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蔚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高龄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3与外周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外周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166例,年龄75~99(85.5±4.9)岁。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20 ng/ml作为维生素D3缺乏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3缺乏组(n=118)和维生素D3正常组(n=48)。动态血压及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反映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分析维生素D3缺乏和外周动脉硬化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相比维生素D3水平正常组,维生素D3缺乏组患者的LDL-C水平高,舒张压更低,脉压更大,高脂血症和外周动脉硬化发病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肢动脉狭窄与维生素D3水平(OR=0.780,95%CI 0.670~0.890;P=0.039)、舒张压水平负相关(OR=1.030,95%CI 0.929~0.983;P=0.040),而与LDL-C水平正相关(OR=2.446,95%CI 1.138~1.312;P=0·043)。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3缺乏与外周动脉硬化有明显相关性。
- 邢云利孙颖黄蔚张侃章岱王欢
- 关键词:高血压外周动脉硬化VITAMIN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特征
-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 (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素...
- 赵真王欢卢玉王翠英黄蔚苗也刘彦郭红马清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
- 9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慢性疾病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 目的 了解90岁以上住院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评分受慢性疾病和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录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90岁以上患者共161例,其中男性113例,年龄90~102(91.8±2.27...
- 黄蔚孙颖
- 90岁以上住院患者下肢动脉闭塞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90岁以上住院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老年病房住院的145例9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下肢动脉闭塞组(n=75)和非下肢动脉闭塞组(n=70)。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以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药物应用情况包括降脂、降尿酸、利尿药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临床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下肢动脉闭塞者所占比例为51.7%(75/145)。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应用降脂药、降尿酸药、利尿剂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动脉闭塞组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下肢动脉闭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闭塞组脂蛋白(a)[LP(a)],血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非下肢动脉闭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闭塞为因变量,将组间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LP(a)、UA设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UA为下肢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90岁以上人群下肢动脉闭塞发生率高,对于九旬以上住院患者应常规探查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以尽早发现是否存在下肢动脉闭塞,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以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 黄蔚孙颖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高血压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与其他化验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175例老年患者,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组(HFp EF组)患者100例,无心衰的其他疾病住院患者对照组75例,测定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经胸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E/e'比值等)、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p EF组患者T3、FT3水平低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p EF组患者T3、FT3水平与E/e'比值及NT-pro 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T3、FT3与老年患者HFp EF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相关。
- 张侃孙颖黄樱硕白丽王宇朋邢云利黄蔚
- 关键词:老年人甲状腺激素
- 心房颤动患者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肾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
- 2014年
- 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老年女性因室性心动过速(VT)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围术期为避免出血风险,未予抗凝治疗,术后7d出现发热、腹痛,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肾梗死,立即开始规律抗凝治疗。目前针对AF患者植入心脏节律装置(CRD)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争议。AF患者合并肾梗死相对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植入CRD的围术期,抗凝治疗是必要的,但是采用何种抗凝策略尚有争议;(2)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时,应考虑腹腔脏器急性栓塞梗死的可能性。
- 黄樱硕孙颖邢云利王翠英黄蔚李清清吴永全马清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
- 脂蛋白(a)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长寿的关系
- 2017年
- 脂蛋白(Lp)(a)是一种独特的血浆脂蛋白大分子复合物,由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样微粒通过载脂蛋白(Apo)B100与Apo(a)由一个二硫键交链在一起。
- 黄蔚孙颖
- 老年渗出-缩窄性心包炎一例
- 2020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十余天,喘憋2 d”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未服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低钠血症。否认结核。母亲因肺结核去世。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频率19次/min,血压111/61 mmHg(1 mmHg=0.133 kPa)。喘息状,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湿啰音;心音低钝,肝肋下三指,双下肢无水肿。
- 黄蔚张德强白丽邵莉邢云利
- 关键词:老年人渗出结核病
- 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水平及变化与预后关系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短期变化与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1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病房住院的138例急HFpEF患者(年龄≥65岁),记录基本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检测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入院当日及住院7d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NT-proBNP7d变化值及变化率。随访1年,根据1年内有无不良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死亡和再住院及全因死亡等)分为事件组(72例)与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间入院时及入院7d时NT-proBNP水平,NT-proBNP7d变化值及变化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水平及变化预测不良结局的效应和界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事件组患者血浆NT-proBNP(入院时)、血浆NT-proBNP(入院7d)升高(P=0.000);两组的血浆NT-proBNP7d变化值及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和P=0.27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入院时)、血浆NT-proBNP(入院7d)、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影响老年急性HFpE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o.05)。ROC曲线显示血浆NT-proBNP(入院时和入院7d)均可预测1年内所有不良预后终点、心力衰竭死亡及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及全因死亡终点。结论在老年HFpEF患者入院时和入院7d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而NT-proBNP的7d变化值和变化率均不能预测该群体的不良结局。
- 黄樱硕王倩倩孙颖黄蔚王梦然白丽张健
- 关键词:每搏输出量利钠肽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原C端交联物(CTX)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尿白蛋白、25(OH)D水平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TH水平随增龄有升高趋势。OC及CTX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受试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或微量尿白蛋白组相比,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OC及CTX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P<0.05)。25(OH)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随25(OH)D水平降低,OC及CTX亦呈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OC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并与尿白蛋白水平具有负相关性。骨代谢状态以低转换型为主,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尿白蛋白及25(OH)D水平具有一定相互关系。
- 赵真王欢卢玉王翠英黄蔚苗也刘彦郭红马清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