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娟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附28例疑似凝血异常患者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28例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结果参数及图形变化,探讨其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凝血功能易发紊乱的疾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抗凝血,按TEG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由专人进行TEG检测。结果 28例患者的TEG检测中R时间、K时间、α角及最大振幅MA的异常比例分别为46.4%、14.3%、21.4%和14.3%;与26例健康志愿者TEG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EG可以反映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凝血全貌,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指导临床治疗。
- 卞茂红朱帮强钟涛程越胡海亮马文娟张循善
- 关键词:凝血异常血栓弹力图
- 体外贮存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贮存期内不同保存时间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12例健康献血员血液,常规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取保存后3、11、19、27、35 d 5个时相点的红细胞,用凋亡试剂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凋亡率及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用Fluo-3 AM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同时留取上清液,利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在405 nm的吸光度。结果与保存3 d的红细胞比较,红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加,至27 d与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溶血率早期增加不明显,至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至27 d与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体外贮存的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凋亡逐渐增加,可能是储存损伤的原因之一。Ca2+内流可能是凋亡主要的发生机制。
- 马文娟卞茂红郑美娟乔金平王峰许哲马胜利沈继龙
-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钙离子
- 红细胞衰亡机制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成熟红细胞发生的自杀性死亡,称为红细胞衰亡,它是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红细胞受到体内外各种理化因素刺激后,前列腺素E2(PGE2)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被活化,分别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和神经酰胺形成,后两者共同作用使红细胞发生衰亡,表现为细胞收缩、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于细胞表面、细胞膜囊泡化和结构紊乱等。巨噬细胞识别衰亡的红细胞,然后吞噬并降解。红细胞衰亡的发生过程包括:渗透压刺激,氧化压力,PGE2,PAF,离子通道,Ca^2+,神经酰胺和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等。临床上和红细胞衰亡的相关疾病包括:败血症、疟疾、镰状细胞贫血、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 马文娟卞茂红
- 关键词:CA^2+神经酰胺败血症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