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忠新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治疗肩周炎
  • 2篇神经阻滞
  • 2篇盆底
  • 2篇外科
  • 2篇解剖学
  • 2篇肌止端
  • 2篇肩周炎
  • 2篇肩胛
  • 2篇肩胛上神经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蒂
  • 1篇腰大肌
  • 1篇腰肌
  • 1篇腋神经
  • 1篇照射
  • 1篇针刀
  • 1篇针刀治疗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窦忠新
  • 4篇陈秀清
  • 3篇茆怀海
  • 2篇王文富
  • 2篇汪爱国
  • 2篇陈振光
  • 2篇邹开军
  • 1篇刘建刚
  • 1篇骆晓森
  • 1篇董沛生
  • 1篇贺安之
  • 1篇黎露刚
  • 1篇阮国辉
  • 1篇严玉兰
  • 1篇谢劲松
  • 1篇谢劲松
  • 1篇魏怀成
  • 1篇余国荣
  • 1篇陆建
  • 1篇段平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海军医高专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激光技术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半导体激光贴肤照射手背皮下静脉血液疗法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提出一种将半导体激光器 (LD)贴近皮肤照射皮下静脉进行激光血液辐照治疗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手背皮下静脉作为激光照射点 ,采用 6 5 0nm波长激光。给出了新方法所依据的实验基础 ,论述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说明了与新方法相适应的激光照射装置的设计方案及其照射方式 。
骆晓森倪晓武陆建贺安之窦忠新黎露刚严玉兰段平刘建刚
关键词:手背LD
颈下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颈和上肢等周围血管病的应用解剖
2001年
窦忠新谢劲松茆怀海魏怀成
关键词:周围血管病
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的距离和冈上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均为4.0~4.5 cm,冈下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为 4.0 cm。②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5.0 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 3 cm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3.5~4.0 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 1/3交点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3.0 cm。结论:对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及其分支选择6个穿刺点进行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阻滞的深度,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窦忠新茆怀海陈秀清阮国辉王文富邹开军汪爱国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肩周炎神经阻滞麻醉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侧成人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髂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②于髌尖外下方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膝下外动脉蒂长、径粗、位置恒定;③髌骨关节面与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移位至胫骨外侧髁,利用其关节面,修复上关节面缺损。
陈秀清窦忠新谢劲松陈振光谢劲松陈振光柳昊
关键词:胫骨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 ,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 ,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 ,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 ,距体表 ( 4 .75± 0 .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 1 /3交界处下方 2cm处的深面 ,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 ,距体表 ( 3.93± 0 .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 ,行向后外下 ,穿冈上孔入冈下窝 ,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 ,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 :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 ,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 ,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茆怀海窦忠新邹开军汪爱国王文富阮国辉
关键词:小针刀
转移部分髂腰肌止端至盆底的解剖学研究
1995年
作者在40侧(成人26、儿童14)尸体上1对髂腰肌在盆内的毗邻关系,该肌自髂耻隆起至股骨小转子及髂耻隆起至会阴中心腱的距离等作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是髂腰肌在盆内与周围的血管神经等位置关系恒定,变化少.髂耻隆起至股骨小转子、会阴中心腱的距离成人平均分别为117.17±10.64mm、108.19±10.17mm,儿童平均分别为85.94±13.89mm、72.66±9.38mm.据解剖结果进行手术方法设计,即同时游离两侧部分髂腰肌止端转移至盆内与会阴中心腱缝合,增强盆底肌助排尿功能,从肌的长度与解剖关系上看,该术式是可行的.
李卜明窦忠新陈秀清董沛生
关键词:髂腰肌解剖学外科手术
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侧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1994年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骨间前血管.重点观察了骨间前动脉旋前方肌复盖段至尺骨的分支分布.骨间前动脉贴骨间膜前面下行,至旋前方肌深面.分为主支和穿支.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复盖段尺骨的分支,可以发自骨间前动脉本干、骨间前动脉主支和穿支.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用以修复肱骨下段、尺桡骨缺损和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和月骨.
陈秀清李卜明李国文窦忠新陈振光
关键词:尺骨外科学
两侧部分腰大肌止端转位至盆底重建排尿功能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1996年
在44侧(成人30.儿童14)尸体上,对腰大肌在盆内的毗邻关系.该肌自髂耻隆起至股骨小转子、会阴中心腱的距高等作了说细的观测.腰大肌在盆内与周围的血管神经等位置关系恒定,变化少.该肌自髂耻隆起至股骨小转子、会阴中心腱的距离成人平均分别为117.17±10.64mm、108.19±10.17 mm,儿童平均分别为85.94±13.89 mm、72.66±9.38 mm.根据解剖结果进行了术式的设计,即同时游离两侧部分腰大肌止端,转移至盆内与会阴中心腱直接缝合,增强盆底肌张力,重建排司法部功能,从肌的长度和解剖关系上看该术式具有可行性.
李卜明董沛生窦忠新陈秀清
关键词:腰大肌股骨小转子会阴
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为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4例经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肩胛上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及分布,拟定了穿刺点及其体表定位方法,并进行募拟穿刺。结果:肩胛上神经起于臂丛上干,斜向后外下径斜方肌深面及肩胛切迹至冈上窝。起于臂丛上干处的外径为1.86±0.25mm,干长为43.0±6.0mm。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冈下肌支及较为细小的肩关节支。冈上肌支外径为0.80±0.12mm,干长为26.6±3.9mm;冈下肌支的外径为1.07±0.13mm,干长为41.5±5.7mm。结论:根据肩胛上神经恒定的走行和分支分布,对其定位阻滞可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茆怀海窦忠新汪爱国邹开军
关键词:肩胛神经阻滞肩周炎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