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纯纠
-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全脏器反位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马建敏鲁纯纠
- 关键词:腹腔脏器左季肋区先天性畸形内脏反位教学过程男性尸体
- 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岩浅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岩浅大神经与岩骨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定位岩骨内重要结构及磨除颞骨岩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经岩骨前部入路操作,对手术全程及术野的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岩浅大神经为经岩骨前部入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构成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的最外界。结论熟悉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在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手术操作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岩斜区的暴露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伍洪昊李美华王惠萍万丽丹鲁纯纠
- 颞骨冠状切片和高分辨率CT定位圆窗区的邻近结构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曾探讨了圆窗区及周围结构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虽有资料对颞骨中耳及邻近解剖结构的冠状位影像学特点进行了描述,但由于无统一的冠状扫描基线,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对比分析成人头部标本颞骨冠状切片和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上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差异。方法: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以与眦耳线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冠状扫描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耳蜗、圆窗、圆窗龛、蒲氏间隙以及面神经颞骨内段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圆窗龛的内外径、深度分别为(1.36±0.26)和(1.55±0.26)mm,面神经迷路段至弓状隆起的距离为(4.19±0.52)mm,面神经水平段距鼓室盖、距耳蜗、距锤骨头、距盾板、距砧骨短脚间的距离分别为(5.27±0.92),(1.36±0.28),(3.19±0.85),(5.30±0.58)和(2.86±0.54)mm。提示耳颞区火棉胶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 段思佳段菊如罗淑贞李明智魏江平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圆窗断层解剖冠状面火棉胶
- 面神经垂直段在横、冠状断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 mm,厚度为1.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 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 段菊如张博钟斌李明智魏江平熊俊平鲁纯纠
- 关键词:颞骨面神经断层解剖CT火棉胶
- 前、后囟穿刺术解剖标本制作新方法
- 2004年
- 采集婴幼儿静脉血时,在四肢、头皮或颈部浅静脉穿刺难以成功时,常改用前、后囟穿刺取血以供检查.但因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常有穿刺失败者.为提高临床前、后囟穿刺成功率和护理解剖学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制作了前、后囟穿刺术解剖标本并行穿刺针仿真穿刺,清楚地显示了穿刺部位、方向、角度和层次.其方法如下.
- 付茶生鲁纯纠万丽丹邵立健
-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制作制作方法
- 十二对脑神经标本的制作与设计
- <正>十二对脑神经是解剖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它结构复杂,分支多,标本制作难度也大。本人通过多次的解剖实践,不断总结,现将十二对脑神经头面部分布情况标本制作与设计介绍如下:1选材与操...
- 鲁纯纠姜建国薛国勇
- 文献传递
- 临床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分析
- 为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我们对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与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对改革效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临床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
- 伍洪昊段菊如李耀斌鲁纯纠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 10 %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15例 (30侧 ) ,以眦耳线为基线 ,用高分辨率CT扫描 ,获得间隔为 1 0 0mm ,厚度为 1 0 0mm的CT图像 ,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 ,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 ,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 1 0 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 ,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 颞骨横断CT扫描 ,有 18~ 2 2个层面 ,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 10层 (右侧 )和第 11层 (左侧 ) ,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 0 92mm和左侧 0 90mm ,龛深平均为右侧 1 89mm和左侧 2 0 4mm ,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 2 10mm和左侧 2 39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
- 段菊如罗红强鲁纯纠魏江平李明智熊俊平
- 关键词:CT检查解剖学耳外科
- Kawase入路中岩斜区暴露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为改进Kawase入路中增加岩尖磨除范围及扩大岩斜区暴露程度的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Kawase入路操作,对手术全程及术野的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三叉神经孔至岩浅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的距离为(12.49±1.09)mm,三叉神经孔至弓状隆起与岩嵴交点距离为(29.45±3.81)mm,Kawase入路中岩斜区的暴露深度约为(14.43±1.05)mm。结论熟悉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在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手术操作中充分暴露岩斜区,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伍洪昊李美华罗穆云万丽丹鲁纯纠
- 关键词:岩斜区
- 面神经颞支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涂桂林熊俊平段菊如鲁纯纠
- 关键词: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