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静华

作品数:108 被引量:2,78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企业
  • 14篇信息化
  • 9篇工业化
  • 8篇信息技术
  • 8篇食品
  • 8篇数字经济
  • 8篇供应链
  • 8篇大数据
  • 7篇食品安全
  • 6篇逻辑
  • 5篇电子商务
  • 5篇动态能力
  • 5篇商务
  • 5篇创新逻辑
  • 4篇信息化融合
  • 4篇信息系统
  • 4篇社会
  • 4篇数据驱动
  • 4篇企业信息
  • 4篇企业信息化

机构

  • 95篇中山大学
  • 8篇广东工业大学
  • 7篇国家信息中心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深圳市政府投...

作者

  • 95篇肖静华
  • 75篇谢康
  • 17篇吴瑶
  • 9篇张延林
  • 8篇乌家培
  • 6篇汪鸿昌
  • 5篇廖雪华
  • 5篇李礼
  • 5篇周先波
  • 4篇冉佳森
  • 2篇刘亚平
  • 2篇谢永勤
  • 2篇胡勇
  • 2篇贺亚锋
  • 2篇吴小龙
  • 2篇刘意
  • 1篇庞家峰
  • 1篇于洪彦
  • 1篇王茜
  • 1篇李雪灵

传媒

  • 10篇管理世界
  • 10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管理学报
  • 5篇管理评论
  • 4篇管理科学学报
  • 4篇经济学动态
  • 3篇经济研究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产业经济评论
  • 2篇经济经纬
  • 2篇改革
  • 2篇财经问题研究
  • 2篇情报理论与实...
  • 2篇管理案例研究...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科学决策
  • 1篇情报科学
  • 1篇系统工程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与战略场景建模被引量:32
2019年
提出并探讨基于智能制造的企业战略场景的建模概念、方法思想和理论框架,获得以下结论:首先,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系统为企业战略场景建模提供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校正的大数据平台,是构建企业战略场景模型的基础;其次,基于数字孪生构建的战略场景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适当的战略设计来影响战略实践进程;最后,随着基于智能制造的企业战略场景模型的不断优化,企业战略决策模式将从企业家直觉或参照点决策及中层管理团队群决策,逐步过渡到企业家决策、中层管理团队群决策与战略场景模型决策三者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决策模式。本文在现有情境模拟法和决策场景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制造的战略场景模型及其方法思想而形成理论创新,推进了现有企业战略决策分析的研究。
肖静华谢康迟嘉昱
关键词:战略管理
业务成功历史、CEO信念与先验匹配①②——社会维度视角下IT与业务匹配的中国情境案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现有IT与业务匹配研究存在两个理论盲点:一是社会维度匹配隐含CIO地位较高的情境假设而无法解释CIO地位较低的情境;二是知识维度匹配侧重"已实现"战略而未探讨"意图"战略.针对CIO地位较低、IT成功历史和共享知识不足的情境下如何实现社会维度匹配问题,根据战略管理理论提出"前因—先验匹配—后验匹配"的理论框架,通过中国情境下的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提出业务成功历史、CEO信念可以弥补IT成功历史、共享知识及当前匹配实践的不足,正向影响先验匹配,先验匹配再转化为后验匹配,从而形成新情境下社会维度匹配实现机制的理论构建,为中国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张延林肖静华李礼谢康
管理制度视角下IS应用的文化效应分析模型
化比较在信息系统行为研究领域有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欧美日企业,缺乏针对中国企业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信息技术采纳和扩散、系统外包及个体研究等方面,缺乏管理视角的研究.针对此,本文在实地调研98家中外企业和前期研究的...
肖静华谢康
关键词:REGULATIONINFORMATIONCROSS-CULTURAL
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被引量:18
2023年
随着市场供给的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多变,企业既希望能创造原创性的产品,又希望能高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二者兼顾对产品创新而言是巨大挑战。然而,AI的出现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创意广告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人与AI的协同既能有助于实现创意的多样化,又能有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据此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模式。研究表明:(1)大数据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资源基础,AI智能设计、联合计算和即时分析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能力基础;(2)产品创意智能化、异质匹配与市场洞察、产品创意更新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过程机制;(3)人与AI的协同不仅有助于促进产品创意与用户异质需求的匹配,还有助于启发人的创意思维,从而实现创意与效率的平衡。由此,将现有AI作为产品创新辅助工具的研究拓展为AI作为创新主体与人协同创新的研究,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启发式验证,区别于以往研究的经验验证与数据验证而形成创新,丰富数字经济时代的产品创新理论内涵,为企业应对产品创新中创意与效率的兼顾难题提供启示。
吴小龙肖静华吴记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机协同
广州市信息经济测度与比较分析被引量:10
1999年
作为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信息经济规模的发展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卢泰宏和王宵(1992)借助信息化指数方法,首次对包括广州市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1]。在此基础上,张启人(1993)通过一个改进模型对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广东省信...
肖静华谢康江辉煌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下供应链质量协同特征与制度需求被引量:23
2015年
本文聚焦于探讨社会共治体制下食品供应链质量协同与单一监管体制下的差异,并通过结果讨论提出相应的制度需求。在单一监管体制下,食品供应链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来降低契约的不完备程度,一是建立可追溯体系,二是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三是建立双边契约责任传递,由于对三者的协同缺乏需求,从而使各自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劣势无法得到有效弥补。在社会共治体制下,由于对三者的协同有迫切需求,因此,通过三者的协同形成混合治理,能够实现食品供应链质量的有效协同。具体而言,以纵向联合为代表的组织形式设计能降低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协调成本,从而激励企业更主动地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又有助于促进企业进一步的纵向联合;可追溯体系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设计能提升双边契约责任传递的可行性和威慑性,而双边契约责任传递又能激励企业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和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设计。
谢康赖金天肖静华
关键词:食品安全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协同过程模型被引量:8
2007年
软件项目的开发有很高的失败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软件理论界和产业界开始重视软件的风险管理,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过程模型,这些模型对风险管理的规范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发现目前的软件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模型只强调承包工程方过程,而较少关注建设方的参与。这将带来二方面的不足:第一,建设方对项目的参与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没有建设方的参与的管理过程是不完整的。第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软件项目的开发风险被转移到建设方身上。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模型的不足,文章在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软件项目的建设方和承包商风险管理的协同过程模型,并设计了相关的数据结构和项目干系人在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参与情况。
胡勇谢康肖静华
关键词:风险管理
广东省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及分析比较
2004年
根据改进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对广东省 1990— 2 0 0 1年的信息化相对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发现该时期内广东省信息化相对指数呈现指数式快速发展 ;
周先波肖静华谢康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指数
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论发展与创新——2014“中国·实践·管理”论坛观点综述被引量:8
2015年
2014"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以"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创新"为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以及企业家论坛,深入探讨了新时期下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及中国本土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再次强调了"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紧迫性,探索了构建中国本土化理论的方式方法,分享了互联网情境下的企业转型和创新问题。通过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深入交流,推动了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
吴瑶谢康肖静华
关键词:中国情境管理实践互联网
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的适应性创新--数字经济的创新逻辑(二)被引量:33
2020年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被认为是与土地、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并重的第七大生产要素。当前,多样化的商业实践创新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正在突破经济学在传统意义上对数据及其价值的限定,然而,理论上对此还缺乏相应的概念凝练和探讨。本文从企业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角度提出大数据合作资产的概念,并探讨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和适应性创新的数字经济创新逻辑。研究表明:大数据合作资产是一种互动性资源,是企业与消费者在数字化服务交互中成为能够被另一方所拥有和利用并能创造当前或未来经济收益的数字化资产;单纯拥有异质资源不一定会形成合作资产,只有当异质化资源被有效整合、且被使用于企业与消费者服务交换中,才能体现为行动者创造收益的价值潜力;协同演化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对彼此的适应性调整,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激发以即时调整、即时反馈和难以预测为特征的适应性创新,进而促进了数字经济创新。
谢康吴瑶肖静华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经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