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晚明
  • 4篇文化
  • 3篇政治
  • 2篇地方社会
  • 2篇社会
  • 2篇仕隐
  • 2篇装扮
  • 2篇嬗变
  • 2篇文化史
  • 2篇文化嬗变
  • 2篇躬耕
  • 1篇地方秩序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政治思想
  • 1篇政治文化
  • 1篇秩序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社会史
  • 1篇中国社会史研...

机构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纺织工学...

作者

  • 13篇马俊
  • 6篇吴琦
  • 1篇李相朋
  • 1篇喻光明

传媒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纺织工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新的趋向,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扩散到传统中国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区域内个案、事件、群体等的具体研究重新理解地方社会,区域史研究渐成气候。而明末清初由于其前接传统、后续现代的时段特殊性,更成为学者考察地方社会的最佳选点。
马俊
关键词:地方社会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史研究士人区域社会史
变乱与重建:明清之际的湖北地方社会1633-1690
因科举和文化上的成功,晚明成为湖北继春秋、三国后的第三次发展高峰。数量众多的文化精英结成一股强势群体,成为经营地方的主要力量。1600年左右,活跃于地方的士绅领袖相继去世。随着资源分配的不均、社会流动的壅塞和阶层矛盾的激...
马俊
关键词:明代社会变迁政治思想
文献传递
W公司计件薪酬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
计件薪酬作为激励薪酬的一种重要形式,增强了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计件薪酬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使企业减少了大量的劳动监督,避免了一定的劳资矛盾,便于管理的有序化和规...
马俊
关键词:计件工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
文献传递
野服躬耕:晚明乡宦的文化装扮与仕隐并存
晚明社会激荡、躁动,是一个普遍呈现出紧张感的时代,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多元价值碰撞,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矛盾共同体。乡宦身处这个社会转型的激变期,既有个性解放的蠢蠢欲动,又有传统士人的自律自省;既享受商品经济带来的优越,又时常奉...
吴琦马俊
文献传递
晚明乡宦的教化观及其实践困境被引量:2
2014年
明代地方教化组织发展至晚明已渐渐流于形式,普遍的世风日下和风俗浇漓促使乡宦群体重新寻找教化途径,试图以"以身倡率"的模式改良风俗,由改士风到改民风。但由于乡宦以重返浪漫主义色彩的农业田园社会为教化宗旨,这与晚明不可逆的城市化、商业化进程相悖,因此难以赢得民众的认同。同时乡宦虽然在教化观念上主张复古复礼,但在实践中却渐趋奢华纵欲,导致大规模的民众竞相仿效,教化未行而风俗更坏。"上行下效"的教化过程因传统与现代、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出现困境。
吴琦马俊
“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
明代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权力系统通过对致仕制度的不断修改和删订,意在淘汰官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去除危险分子和异己势力,操纵着官员的集体命运,长期以来都是处于强势地位。至明中后期,这种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时值万历朝出现大范...
吴琦马俊
文献传递
晚明乡宦居乡生活的文化史考察
晚明乡宦作为在野之臣、居乡之士,是最贴近晚明大众社会的记录者。他们的仕宦经历和学识水平使其对于世事变迁有着更为敏感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解析力,晚明社会变迁在他们的记忆中因此显得格外生动。而乡宦由于其“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特...
马俊
关键词:晚明时期文化史社会风气
文献传递
野服躬耕:晚明乡宦的文化装扮与仕隐并存被引量:3
2014年
晚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选择和生存方式日渐多元,但同时社会变迁也带来了普遍的焦虑,乡宦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定位变得复杂不确定。于是他们转而借用其他社会群体的角色来寻求身份之外的价值体现,以野服躬耕的文化装扮游离于隐士、官员、士人、农人、商人等不同角色之间。但晚明乡宦既不会抛弃士人身份成为绝对的隐士,也不会成为全然投身于地方事务的改革家,体现出社会转型期知识群体对自我的困惑和反省。
吴琦马俊
晚期乡宦居乡生活的文化史考察
晚明乡宦作为在野之臣、居乡之士,是最贴近晚明大众社会的记录者。他们的仕宦经历和学识水平使其对于世事变迁有着更为敏感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解析力,晚明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在他们的记忆中由此显得格外生动。而乡宦由于其“非官非民、亦官亦...
马俊
关键词:晚明文化史
文献传递
全息教学论初步探讨被引量:11
1997年
目前,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报道很多,但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尚没有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进行阐述。我们认为,全息教学论可以阐述它的原理和规律。本文介绍了全息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及其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关系。
李相朋马俊喻光明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全息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