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泉

作品数:34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糖尿
  • 18篇糖尿病
  • 11篇2型糖尿
  • 11篇2型糖尿病
  • 8篇胰岛
  • 8篇胰岛素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激素
  • 5篇甲状腺
  • 5篇病患
  • 4篇性激素
  • 4篇血清
  • 3篇蛋白
  • 3篇性激素结合球...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球蛋白
  • 3篇结合球蛋白
  • 3篇甲状腺激素
  • 3篇格列酮
  • 3篇2型糖尿病患...

机构

  • 17篇铜陵市人民医...
  • 17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作者

  • 34篇黄海泉
  • 14篇明慧
  • 11篇吕雪峰
  • 10篇章结楼
  • 9篇蔡善武
  • 8篇高继兵
  • 5篇吕雪峰
  • 4篇汤永红
  • 4篇赵静
  • 3篇唐吉斌
  • 3篇李旭光
  • 3篇赵静
  • 2篇董崇周
  • 2篇叶山东
  • 2篇张伟敏
  • 2篇翟群超
  • 2篇陈继中
  • 2篇陈金保
  • 2篇翟迎久
  • 2篇谢莉萍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4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相关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相关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男、女各15例)和60例T2DM患者(男、女各30例)的SHBG、睾酮(T)和游离睾酮(F-T)浓度,以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乘积之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T2DM患者中血清SHBG水平降低,女性患者中血清F-T水平升高,伴有肥胖的T2DM患者的上述变化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中ISI与血清SHBG呈正相关,女性患者ISI与F-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中SHBG减低,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在女性患者中雄激素增多也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黄海泉吕雪峰高继兵蔡善武汤永红
关键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的初诊T_2DM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48例)和阿卡波糖组(47例);选择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12周;阿卡波糖组口服阿卡波糖治疗12周。测定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PAI-1水平,T2DM患者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和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及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5±0.7)mmol/L比(8.5±0.8)mmol/L、(9.9±1.2)mmol/L比(12.9±1.4)mmol/L、(6.2±0.5)%比(7.7±0.6)%、(38±8)μg/L比(50±9)μg/L](P<0.01);阿卡波糖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6±0.8)mmol/L比(8.3±0.9)mmol/L、(9.8±1.3)mmol/L比(13.1±1.6)mmol/L、(6.2±0.5)%比(7.6±0.5)%](P<0.01),PAI-1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8)μg/L比(48±8)μg/L](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PAI-1水平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初诊T_2DM患者可降低患者体内的PAI-1水平,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血糖作用。
董崇周谢莉萍章结楼明慧黄海泉
关键词:二甲双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 (BMI)的 2型糖尿病 (2 -DM)患者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根据 2 -DM患者BMI分为三组。I组 (BMI<2 3) 30例 ,∏组 (BMI≤ 2 5) 30例 ,Ⅲ组 (BMI>2 5) 2 8例。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水平 ,并计算ISI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 (AUC) ,I组选择胰岛素和 (或 )磺脲类药物治疗 ,Ⅱ组选择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治疗 ,Ⅲ组选择双胍类和α -糖苷酶抑制剂治疗。三组均在血糖达到较好控制时进行评价。结果 BMI与ISI呈负相关 ,与C肽、AUC呈正相关 ,且I、Ⅱ、Ⅲ组血浆C肽值、ISI、AUC有显著差异。结论 依据 2 -DM患者的BMI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有利于病情控制 。
黄海泉吕雪峰张伟敏明慧翟迎久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雄激素关系的研究
黄海泉吕雪峰张伟敏高继兵蔡善武汤永红
该课题组为了解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睾酮(T)在2-DM中与IR的关系,对若干例正常人(对照组)和一定数量的2-DM患者(2-DM组)的血清SHBG、T和游离睾酮(F-T)浓度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2-DM患者...
关键词: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性激素
吡格列酮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MCs,设立正常对照(NC)组、高糖(HG)组、高糖+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1、PIO2、PIO3)组。以荧光探针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标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s内活性氧簇(ROS)水平;以RT-PCR检测PAI-1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PAI-1蛋白浓度。结果与NC组相比,高糖刺激MCs 48h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MCs PAI-1mRNA表达和上清液PAI-1蛋白浓度增高;与HG组相比,经吡格列酮干预48h后,PIO1、PIO2、PIO3组细胞内ROS水平降低,MCs PAI-1mRNA表达和上清液PAI-1蛋白浓度降低,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相关性分析显示,MCs内ROS水平与PAI-1mRNA表达、上清液PAI-1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MCs ROS生成和PAI-1过度表达,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该作用可能部分与其肾脏保护有关。
董崇周叶山东黄海泉章结楼明慧
关键词:吡格列酮高糖氧化应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系膜细胞
联合检测FFA、GSP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GSP、FFA、FBG和餐后 2小时FFA、PBG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GSP、FFA在 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2型糖尿病患者 75例及健康对照组 50例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酮胺氧化酶法测定GSP、酶比色法测定FFA。结果 健康对照组FBG为 4 .94± 0 .59mmol/L、PBG为 5 .87± 1 .2 6mmol/L、FFA为 485 .46± 1 0 7.0 4 μmol/L、2FFA为 482 .1 4± 1 0 8.1 2 μmol/L、GSP为 2 4 4 .52± 30 .73μmol/L ;2型糖尿病患者FBG为 9.57± 2 .51mmol/L、PBG为1 6 .37± 3 .93mmol/L、FFA为 90 2 .1 7± 2 0 1 .85μmol/L、PFFA为 882 .88± 1 85 .0 8μmol/L、GSP41 5 .0 8± 47.66μmol/L ,两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FFA、GSP对糖尿病的病情监控及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唐吉斌黄海泉
关键词:FFAGSP2型糖尿病
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NDK)、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健康对照组(NC)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变化。同时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结果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t=28.92,P<0.01),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β-羟丁酸阳性率(36.7%,11/30)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10.0%,3/30)。结论血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和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海泉唐吉斌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甲抗131I治疗前后骨密度值(BMD)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高继兵蔡善武黄海泉吕雪峰陈继中李旭光
该项目以甲亢患者自身作为对照,观察131I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BMD)、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血清硷性磷酸酶(ALP)、血清(Ca)和血清(P)的变化作对比分析,探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机能...
关键词:
关键词:骨密度值相关指标变化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踝肱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1例(19.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0例。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2 h P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黄海泉赵静藏萍
关键词: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
中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探讨Vit D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中老年(年龄45岁及以上)MS患者519例为MS组。另外选取2015年10—12月年龄45岁及以上无MS的社区体检人员510例为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非酯化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钙、血磷、Vit 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BMI、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钙磷乘积。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TC、TG、HDL-C、LDL-C、FFA、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SBP、DBP、Apo-B100、Lp(a)、HCY、FP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Apo-A1、Vit D、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it D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 D水平的MS患者性别、HOMA-IR、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 D水平的MS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BMI、SBP、DBP、TC、TG、HDL-C、LDL-C、Apo-A1、Apo-B100、LP(a)、FFA、HCY、FPG、FINS、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 D与性别、BMI、DBP、Apo-B100、HCY、FPG、HOMA-IR、PTH呈负相关(P<0.05),与SBP、LDL-C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MS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综合征,血清Vit D水平与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存在相关性,Vit D水平的降低可能是MS发病的机制之一。
唐吉斌焦瑞宝李旭光刘娜章文陈然孙芸黄海泉
关键词:中年人维生素D代谢综合征X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