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玫玲
作品数:
12
被引量:10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邝珠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剑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小延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李俊丽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严瑞琪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9篇
期刊文章
3篇
会议论文
领域
1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6篇
肿瘤
6篇
细胞
5篇
基因
4篇
甘草
4篇
甘草甜素
3篇
咽肿瘤
3篇
鼠肝
3篇
肝癌
3篇
癌基因
3篇
鼻咽
3篇
鼻咽肿瘤
3篇
EB病毒
3篇
病毒
3篇
大鼠肝
2篇
亚硝胺
2篇
药物
2篇
转化细胞
2篇
淋巴
2篇
淋巴细胞
2篇
抗癌
机构
9篇
中山医科大学
3篇
中山大学
1篇
广西医科大学...
1篇
伯明翰大学
1篇
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12篇
黄玫玲
6篇
陈剑经
6篇
邝珠玑
5篇
张晓实
5篇
王辉云
5篇
严瑞琪
5篇
叶燕丽
5篇
李俊丽
5篇
黄小延
4篇
曾益新
3篇
谷丽
3篇
张锋
2篇
陈炜
2篇
曾慧馨
1篇
陈炜
1篇
黄平
1篇
覃国忠
1篇
莫志纯
1篇
刘启福
1篇
刘启福
传媒
3篇
癌症
2篇
中山医科大学...
2篇
中山大学学报...
1篇
广东医学
1篇
中国药理通讯
年份
2篇
2003
1篇
2002
2篇
2001
1篇
1999
1篇
1996
2篇
1995
2篇
1994
1篇
1993
共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计量分析甘草甜素和绞股蓝总苷等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8
1994年
采用被公认的以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GGT+)为观察终点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模型,对甘草甜素(GL)、纹股蓝总苷(绞股蓝总甙,GP)、茶多酚和柴胡水提取液等进行了筛选、并用体现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GL组的GGT+的面数由度(Na)为24.17±1.83/cm2(x±Sx,下同),体密度(Vv)为4.74±0.51%,数密度(Nv)为394.9±45.2/cm3;GP组的Na为25.35±2.64/cm2,Vv为5.93±0.75%,Nv为379.2±48.4/cm2,这两组的3个估计值与对照组的3个估计值(Na为37.21±2.56/cm2,Vv为8.12±0.70%。Nv为576.1±58.0/cm3)分别比较时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种药物对DEN致肝癌发生有抑制作用,而茶多酚和柴胡水提取液则未显示抑制作用。
王辉云
严瑞琪
李俊丽
黄小延
冯启胜
黄玫玲
关键词:
甘草甜素
绞股蓝总甙
肝肿瘤
甘草甜素预防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14
1994年
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对甘草甜素的抑癌作用进行了量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最低有效剂量为216.2mg/kg,最佳效应剂量为432.4mg/kg,而剂量为864.8mg/kg时,虽有预防作用,效果较432.4mg/kg弱(P<0.1);108.1mg/kg,216.2mg/kg和432.4mg/kg显示了量效关系。
李俊丽
严瑞琪
王辉云
黄小延
黄玫玲
冯启胜
关键词:
甘草甜素
二乙基亚硝胺
肝细胞癌
甘草甜素抑制致癌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1995年
本文检测外周淋巴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探讨甘草甜素(GL)在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EN)致肝癌前病变发生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腹腔注射DEN(100mg/kg)后5小时,UDS值(168.5±36.5cpm/5×105LC)显著低于正常大鼠(226.7±47.0)(P<0.05);在加用GL的影响下,UDS值(212.3±69.2)显著提高,与正常者相接近(P>0.05)。在注射DEN后4周,肝癌前病变的发生受到GL抑制,同时UDS值(501.0±140.0)也显著高于不用GL者(367.0±36.3)(P <0.01),而与正常者(606.8±83.85)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GL抑制DEN致肝癌作用与GL保护DNA损伤修复有关。
严瑞琪
李俊丽
黄玫玲
黄小延
王辉云
冯启胜
关键词:
甘草甜素
二乙基亚硝胺
DNA
反义核酸抑阻靶基因表达对EB病毒转化细胞的生长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RNA能否选择地修饰或关闭隐匿在人机体细胞内的EBV潜伏性膜蛋白基因(Laetnt membrane protein gene,LMP)的表达过程,为开拓反义防癌抗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着重构建体外基因反义转...
陈剑经
曾益新
Raab-TraubN
Yao QY
张锋
黄玫玲
邝珠玑
张晓实
叶燕丽
谷丽
关键词:
反义核酸
EBV
靶基因
文献传递
抗癌药物的分子靶:病毒潜伏性膜蛋白和癌基因负调控研究
2003年
陈剑经
陈穗峰
张峰
张晓实
曾慧馨
邝珠玑
叶燕丽
黄玫玲
陈炜
曾益新
关键词:
抗癌药物
分子靶
癌基因
负调控
植物药
抗癌药物的分子靶:病毒潜伏性膜蛋白和癌基因负调控研究
目的:为了筛选新的抗癌高效成分,设计能显示药物分子靶和抗癌效应的技术系统,从而分析癌细胞或病
陈剑经
陈穗峰
张峰
张晓实
曾慧馨
邝珠玑
叶燕丽
黄玫玲
陈炜
曾益新
关键词:
分子靶
抗癌药物
癌基因
文献传递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淋巴细胞“自发性”转化的比较
1999年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体内EpsteinBarr 病毒(EBV) 的携带状况,以及放疗后的变化。方法:采集33 名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入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CSA),观察携带EBV 的B淋巴细胞“自发性”转化的情况。结果:放疗前有28 人出现明确的淋巴母细胞增殖集落,“自发性”转化的阳性率为85% ,培养总孔数的“自发性”转化率为32.7% ,均明显高于放疗后的12% 及1.7% ( P<0.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外周血中感染EBV的B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放疗前的数量,从而“自发性”转化阳性率明显降低。
黄玫玲
陈剑经
姚庆云
张锋
邝珠玑
谷丽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病毒核抗原和癌基因:天然植物抗癌新靶点研究
目的:研究景天科植物(Kalanchoe)对转化细胞和瘤细胞靶抗原表达和靶基因的控制作用;应用反义原位示踪技术显示基因靶点和抗瘤效应。方法:构建反义原位示踪系统;观测细胞凝集表型、MTT细胞活性试验和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等...
陈剑经
陈穗峰
曾益新
Raab-Traub N
张锋
邝珠玑
黄玫玲
陈炜
张晓实
黄平
叶燕丽
谷丽
关键词:
癌基因
天然植物
新靶点
核抗原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化学预防研究(1978年~1995年)
被引量:4
1996年
在抑制肝癌发生的动物长期实验基础上,建立抑制致肝癌作用的大鼠短期实验模型,筛选研究对黄曲霉毒素(AFB1)和(或)二乙基亚硝胺(DEN)致肝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和中药。发现有化学预防作用的抑制物及其抑制率为:绿茶叶(69.07%)及其水醇提取物(59.57%-69.15%),茶多酚(65.73%),咖啡(86.84%).香菇(42.24%),猴头菇(31.06%),菊花(42.12%),银花(41.11%),当归(93.65%)。丹参(84.21%),五味子(95.52%)及其制剂联苯双酯(48.84%),甘草(55.36%)及其制剂甘草甜素(46.74%),柴胡(52.86%),白芨(45.61%),土茯苓(40.82%),番桃叶(40.03%),橘皮提取物(37.12%).绞股蓝总苷(31.87%)和左旋咪唑(54.35%)等。经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预防试验,绿茶、丹参和左旋咪唑等均可降低肝癌发生率,其保护率分别为67.18%,49.60%和73.34%。
严瑞琪
覃国忠
陈志英
李俊丽
李瑗
王辉云
李瑗
李瑗
王辉云
黄小延
莫志纯
黄玫玲
苏建家
甘草甜素等对黄曲霉毒素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6
1993年
应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两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制剂甘草甜素和水飞蓟素及可食植物柑果之果皮、果汁对AFB_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发现甘草甜素具有明显抑制AFB_1诱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文中对甘草甜素的抑制机理进行了讨论。
李俊丽
严瑞琪
王辉云
黄玫玲
黄小延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黄曲霉毒素
肝肿瘤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