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鑫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跟腱
  • 4篇股骨
  • 3篇术后
  • 3篇腱断裂
  • 3篇跟腱断裂
  • 2篇术后疗效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髋骨
  • 2篇髋骨折
  • 2篇疗效
  • 2篇急性闭合性
  • 2篇急性闭合性跟...
  • 2篇骨钉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黄鑫
  • 10篇吴克俭
  • 9篇王晓宁
  • 8篇朱颖波
  • 3篇刘亭茹
  • 2篇张建
  • 2篇苏柯
  • 1篇杨润功
  • 1篇汤俊君
  • 1篇洪磊
  • 1篇张建
  • 1篇刘婷茹
  • 1篇吴文秀
  • 1篇王金昌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康复疗法在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临床作用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患者跟腱微创修复术后康复疗法对功能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92例行跟腱微创修复术的患者,术后按照收治顺序的单双数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运动康复疗法组48例全部获得随访,男46例,女2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岁。左侧30例,右侧18例。术后严格按照我们制定的图文制式运动康复疗法指南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自然康复组失访4例,获得随访的44例中男42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1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术后由医生口头交待术后康复注意事项。随访按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SPSS13.0软件将评定结果进行计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从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19.6个月。运动康复疗法组及自然康复组均无感染病例,自然康复组再断裂4例,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运动康复疗法组无跟腱再断裂。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运动康复疗法组优34例,良1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97.91%(47/48);自然康复组优18例,良21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88.63%(39/44)。组间差异统计分析显示运动康复组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自然康复组(P=0.014)。结论本科制定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运动康复计划高效可靠,对恢复功能和防止再断裂至关重要。是值得推广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
王晓宁黄鑫朱颖波吴克俭
关键词:跟腱踝关节微创性
妊娠期一过性骨质疏松症致双侧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孕妇,31岁,因摔伤致双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周于我院就诊。病史:孕36周,约3周前不慎摔倒,髋部着地后即感双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当地医院行x线片示双侧股骨颈骨折(图1A),予以保守治疗。入院查体:体重50kg,身高156cm。
黄鑫王晓宁吴克俭苏柯朱颖波刘亭茹
关键词:双侧股骨颈骨折陈旧性骨折一过性妊娠期髋部疼痛X线片示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41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年龄23~78岁,...
黄鑫吴克俭王晓宁
关键词:跟骨骨折跗骨窦锁定接骨板
骨斑点症一例报告
2015年
骨斑点症是无或少有症状的骨硬化性发育异常,极罕见,据统计不足人群中的1/1000万。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症属于先天性疾病,有家族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14年10月,笔者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
吴文秀吴克俭刘亭茹黄鑫
关键词:骨硬化症骨疾病染色体障碍骨骼
急性跟腱断裂的经皮修复技术
王晓宁黄鑫朱颖波张建杨润功吴克俭
术前内科合并症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内科合并症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PFNA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85例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合并内科合并症分为两组:术前合并内科合并症组148例,男69例,女79例;平均年龄为(82.6±7.5)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I型40例,Ⅱ型52例,Ⅲ型39例,Ⅳ型17例。术前无内科合并症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81.1±6.8)岁;骨折改良Evans分型:I型8例,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6~18个月)随访。术前合并内科合并症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1125.4±107.1)mL】显著多于术前无内科合并症组[(937.7±75.5)mL]。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术前合并内科合并症组优62例,良49例,可32例,差5例,优良率为75.0%;术前无内科合并症组优23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1.9%。术前合并内科合并症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6%(29/148),显著高于术前无内科合并症组[5.4%(2/37)】,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内科合并症是影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
黄鑫王晓宁刘婷茹吴克俭洪磊朱颖波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内科合并症
累及粗隆下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回顾性分析累及粗隆下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后髓内钉断裂的各种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例累及粗隆下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年龄最大的85岁...
王晓宁黄鑫朱颖波张建吴克俭
关键词:粗隆下骨折老年髓内钉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预后与Ⅲ型胶原比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Ⅲ型胶原比例的高低与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岁;左侧23例,右侧18例。损伤部位:距离跟骨结节4.5~6.0 cm。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跟腱缝合技术和器材进行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6天,平均2.2天,术中取断端局部横断面病理标本(距断裂位置<0.3 cm)做天狼猩红染色,计算每个患者跟腱胶原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并按照其比例高低分为四组:A组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预后评分。结果四组终末随访预后评定均达到优良水平,但术后6个月却有明显差异,A组共10例,优5例,良2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0%;B组共14例,优11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C组共12例,优10例,良2例,总体优良率100%;D组共5例,优1例,良2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60%;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评定,A组与D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组与C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相同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导,四组患者自身跟腱Ⅲ型胶原的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差异,Ⅲ型胶原比例过高或者过低的患者恢复较慢。
苏柯柳嘉伟黄鑫朱颖波王晓宁
关键词:跟腱急性病预后
重视肩关节功能的修复与重建被引量:1
2016年
肩关节是上肢的功能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上肢功能是进行日常的细微、复杂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劳动的主要器官,损伤机会较多。上肢任何部位的损伤都会给患者造成生活、工作困难和精神负担,双侧上肢或优势侧损伤者尤甚。肩关节周围损伤需倍加认真处理。
吴克俭黄鑫
关键词:肱骨骨折肩锁关节肩骨折骨折
围手术期内科并存病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内科并存病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18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有内科并存病分为有内科并存病组与无内科并存病组。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疼痛、意识障碍、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5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0~46月,平均28±5月。有内科并存病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1 125±107)ml,显著高于无内科并存病组(938±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36,P<0.05)。有内科并存病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为(74.2±2.9)分,优良率为75.0%;无内科并存病组为(85.6±2.3)分,优良率为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24,P<0.05)。有内科并存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29/148),显著高于无内科并存病组5.4%(2/37,x^2=4.580,P<0.05)。有内科并存病组术后Glasgow评分[(9.2±2.5)分]低于无内科并存病组[(11.3±3.4)分;t=18.635,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并存病是影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
黄鑫苏柯王晓宁朱颖波王金昌吴克俭刘亭茹
关键词:并存病髋骨折骨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