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安锋
- 作品数:54 被引量:4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后殖民理论的反思与期待——罗伯特·杨教授访谈录(英文)被引量:4
- 2010年
- 本访谈详尽地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的种种议题,包括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在中国的变异和作者的期望等等问题。在访谈中,罗伯特·杨高瞻远瞩地回顾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各地的运用及其与当地语境结合后产生的种种变异,剖析了当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蜕化,分析了比较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也谈到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中的种种问题。杨自命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异议分子",他探讨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吸收和创新以及"第三世界"这一术语的问题。杨还谈到自己所建立的后殖民主义"宏大叙事"、后殖民主义在神学等领域的新思路、后殖民主义与生态批评关注点的契合、后殖民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等等议题。
- 罗伯特·杨生安锋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
- 发掘族裔生态智慧 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族裔生态智慧高端论坛综述
- 2024年
- 2024年6月23日,“生态文明与族裔生态智慧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生态文化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世界文学与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文学理论前沿》集刊、清华大学学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国内10余所高校的60多位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者围绕生态文明、生态智慧、生态批评、环境文学和文明互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生安锋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比较文学生态智慧全球生态
- 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被引量:18
- 2004年
- 后殖民理论 ,尤其是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反对民族与身份上的本质主义 ,推崇“混杂性”概念 ,并将其作为抵制殖民主义话语的一种策略。本文通过对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中的人物身份问题所做的剖析 ,指出小说主人公克瑞斯默司的不明身份固然是社会建制 (奴隶制 )和文化传统 (种族歧视 )强加于自身的 ,但是身处困境之中的主人公却无法像后殖民理论所设想的那样 ,能动性地运用混杂策略 ,对种族主义制度进行反击 ,反而成为孱弱无力的牺牲品。对于身份的追寻表明了现代社会中人对于自己身份的困惑 ,身份未明的苦境也是对种族制度的讽刺与控诉。
- 生安锋
- 关键词:主人公人物身份后殖民理论福克纳牺牲品
- 创伤的疗愈和共同体的新生——论《宠儿》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 2023年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宠儿》中精彩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得诡异与虚幻的小说场景充满了现实性和政治性意义,也使得人物能够更勇敢地直面过去的创伤经历并得以重建身份,重新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本文通过探索宠儿这一鬼孩形象与个体创伤及集体性创伤之间的关系,指出莫里森正是借助鬼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具象地揭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及其所带来的绵延几百年的伤痛和深远的负面影响。在莫里森看来,历史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我们需要意识到,为了个体和共同体的存续,我们应该不断回溯包括奴隶制在内的创伤性历史事件,正视人类过去的罪恶和人性中的邪恶,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否则我们将无法找到灵魂的归宿。
- 生安锋
- 关键词:莫里森《宠儿》魔幻现实主义创伤文化共同体
- 跨越政治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疆界——乔姆斯基访谈录(英文)
- 2010年
- 在访谈中,乔姆斯基回答了笔者提出的有关语言学和哲学的多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生成语法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关系、理论描述充分性与解释充分性的关系、乔姆斯基与蒯因关于意义问题的争论、语言器官的理解等等。他还就当今举世瞩目的多个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解答,如环境保护问题、北京奥运会、西藏事件等。乔姆斯基对中国的一些问题简略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批评,但也对崛起的中国作为制衡美国霸权的一种国际性对抗势力有着积极的评价和真诚的希望;他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媒体对"第三世界"和它们的"官方敌人"的报道一向带有偏颇的观点,甚至不惜歪曲事实,西方知识分子应该本着最基本的准则对自己国家的罪行如对侵略伊拉克进行"原则性的批评",但他们未能履行知识分子的这一职责,这恰恰表露出一种普遍的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心态和彻头彻尾的虚伪;他憎恶并抨击世界上所有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心态和行为,对所谓"为世界上的受苦受难者带去正义、自由和民主"等美国"原则和价值"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 诺姆·乔姆斯基生安锋周允程
- 关键词:语言学媒体政治批评
- 人文关切与生态批评的“第二波”浪潮:劳伦斯·布依尔教授访谈录(英文)被引量:5
- 2009年
- 笔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对当代著名生态批评理论家、哈佛大学劳伦斯·布依尔教授作了访谈。布依尔教授是哈佛大学英美文学语言系包维尔·M.凯博特讲座教授,精研美国战前文学,是文学生态批评的先驱。其学术著作曾获得多种奖项如"沃伦书奖"和"凯渥尔蒂奖"等。主要著作包括:《文学超验主义》(1973年)、《新英格兰文学》(1968年)、《环境想象》(1995年)、《为濒危的世界书写》(2001年)、《爱默生》(2003年)、《环境批评的未来》(2005年)、《美国超验主义》(2006年,主编)、《星球的多种色度》(2007年,合编)等。在这篇访谈中,布依尔教授回顾了过去8年来的主要学术成就,评价了生态批评当前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他肯定了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以及文学批评、教学与社会批判之间的互动,指出我们必须要关照环境史来推动文学史的重新语境化。他也指出了自己从19世纪美国文学研究朝向生态批评的转折点,明确指出《为濒危的世界书写》是其三部生态批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最完善地诠释了其批评立场。他指出,我们应该将文学史和话语,甚至所有的文本和人工制品都当作生态文本来阅读。他在近著中极力主张并致力于追究和批判各种不平等现象,因为这些现象严重危害了穷人、少数族以及其他被边缘化群体的健康和利益,为"第二波"生态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
- 生安锋
- 关键词:生态批评
- 论杰拉德·维兹诺的“后印第安”文学世界
- 2019年
- 美国本土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坚持传扬本土裔部族传统文学与文化,他从多个角度不断对由白人殖民者所发明并被主流文化所误用的所谓“印第安”身份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人们对印第安人固有的偏见和错误印象,提出“后印第安”的概念,以之重新建构本土裔民族身份,并将之付诸自己的多种文学实践,通过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的作品,力图真实客观地描写当前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和思想状况。在其文学与文化实践中,多部作品相互呼应,构建起了一个“后印第安”文学世界,其中展现出的各种创新思想与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整个美国印第安文学宝库,也为我们解决某些存在争议的历史、民族、身份、政治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考方向。
- 生安锋刘丽慧
-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中的世界主义理想被引量:2
- 2019年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一方面饱含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复兴意图,但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们又清醒地意识到,狭隘而保守的民族主义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因而在经历寻觅个体的文化认同而不得的痛苦之后,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返回纯粹的印第安民族文化已经不再可能,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杂糅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人们所能希冀的,不是将历史倒退到白人侵入美洲之前的纯粹印第安世界,而是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各个文明,包括白人的主流文明,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以世界主义的心态去拥抱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和人类的未来。立足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和世界文化交流速度不断加快、交流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结合当代主要美国印第安作家如莫马迪、西尔科、阿莱克西等人的艺术创作及其反映出的文化诉求和文化理解,指出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包容度的必要性,并认为一个包容开放、尊重差异的人类文化共同体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和灵魂。
- 生安锋
-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文化交流世界主义
- 开创中西人文交流和对话的新时代被引量:9
- 2016年
- 【开栏的话】从本期起,本刊新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专栏。这个栏目试图通过总结近70年的重大实践经验,聚焦和回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题,进而寻求具有普遍阐释力的观念和理论,为中国的未来进程提供理论的指导,为人类文明的进展提供多角度解释和中国方案。中国学术话语既是当代的,
- 张江西奥.德汉生安锋
- 关键词:人文交流中国学术中西话语体系人类文明学术话语
-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神关系被引量:12
- 2002年
- 本文主要从超验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盛期文学的两个阶段来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 ,进而反观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美国浪漫主义所倡导的重视个人、追求自立的思想和当时依然浓重的宗教感情和宿命思想针锋相对。与欧洲的浪漫主义相比 ,美国浪漫主义的主流及经典作品都具有地道的美国特点 ,这是由于边疆生活对人们思想所产生的塑造作用、美国人对反叛所持的保守态度 ,使得美国的浪漫主义仍以其认真和严谨影响着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 。
- 生安锋
- 关键词:超验主义美国文学爱默生惠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