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红斌

作品数:36 被引量:510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武术
  • 9篇体育
  • 7篇教学
  • 6篇高校
  • 5篇文化
  • 4篇中国武术
  • 4篇文化传播
  • 3篇运动员
  • 3篇赛前
  • 3篇赛前情绪
  • 3篇体育教学
  • 3篇普通高校
  • 3篇武术教学
  • 3篇武术运动
  • 3篇武术运动员
  • 3篇临场
  • 3篇教育
  • 3篇国家形象
  • 3篇比赛
  • 3篇传统武术

机构

  • 17篇浙江工业大学
  • 7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机电职业...

作者

  • 25篇骆红斌
  • 3篇方国清
  • 2篇杨建营
  • 2篇王玉秀
  • 1篇李永明
  • 1篇郭芙茉
  • 1篇苗志良
  • 1篇林小美
  • 1篇刘军
  • 1篇李静
  • 1篇何坚东
  • 1篇马勇
  • 1篇王润
  • 1篇蔡瑾瑾
  • 1篇季守祥
  • 1篇韩政

传媒

  • 4篇浙江体育科学
  • 3篇体育文化导刊
  • 2篇中华武术(研...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体育科研
  • 1篇福建体育科技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哈尔滨体育学...
  • 1篇武术研究
  • 1篇第8届中国运...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被引量:21
2012年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方国清骆红斌
关键词:武术国家形象文化中国文化传播
学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75
2004年
通过对目前我国大中学校定向运动教学实践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影响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项目本身和客观条件两方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骆红斌
关键词:体育教学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特点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体育部门资产管理的方式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体育资产管理要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管理转变。因此,对体育无形资产的本质、特点进行了研究。
骆红斌李静
关键词:体育产业无形资产
从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论武术的发展
武术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时期,未来武术到底该走向何方,该如何走,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武术形成与演变史着手,以传统武术技术形成与演变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主要影响...
骆红斌
关键词:传统文化武术
文献传递
从“总体性社会”到“个体化社会”: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当时的发展受到"总体性社会"的制约。"个体化社会"的到来,打破了"总体性社会"的束缚与控制,个体的崛起对群体意识、集体利益产生了影响,对中国武术的门派延承,家族、师徒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总体性"到"个体化"的社会转型视角,客观分析中国武术当下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认为:"个体化社会"的到来,打破了"总体性社会"的束缚,使武术的发展脱离了国家控制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了多元的发展方向;然而,逐步发展的"个体化社会"的某些基质却打破了中国武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场域,削弱了其家族、师徒传承方式,动摇了武术门派存在与延承的社会基础;但是,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使得个体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武术处于一种健身、休闲的消费行为,又可满足中国武术再度勃发的客观要求和主观观望。
韩政骆红斌
关键词:中国武术村落家族文化宗法社会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以孔子学院传播网络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优质平台,为武术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途径与保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依托孔子学院传播网络的武术跨文化传播,发现解决武术跨文化传播困境的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建立教师培训网络、完善课程设置与合理武术文化传播内容、加强文化宣传、建立分类分层教学与反馈机制。同时认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融合是保障;表达出国家形象是核心;综合立体传播模式才是理想的支撑。
骆红斌蔡瑾瑾
关键词: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
高校公体课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公体课教师评价体系应体现多元化,即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多元化。该评价体系建立以业务专家组、管理组和综合考评组共同参与的,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综合运用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目的是摒弃教学评价的功利性,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正确的定位,通过评价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体现"以评促教"的真正意义。
郭芙茉骆红斌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教师
辨析“武”、“舞”之本:论当今武术套路被引量:8
2009年
套路是武术完整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其技击功用不能抹煞,其身份应是一种"技艺"而非"演艺";当前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是对古时"舞"性套路艺用的过度放大,是对"诗意的攻防技术"的审美误读,是对西夷强势体育的无原则依附;套路运动发展上出现的偏离,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但背后隐匿的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马勇骆红斌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
论武术偶像对武术传播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武术偶像的文化传播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武术偶像的确能给热爱武术、习练武术的人们带来普适的价值认同,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弘扬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中国武术文化传播需要偶像,但塑造另类的、颠覆基本历史的、毁灭优秀文化的武术偶像,把偶像文化价值展示变成简单的暴力娱乐并成为娱乐、商业玩物的现象应予扼制。建议:偶像的推介应以弘扬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底线,也可推崇武术传人。
苗志良骆红斌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传播武术
研究热冷的忽视:当前大学生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被引量:3
2016年
认为决不能因为研究热点的变化而忽视当前确实存在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20多个省市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为基础,对当前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多元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在校大学生亚健康问题仍旧严重;亚健康症状表现相对集中类同,不同类症状存在相关联现象;不同地区、年级、学科、专业间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关注度具有差异性。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建立大学生亚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对亚健康状况严重的要实施跟踪监督;加强对学生亚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亚健康预防及基本的调整、干预手段与方法;尽早建立大学生亚健康联合研究与干预机制,多方合作共同推进亚健康的干预实验研究;针对不同地区、专业、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状况实施相应的干预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西医与运动相结合的亚健康治疗与干预体系。
骆红斌李永明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