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京豫
- 作品数:41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30例肺栓塞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的基础疾病、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0例PE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PE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心肺血管疾病最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误诊原因主要为基层医生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诊疗手段落后,采用多种诊疗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肺栓塞仍然是一个误诊率高的疾病。对PE的诊疗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 麻京豫魏经汉赵洛沙魏太星
- 关键词:肺栓塞误诊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脂必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药脂必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及结合文献,筛选脂必泰中各味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分别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基因,获取脂必泰活性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交集靶点并构建“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脂必泰中4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熊果酸、豆甾醇、异鼠里素、表儿茶素、山奈酚;核心交集靶点为白介素-6(IL-6)、丝威原活化蛋白酸酶1(MAP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p65(RELA)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潜在治疗靶点主要与信号受体激活物活性、DNA结合转录因子、受体配体活动有关,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MAPK1的结合活性最好。结论脂必泰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节炎症、脂质代谢、免疫等多条通路,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赵凤婷麻京豫孟徐兵林锋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一种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中药
- 本发明涉及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中药,可有效解决冠脉搭桥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党参20-30g、黄芪30-40g、白术15-20g、茯苓15-20g、丹参1...
- 麻京豫刘岷孟长海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西医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9年
-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中,易损斑块的形成及其破裂引发的血管狭窄、闭塞是引起急性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以他汀类、抗血小板类、抗氧化类药物为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存在肌溶解、肝损伤等副作用。祖国医学方面多从“痰浊”“血瘀”立论,主张“化瘀、通络、降脂”“化痰、降浊、调脂”。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了益气活血类、化痰通络类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吾师麻京豫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但总以气虚痰凝、血瘀脉络为主,治疗上当以“行气化痰、活血通络”为法,主张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稳斑帖外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甚佳。故本文拟对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吾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以启同道。
- 刘明扬麻京豫宋朝功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 中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
- 2021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并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本文以炎症反应为切入点,讨论中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现代医学除了运用传统降脂药物外,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研究,主要包括:黄芩素纳米棒-抗miR155:通过靶向巨噬细胞,促进M2极化并抑制炎症;IGF-1模拟肽:兼具IGF-1生物活性和抗炎特性,抑制巨噬细胞样平滑肌细胞的形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活性氧纳米粒:通过靶向给药和隔离炎性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提升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传统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主张“活血、化痰、通络”,治疗效果亦愈发凸显。其中主要包括:中药生物活性成分: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精准发挥中药药性;中药稳斑贴:诸药配伍,共行抑制炎症,稳定斑块之效;穴位贴敷,共奏通经透络,活血化瘀之效。
- 赵凤婷麻京豫唐荣欣任蕾元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药活性成分
- 提升青年教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能力的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目前国家对高校中西医结合型人才的培养、中西医结合教学质量提高非常重视,已经把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有关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文章将从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基本现状,青年教师临床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帮助青年教师把握好教育方向、加强思政教育,加快中西医结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中西医结合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水平,把握好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个方面来探索提升青年教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 麻京豫王永霞刘红军司春婴
- 关键词:青年教师中西医结合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异前列腺素F_(2α)与血脂、体重指数及腰臀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 PGF2α)与血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8iso PGF2α、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水平及BMI、WHR。结果血浆8iso PGF2α水平与BMI、WHR呈显著正相关,与LDL C呈弱的正相关;与HDL C呈显著负相关;与TC、T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ACS患者中存在强烈的氧化应激损伤,BMI、WHR、LDL C的升高及HDL C的降低可能加重了这种损伤。
- 麻京豫魏经汉赵洛沙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异前列腺素F2Α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
- 中药组方加减辅助治疗痰瘀互结证胸痹患者的疗效评价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加减在痰瘀互结证胸痹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20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选例时间2020年6月—2021年12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血脂水平、心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口干各项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D)、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相对更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HDL-C水平、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识程度(DP)、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程度(TS)、心绞痛发作情况(AF)评分则均升高,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痰瘀互结证胸痹患者采用中药组方加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稳定机体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为显著。
- 张丽婷秦海凤麻京豫
- 关键词:胸痹痰瘀互结证中药组方心功能
- 抗心衰颗粒对DHF大鼠血浆ALD、PRA、AT-Ⅱ及心肌细胞TGF-β1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心衰颗粒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血浆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T)-Ⅱ及心肌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DH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贝那普利),抗心衰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鼠血浆ALD、PRA、AT-Ⅱ,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大剂量组AT-Ⅱ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大、中剂量组ALD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且抗心衰颗粒大、中剂量组ALD与阳性药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药组及抗心衰颗粒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内TGF-β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抗心衰颗粒具有有效抑制DHF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和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麻京豫
- 关键词:肾素舒张性心力衰竭
- 从中医“治未病”看现代健康管理
- 一、中医"治未病"概述1、中医"治未病"重要性: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治未病"的概...
- 吴莹莹李明麻京豫朱翠玲刘新灿朱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