过程图像进行采集,考察了在网络裂缝中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以及微观渗流机理。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段塞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还受到岩石表面润湿性和裂缝连通性等的影响。
刘彦子孙雷潘毅陈莹莹张威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水驱油微观渗流机理剩余油分布
裂缝性油藏井网水驱油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对裂缝性油藏进行井网优选,根据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相似准则制作裂缝性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井网水驱油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注采井网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井网类型优选。文中对比了5种井网的开发效果,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裂缝性油藏模型,九点井网的采收率最高,这验证了裂缝性油藏吸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其余井网的采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点井网、排状井网、反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这4种井网由于强注强采,导致含水率迅速上升,驱油效果不理想,但当存在合理的裂缝分布及有效的井间干扰时,局部采油井的采收率会得到提高;可以用丁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该油藏的动态变化。文中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裂缝性油藏井网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立强孙雷陈丽群陈莹莹董卫军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水驱效率水驱特征曲线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实验被引量:22
2012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油时,驱替速度与采出程度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即临界驱替速度;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石表面润湿性、裂缝连通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油效率与裂缝地层倾斜角度有关,地层倾斜角度越小,采出程度越高。裂缝性油层较厚时,水驱后油层顶部可能会有大量剩余油,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陈莹莹孙雷田同辉潘毅董卫军刘彦子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剩余油分布水驱油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