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军

作品数:103 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业厅重点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7篇小麦
  • 32篇栽培
  • 28篇高产
  • 23篇杂交
  • 21篇选育
  • 17篇杂交小麦
  • 17篇栽培技术
  • 17篇大穗
  • 14篇穗型
  • 14篇大穗型
  • 12篇小麦品种
  • 11篇杂种
  • 10篇性状
  • 10篇不育
  • 9篇栽培要点
  • 9篇抗病
  • 9篇矮秆
  • 8篇两系杂交
  • 8篇光敏
  • 8篇丰产

机构

  • 83篇绵阳市农业科...
  • 14篇国家小麦改良...
  • 9篇绵阳市农业科...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国豪种业...

作者

  • 102篇陶军
  • 96篇周强
  • 89篇李生荣
  • 83篇杜小英
  • 83篇欧俊梅
  • 75篇庞启华
  • 33篇任勇
  • 23篇雷加容
  • 16篇黄光永
  • 9篇余敖
  • 6篇李太军
  • 6篇范其新
  • 6篇王治斌
  • 4篇刘登才
  • 3篇陈光明
  • 2篇袁中伟
  • 2篇李茂有
  • 2篇兰秀锦
  • 2篇蒲定福
  • 1篇张连全

传媒

  • 14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中国种业
  • 10篇小麦研究
  • 6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绵阳经济技术...
  • 4篇作物杂志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全国作物遗传...
  • 2篇种子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国外农学(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农村实用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3篇2004
  • 19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穗型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绵阳35号
2004年
李生荣杜小英庞启华欧俊梅陶军周强
关键词:大穗型小麦栽培技术
川西麦区小麦绵阳30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追肥时期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达极显著水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密度与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磷肥、追肥时期、密度、钾肥。同时得到,在川西麦区绵阳30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56.6~183.0万/hm^2基本苗,纯氮量159.3~166.95kg/hm^2,P_2O_5用量137.625~144.375kg/hm^2,K_2O用量216.75~244.5kg/hm^2,追肥时期以拔节期或孕穗期为宜。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0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陶军欧俊梅杜小英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期施肥
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1育性差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1所表现出的育性差异进行了研究。【方法】观察了F1的育性、减数分裂配对情况;采用SLAF-Seq-BSA(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对与育性有关系的基因进行关联分析;对不育F1及其两个亲本的花药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不同播期下,正反交杂种F1表现出稳定的不育特性,其自交结实率低于0.5%(国内法)。雄性不育的014-459/川麦55和可育的014-459/绵08-9杂种F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相似。SLAF分析将不育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联区域限定在2D染色体上的3个区域,转录组分析将亲本和F1之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确定出来,结合SLAF分析和转录组分析,找到了F1不育的育性相关基因。【结论】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不是014-459和普通小麦的杂种F1表现不育的原因。F1不育是一种新的不育类型,初步确定与F1表现出不育的关联基因是2D01G027900,GO注释号是0009753,其主要功能是对茉莉酸起响应。
陶军兰秀锦
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绵阳30品质的影响
绵阳30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优良品种,于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它属弱筋小麦品种,适宜制作饼干、糕点等面食品。同时它具有丰产性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籽粒商品性好,适应市场...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杂交小麦绵阳32及产量优势来源研究
绵阳32(原代号MS1)系绵阳市农科所以引进“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89不育系与自育品系J17为恢复系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小麦。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品种审定杂交小麦。该组合具有...
庞启华黄光永李生荣周强陶军杜小英欧俊梅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的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与品质。产量与各主要品质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基本苗为45万~285万/hm2、纯氮施用量为150~300kg/hm2时,就可获得6500kg/hm2,甚至7500kg/hm2以上的产量;纯氮施用量为300kg/hm2时,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密度过高,产量又有所下降;低密度下的品质性状要优于高密度。施氮量对产量和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要强于密度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基本苗为45万~225万/hm2时,配合纯氮用量150~300kg/hm2,都可获得高于8000元/hm2的相对经济效益。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套优化栽培措施。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关键词:杂交小麦
4个同素异形小麦品系的抗穗发芽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从单交组合“绵阳15号(白壳,白粒,长芒)×绵阳225(红壳,红粒,长芒)”后代中,用系谱法选育出习性、株高、熟期、穗型和芒型相近,仅壳色和粒色不同而形成的4个稳定品系──白壳红粒、白亮白粒、红壳红粒和红壳白粒。蜡熟期摘取带穗下节间的无赤霉病等危害的完整穗子,采用4×4拉丁方设计,直播室内沙床,喷水保湿。自第4天起开始计数发芽数,每日一次,至第11天时计数每穗总粒数和发芽数。计算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壳色和粒色均是影响抗穗发芽的重要形态因素,壳色相同,红粒较白粒抗穗发芽;粒色相同,红壳品系较白亮品系抗穗发芽。
黄光永陶军
关键词:穗发芽小麦抗性育种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丰产稳产性初探被引量:4
1999年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对参试组合MS1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1不仅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21.62%,高居试验之首,而且还极显著地比其它参试组合增产6.95—22.14%,是一个高产穗产适应性广泛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其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和穗粒数同时超标,且千粒重仍维持较高水平,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统一。
庞启华黄光永周强陶军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
小麦漯珍一号黑种皮的遗传分析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三个红色籽粒小麦作杂交,结果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在育种中,应用漯珍一号黑种皮品质优的特点与高产优良小麦品种杂...
欧俊梅李生荣庞启华陶军周强杜小英
文献传递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对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整个灌浆过程中,杂交小麦的干物质增幅都比常规小麦高,且达到快速增长的时间要早。杂交小麦的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其灌浆速率比同期常规小麦高。最大灌浆速率Rmax,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因此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速率对提高小麦粒重尤为重要。
欧俊梅王治斌范其新李生荣陶军周强雷加容
关键词:两系杂交小麦灌浆特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