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园园

作品数:86 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草鱼
  • 18篇养殖
  • 18篇基因
  • 11篇黑鲈
  • 11篇大口黑鲈
  • 10篇乳链球菌
  • 10篇无乳
  • 10篇无乳链球菌
  • 10篇链球菌
  • 10篇罗非鱼
  • 9篇育种
  • 9篇配合饲料
  • 9篇免疫
  • 9篇辅助育种
  • 9篇病毒
  • 8篇人工配合饲料
  • 7篇翘嘴鳜
  • 6篇驯食
  • 6篇尼罗
  • 6篇尼罗罗非鱼

机构

  • 7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0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2篇集美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佛山市三水白...

作者

  • 76篇田园园
  • 53篇叶星
  • 32篇孙成飞
  • 29篇董浚键
  • 29篇马冬梅
  • 25篇樊佳佳
  • 18篇朱华平
  • 15篇白俊杰
  • 13篇卢迈新
  • 13篇林明辉
  • 11篇邓国成
  • 9篇张莉莉
  • 9篇江小燕
  • 7篇全迎春
  • 6篇迟妍妍
  • 6篇姜鹏
  • 5篇高风英
  • 5篇李胜杰
  • 5篇曾庆凯
  • 5篇焦真真

传媒

  • 8篇南方水产科学
  • 6篇基因组学与应...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2017年中...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遗传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gf2转座系统在转RFP基因斑马鱼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可遗传效率是转基因鱼研制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方法,改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可在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Mylz2-RFP。通过显微注射,将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与Tgf2转座酶mRNA共注射于斑马鱼(Danio ririo)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972粒,出膜后存活的仔鱼803尾,其中携带外源基因的仔鱼为615尾,阳性率为76.6%。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首代F0培育至性成熟,将其中的10尾F0斑马鱼分别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配对繁殖,其中1个组合产生了体表呈现均匀红色荧光的F1个体,因此RFP在F0的整合率为10%。将红色荧光F1个体培育至性成熟并与野生型鱼配对繁殖,F2的阳性个体占69%。本研究结果说明,由Tgf2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整合效率,在转基因鱼构建以及相关研究中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吴芳叶星邹曙明张莉莉孙成飞田园园白俊杰
关键词:斑马鱼转基因红色荧光蛋白
草鱼jam-a分子在胚胎幼鱼期及受GCRV感染PSF细胞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可引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导致高死亡率。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Grass carp snout fibroblast cells, PSF)是GCRV的敏感细胞系。JAM-A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多种病毒的细胞受体。本研究在前期克隆到草鱼3种jam-a基因,命名为gcjam-a1,gcjam-a2和gcjam-a3。在获取ORF序列的基础上,利用qRT-PCR分析了3种gcjam-a在草鱼胚胎及幼鱼不同发育时期及PSF细胞中受GCRV(GD108株)感染前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检测的13个胚胎及幼鱼发育时期中,gcjam-a1在未受精卵中高表达,在受精卵至出膜前的胚胎表达水平均较低;从出膜后1~3 d表达量开始上升;出膜6~15 d均呈高水平表达。gcjam-a2与gcjam-a3在草鱼胚胎及幼鱼发育各阶段表达水平较低。在无病毒感染的PSF细胞中,gcjam-a只有少量表达。受GCRV-GD108感染后,病毒S7基因在PSF细胞中的拷贝数随时间呈显著上调趋势,gcjam-a的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mR NA上调水平为gcjam-a1>gcjam-a2>gcjam-a3。本研究证实了3种gcjam-a基因在PSF细胞中的表达均与GCRV-GD108感染相关,其中,gcjam-a1的表达水平受GCRV-GD108感染影响最大,同时,它在孵化出膜后表达上升,推测它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更相关。gcjam-a1可作为下一步GCRV与宿主互作研究中的候选分子。
田园园焦真真孙成飞董浚键江小燕胡婕叶星
关键词:病毒受体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VP5蛋白的原核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草鱼呼肠孤病毒广东株GCRV-GD108编码VP5的M5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带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酶切与连接,构建2种重组表达载体pET30c-M5和pColdⅡ-M5,分别转化于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对培养基、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表达体系。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构建的2种VP5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均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80ku)与预期相符的重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诱导表达后的菌体经离心、洗涤与超声破碎,离心收集包涵体。包涵体通过变性、透析与复性,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其中pET30c-M5/BL21(DE3)工程菌的目的蛋白占全菌蛋白的22.5%,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95%)。比较2种表达载体的表达结果,pET30c-M5具有诱导表达耗时少、获得重组蛋白量大的优势,可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足量的蛋白。
王杭军叶星田园园张莉莉瞿兰张蕊
关键词:免疫印迹原核表达纯化
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崔来宾叶星邓国成江小燕田园园白俊杰黎坚平
关键词: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生化鉴定RRNARPOB药物敏感性
一种稻田养鱼快速捕鱼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稻田养鱼快速捕鱼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捕鱼机构,所述捕鱼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底部的捕鱼组件,且两个安装板之间设有宽度调节机构;所述捕鱼组件包括转动套...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林明辉钟再选苏换换田园园
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和SSR标记对宝石鲈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线粒体D-loop序列及SSR标记分析广东4个宝石鲈(Scortum barcoo)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D-loop序列分析显示,长度为598bp的D-loop片段上有1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8个单倍型。4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0~0.5435、0.00000~0.00176,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利用11个SSR位点分析显示,4个群体期望杂合度(He)=0.396~0.516、PIC=0.320~0.420,说明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低水平。虽然二种方法获得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上存在差异,分别为0.4035(D-loop)和0.0445(SSR),但二种分析结果均显示4个广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有必要引进原种以丰富国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赵立祥董浚键董浚键孙成飞田园园卢迈新卢迈新
关键词:D-LOOP微卫星
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株的S7基因、编码的重组蛋白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株的S7基因、编码的重组蛋白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草鱼呼肠孤病毒株的S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叶星田园园迟妍妍邓国成江小燕白岳强白俊杰
文献传递
华南鲤昼夜摄食节律与agrp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2024年
鱼类的摄食节律表现出种间甚至种内差异。为阐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的昼夜摄食节律,为其室内标准化养殖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自然光照下华南鲤的昼夜摄食节律以及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AgRP)基因表达水平与摄食昼夜节律的关系。采用分段连续投喂的方法对春分和秋分时节广州地区华南鲤的昼夜摄食量进行测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agrp基因在华南鲤脑、前肠、中肠和后肠中的昼夜表达节律特点。结果显示,春分和秋分时节华南鲤摄食量有相似的昼夜节律。春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4:00出现摄食高峰;秋分时华南鲤的摄食量也在8:00最低,分别在12:00和20:00出现摄食高峰。qRT-PCR结果表明,agrp1和agrp2基因的表达量都具有昼夜节律。agrp1和agrp2在脑中的表达量分别在8:00和20:00最高,24:00和4:00最低。agrp1基因在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0:00和24:00最高,8:00最低;agrp2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分别在16:00、24:00、24:00最高,在12:00、4:00、20:00最低。综上,华南鲤摄食量最低时agrp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以促进后续摄食行为,在2次摄食高峰之间(12:00—20:00)agrp1基因在前、中、后肠的表达量依次出现最高点,其变化趋势与食物在肠道中的运动过程一致,推测agrp1基因可能参与了华南鲤摄食昼夜节律的调控;而agrp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摄食节律无相关的变化趋势,推测agrp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功能分化。
赵淑皓朱华平马冬梅马冬梅钟再选樊佳佳田园园樊佳佳韩芳
关键词:基因表达昼夜节律
与禾花鲤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动物分子生物学DNA标记技术与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与禾花鲤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具体公开了与禾花鲤生长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所述SNP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SNP位点位于SEQ...
朱华平马冬梅 钟再选樊佳佳田园园林明辉
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荚膜唾液酸含量、菌株致病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解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BS)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荚膜唾液酸含量、菌株致病性的关系,本实验克隆了尼罗罗非鱼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ps E、cps K和neu A,通过q RT-PCR方法分析了这3个基因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下GBS荚膜唾液酸含量的变化,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分析了不同水温条件下GBS对罗非鱼的致病性。结果显示,cps E、cps K和neu 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保守的与荚膜多糖合成相关的酶活性位点,Cps E、Neu A与已知鱼源GBS(Ia和Ib型)和人源GBS(Ia、Ib和II^IX型)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达到97%以上,而Cps K与鱼源、人源的序列同源性则分别为56%~100%和27%~100%。在不同培养温度下GBS cps K和neu A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荚膜唾液酸含量的变化一致;在较高温度(28和34°C)下培养的GBS荚膜唾液酸含量及菌株攻毒后罗非鱼的死亡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22°C下培养的GBS唾液酸含量最高,攻毒后罗非鱼的死亡率却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GBS Cps K和Neu A在GBS荚膜多糖的唾液酸化中起重要作用,较低温度下GBS荚膜唾液酸的高含量有助于其在宿主体内的潜伏,而较高水温条件下细菌的强致病性可能还与除荚膜唾液酸外的某些重要的毒力因子的表达有关。
师红亚董浚键张德锋孙成飞田园园卢迈新叶星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