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亦武
-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熵理论下的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对照耗散结构所要求的条件,证明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而利用熵变理论对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技术、制度、管理以及知识创新,中国大学国际化子系统可以从相应的环境中增加内能流流动,从而为该系统引入更多的负熵流,以提高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主动力以及从动力,实现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的创新。
- 胡亦武王朋
-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理论
- 中国大学国际化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 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的国际化既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学者对不同文化、历史和发展背景的大学有关国际化问题进行了多角度、...
- 胡亦武
-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熵理论教育国际化同类型动力机制外国留学生
- 基于神经网络的国际化办学策略影响大学综合实力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策略与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讨论院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程度的几项指标和大学综合实力的指标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描述,得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大学的综合实力确实有着积极影响的结论,并给出了国际交流形式选择对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具体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 胡亦武
-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神经网络
- 图书出版中的MIS总体规划被引量:1
- 2002年
- 胡亦武黄玲何丽云
- 关键词:图书出版MIS管理信息系统BSP
- 试论学校外事管理工作中的不对称信息被引量:1
- 2004年
- 简要介绍不对称信息理论的起源及主要观点, 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学校外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对称信息现象以及这种不对称信息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 提出运用不对称信息的制约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外事管理工作。
- 胡亦武
-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理论外事管理
- 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40年:脉络、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运用CiteSpaceⅤ可视化分析工具,并借助内容分析法梳理我国学者有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脉络、特征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存在三条主题研究脉络和三个研究阶段;农民工问题研究特征主要包括农民工群体表现出内部分化趋势,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在不断完善并逐渐强化,农民工群体诉求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等;未来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城市融入和市民化等问题。
- 胡亦武杨康
- 关键词:农民工问题
- 南沙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南沙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南沙自身优势,依托国际和粤港澳合作,整合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和智慧资源,率先加快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研发和智慧产业发展,利用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进行智慧化改造,把南沙新区及滨海新城建成服务粤港澳、辐射全国和影响亚太的"智慧城市"先行区,引领"智慧广州"示范区。提出加强南沙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 胡亦武张仁寿黄小军陈佳
- 大学国际化活动资助情况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不同层次的大学为国际化活动寻求资助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学校主动寻求与外部自愿捐助的角度对我国大学国际化项目所受资助程度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t模型筛选出大学国际化项目所受资助程度的决定因素。
- 胡亦武
- 大学自我定位中国际化程度差异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国内985大学、有研究生院的大学、211大学及一般性大学自我定位中国际化程度的问卷调查,将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oisson(泊松)模型来刻画数据的生成过程,从而区分出对大学国际化的定位阐述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对大学自我定位的国际化程度的差异性展开比较研究。
- 胡亦武
- 社会企业概念及发展探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导向的新型社会组织。在社会企业初露雏形的当代中国,如何理解和明晰社会企业这一独特的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情况,是利用社会企业的功能性特点来实现完善公共治理的基础。社会企业不仅是由一群以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个人价值追求的社会工作者所创立或领导的全新组织形态,同时也秉持社会和商业的双重目标,通过商业运作模式促使社会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它具有组织目标的双重性、资金来源的复合性、创业动机的独特性等基本组织特征。虽然中国社会企业发展迅速,但理论匮乏、制度缺陷以及创新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 胡亦武石君煜
- 关键词:社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