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弱视
  • 2篇双眼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难治
  • 2篇难治性青光眼
  • 2篇晶状体
  • 1篇凋亡
  • 1篇血性
  • 1篇眼眶
  • 1篇眼眶骨
  • 1篇眼眶骨折
  • 1篇眼内

机构

  • 10篇新乡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鲁诚
  • 6篇魏承丽
  • 3篇魏盟
  • 3篇张佳娟
  • 2篇任静
  • 1篇张凤妍

传媒

  • 3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难治性青光眼30例(32眼)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巩膜瓣下丝裂霉素C处理+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1周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及1年,联合组保持功能性滤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联合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鲁诚魏盟魏承丽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生物羊膜丝裂霉素C
近视性和远视性弱视视功能发育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近视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对双眼视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均达0.9以上的弱视患儿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测量同时视、融合范围及远近立体视。根据患儿的屈光状态将患儿分为A组(近视组)20例、B组(远视组)30例。比较A、B两组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差异。结果:近视组中存在同时视的15例(75%),集合融合范围正常的6例(30%),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的16例(80%),有正常远立体视的7例(35%),有正常近立体视的6例(30%)。远视组中存在同时视的26例(87%),集合融合范围正常的7例(23%),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的20例(67%),有正常远立体视的15例(50%),有正常近立体视的7例(23%)。50例患儿中存在正常远立体视的为22例(44%),正常近立体视13例(26%)。同时视在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集合性融合和分开性融合在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χ2=0.740,P>0.05);远近立体视两组患儿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χ2=0.295,P>0.05)。结论:近视及远视因素对弱视患儿双眼视功能发育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弱视治疗后矫正视力正常的患儿短期内双眼视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
鲁诚魏盟魏承丽任静
关键词:弱视近视远视双眼视功能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改良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外伤性晶状体脱位60例(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行传统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术;改良组30例,行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行UBM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视力、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倾斜度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改良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传统组的70.00%(21/30)(χ^(2)=5.455,P=0.020)。手术后改良组的视力(BCVA,logMAR)为-0.12±0.01,优于传统组的0.01±0.003(t=68.201,P<0.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术后1周、1、6及12个月改良组患者的平均偏心量及平均倾斜度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发生、偏心量≥1 mm及倾斜度>5°为晶状体脱位患者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改良睫状沟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平均偏心量≥1 mm及平均倾斜度>5°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因素。
鲁诚魏承丽禹建曦岳绍梅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
应用可吸收板修复眼眶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可吸收板用于眼眶骨折修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眼眶骨折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修复材料Medpor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观察组则采用可吸收板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复视分级及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2%(47/51)高于对照组的76.5%(39/51)(χ^(2)=4.74,P=0.029)。术前1 d、术后1周复视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56,P=0.853、0.130);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复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00、-2.95,P=0.003、0.003)。观察组近立体视功能及远立体视功能较对照组恢复程度更高(χ^(2)=3.96、4.55,P=0.047、0.033);观察组恢复得更快(χ^(2)=-3.46,P=0.001)。结论可吸收板修复眼眶骨折可显著改善复视及双眼立体视功能。
岳绍梅鲁诚魏承丽张佳娟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误差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屈光误差形成原因,探讨控制误差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前预测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存在0.50 D屈光误差78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屈光误差形成原因。结果:78例(78只眼)屈光误差,其中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31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22例,外伤性白内障13例,角膜疾患12例。结论:0.50~2.00 D误差所占比率大,如掌握好角膜屈率,眼轴长度测量技术采用正确的测定方法,此类误差可以避免。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存在不足之处,应采用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相结合取最佳波形,波峰值采样取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采用A、B型超声联合对眼轴长度测定,反复测量,必要时双眼参照取值。角膜疾患也是致屈光误差的原因。
鲁诚魏承丽魏盟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结膜乳头状瘤11例治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结膜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11只眼)结膜乳头状瘤行手术切除、冷冻、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随访3年。结果:9例治疗成功,无复发;2例4个月~1年后复发,进行2次治疗,治愈,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冷冻、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结膜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鲁诚
关键词:结膜乳头状瘤
siRNA-KCNQ1OT1对人L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靶向miR-199a-5p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23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同时收集20例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不同人群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KCNQ1OT1和miR-199a-5p mRNA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LECs(SRA01/04),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R-NC)组、siR-KCNQ1OT1组、miR-NC组、miR-199a-5p组、siR-KCNQ1OT1+anti-miR-NC组和siR-KCNQ1OT1+anti-miR-199a-5p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采用10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培养细胞24 h制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其余各组分别采用相应转染试剂按照脂质体法转染6 h后换用1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各组LECs细胞中KCNQ1OT1和miR-199a-5p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KCNQ1OT1和miR-199a-5p的关系。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内KCNQ1OT1相对表达量为2.41±0.42,明显高于正常人的0.9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2,P<0.001);miR-199a-5p相对表达量为0.36±0.12,明显低于正常人的1.0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7,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KCNQ1OT1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含量明显增加,miR-199a-5p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活力值、SOD活性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siR-NC组比较,siR-KCNQ1OT1组细胞中KCNQ1OT1和ba
鲁诚张凤妍张宇航张佳娟
关键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弱视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弱视患者以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单眼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短时遮盖治疗,观察组37例,行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观察分析患眼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疗效差异,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VEP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VEP振幅、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临床弱视儿童以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视力得到显著提高,视觉功能改善,疗效理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少。
张佳娟魏承丽鲁诚禹建羲
关键词:弱视阿托品儿童
小梁切除术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改良与传统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10眼)。改良组施行改良术式:巩膜囊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联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改良组保持功能性滤泡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6个月及1年改良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能更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鲁诚魏盟任静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5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治疗之后,对患者的眼底状况以及视野的变化和疗效评价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采用西医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视功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缩短了治疗的疗程,治愈率与单纯的西医治疗也明显较好。
鲁诚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