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素琼

作品数:211 被引量:1,107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经济管理
  • 16篇医药卫生
  • 16篇历史地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38篇闽台
  • 20篇制造业
  • 20篇土地利用
  • 19篇农业
  • 18篇城市
  • 17篇建设用地
  • 14篇台商
  • 10篇护理
  • 9篇台资
  • 9篇耕地
  • 9篇TDI
  • 8篇影响因素
  • 8篇实证
  • 8篇土地利用变化
  • 8篇企业
  • 8篇经济地理
  • 7篇台商直接投资
  • 7篇农村
  • 7篇经济地理学
  • 6篇生态

机构

  • 189篇福建师范大学
  • 17篇广州大学
  • 16篇柳州市中医院
  • 7篇韶关学院
  • 4篇闽江学院
  • 3篇广东省生态环...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三明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福建省亚热带...

作者

  • 205篇韦素琼
  • 32篇陈松林
  • 30篇陈健飞
  • 13篇陈嘉
  • 12篇高月华
  • 11篇李航飞
  • 11篇游小珺
  • 10篇张金前
  • 9篇陈艳华
  • 9篇刘善开
  • 9篇陈进栋
  • 8篇严小燕
  • 7篇蓝丁丁
  • 6篇蔡春萍
  • 6篇宁婷
  • 5篇耿静嬛
  • 5篇陈志强
  • 5篇林泽楠
  • 4篇廖善刚
  • 4篇周元林

传媒

  • 14篇亚热带资源与...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经济地理
  • 8篇世界地理研究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台湾研究集刊
  • 6篇地理研究
  • 6篇福建地理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台湾农业探索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4篇全科护理
  • 3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台湾研究
  • 3篇太原师范学院...
  • 3篇护理实践与研...
  • 3篇2016第六...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22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16篇2009
  • 2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1
2012年
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县(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公路(区内与区外联系)、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方式及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探讨各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选取制造业中的28个行业,从资源集约度角度将其分为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利用平均集中率测量产业集聚度。引入要素禀赋条件、外部性、规模经济、制度政策4个方面13个变量对福建制造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路网可达性由沿海中部向四周降低,其中公路区内可达性呈明显的圈层结构,区外可达性为"井"字形分布,铁路、港口和机场形成以福州、厦门—泉州为可达性高值区的马鞍状格局,综合交通网络可达性呈带状分布。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不同的特征,制造业平均集中率高值区呈环状分布,而制造业集中率低值区呈点状分布,与交通可达性的"凹陷区"重合。可达性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与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相关程度有所差异,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空间集聚相关性相对较低。此外,农业丰裕度、自然资源禀赋、知识溢出效应、相对企业规模等其他变量对制造业空间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
关键词:可达性交通网络
基于SNA的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ITC公布的2001、2007、2013年和2018年贸易数据,构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总量增幅较大但增速放缓,贸易地区高度集中且贸易重心向发展中经济体偏移,但未出现明显"多极化"趋势;网络成员间联系渐趋紧密,中心性位居前列的成员基本稳定但整体地位下降;子群内部成员变动较大,尚未出现明显的派系林立现象;网络存在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核心区与半边缘区内发达经济体地位下降,东亚与东南亚部分经济体的地位上升;中国大陆在网络中已占据重要位置,但中心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尚未形成稳定的"朋友圈"。(2)经济规模差异、技术差异、文化差异、劳动力数量差异、陆地接壤对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网络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与物流绩效差异显示较小程度的显著负向影响,需求差异近年来具有较小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制度差异未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理论与技术差距理论对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网络特征有较好的解释力,需求相似理论的解释力比较有限,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兼具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贸易特性。
赵蕾韦素琼游小珺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社会网络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基于DPSIR模型被引量:5
2019年
选取山东省各地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演变,2016年绝大部分地市达到相对发达状态,但局部时序演变波动不稳定;②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分异特征;③2010—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耦合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较大;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时序变化较小。
任传堂任建兰韦素琼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DPSIR模型
跨区域资源整合视角下外源型农业产业集聚的根植机理——以永福镇台湾高山茶为例
2023年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促进区域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对于实现乡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演化和制度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外源型农业产业根植机理的分析框架,并聚焦漳平市永福镇台湾高山茶产业,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厘清其根植机理。研究发现:①在区域自然禀赋、历史基础等前提下,外部联系激发偶然事件的发生,为永福高山茶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区位机会窗口。②企业衍生(裂变衍生、关系衍生等)导致的集聚效应使永福高山茶产业逐渐在区域根植,而区域产业分叉引发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永福高山茶产业的根植。③永福高山茶产业在区域根植的过程中,“服务型”政府的支持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安排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外源型农业产业的根植过程同时是区域内外部资源整合的过程,其根植机理的阐释对区域间要素与资源市场的整合具有启示性意义。
邓志宏韦素琼游小珺陈进栋
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网络结构及成因分析
论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以来海西区市域经济网络联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伴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化、多样化发展,海西区经济联系网络密度...
李航飞韦素琼陈松林
关键词:经济联系社会网络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
文献传递
基于SOM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类被引量:1
2010年
选取福建省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为样本,选取11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采用Matlab7.1建立SOM网络模型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类,得出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利用SOM网络模型可将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划分成六类:高度发达型、发达型、较发达型、一般发达型、次发达型及欠发达型,其中前三类城市均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后三类城市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分类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较相符,较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SOM网络模型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类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曾丽云韦素琼
关键词:SOM经济发展
闽台经济发展阶段辨析被引量:15
2004年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显示 ,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等指标看 ,台湾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而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通过对闽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 ,1978~ 2 0 0 2年间闽台经济发展进程是受不同驱动变量影响、性质上差异明显的两个发展阶段。虽然台湾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于福建 ,但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其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经济指标 ,对福建经济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韦素琼陈健飞
关键词:区域经济闽台
基于相似系数和R/S分析方法的闽台产业同构性被引量:25
2010年
产业同构化可能造成区域间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选取闽台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分析闽台产业同构的现状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方法,预测两地产业同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闽台产业同构现象显著,如果在原有条件下继续发展,未来三次产业同构化程度将继续加大,制造业相似性总体上将呈现波动加强态势,第三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继续缓慢减小。然而闽台产业同构具有其内在必然性,相似的资源禀赋、日益接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对产业同构的形成产生了正面影响;同时,产业同构也揭示了闽台产业分工已经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因此宏观层面的产业同构未必给闽台未来经济合作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韦素琼陈艳华耿静嬛
关键词:闽台
中国乡村振兴要素识别与发展类型诊断——基于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信息挖掘分析被引量:42
2019年
分类推进、精准施策、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思路,对乡村发展类型的科学诊断可有效服务于战略的分类实施。以中国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代表构建乡村发展'成功案例'数据库,从中深度挖掘乡村发展内外性'要素-组合'信息,结合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乡村振兴诊断体系,以求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源、工业基础、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资源要素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禀赋基础,其中市场需求要素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外部性,生计资源要素在乡村发展内部性要素中最为关键;②要素组合的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潜能,'成功案例'识别出10类乡村振兴要素组合,其中生计资源优越-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交通优势-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的组合最具备振兴潜能;③基于'要素-组合'禀赋建立包含评价体系和分类体系的乡村振兴诊断体系,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优先振兴型、预备振兴型、保留维持型和衰落搬迁型。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门别类有序推进,避免'就村兴村'和'村村谈振兴'的狭隘发展思路。
谢臻张凤荣陈松林韦素琼敖佳高阳伦飞
晋江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及驱动机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晋江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城镇建设用地也出现较为深刻的变化。本文以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
蓝丁丁韦素琼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