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占光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老子
  • 5篇《老子》
  • 3篇境界
  • 1篇大众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思想
  • 1篇战争
  • 1篇战争观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概念
  • 1篇儒道
  • 1篇儒道融合
  • 1篇视域
  • 1篇仁政
  • 1篇终极关怀
  • 1篇终极关怀思想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特性
  • 1篇向度
  • 1篇历史命运

机构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胡占光
  • 1篇郭淑新
  • 1篇王道文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子》的战争观
2012年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胡占光
关键词:《老子》老聃战争战争观
《老子》境界观的“三个向度”
2013年
《老子》蕴含的境界理论是以"道"境界的实现问题展开的,必然会面临三个方面的向度:体道的可能性即"俗与圣"的问题,体道的方式即"损与观"的功夫,体道后的状态即"婴与朴"本真境界。
胡占光
关键词:《老子》境界
论孟子的终极关怀思想
2014年
“终极关怀”是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蒂利希首次提出的哲学概念。蒂利希认为,“终极关怀”是决定着人“存在,还是不存在”的东西,是一种无限的、无条件的、整体的、终极性的关切,是对人生存在及其意义的终极思考。这种终极思考不仅关涉个体的存在意义以及类存在的历史命运,而且还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人总是立足于现实来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终极关怀与Et用常行的交互融通无疑彰显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郭淑新胡占光
关键词:终极关怀哲学概念存在主义历史命运
古今对话:老子道德思想视域下的雷锋精神——论雷锋精神的大众化、时代化
2013年
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和老子所追求的"圣人特征"有相似之处。以老子的视域重新解读雷锋精神,剖析雷锋精神的实质,探讨雷锋精神由雷锋个人的人格品质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社会整体精神的途径,并从老子对道德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寻找有利于发扬雷锋精神的内容。
王道文胡占光
关键词:雷锋精神老子大众化时代化
《老子》境界论纲
2013年
《老子》蕴含一套独特的境界观理论,包括为道的内涵、可能性、方法、气象四个方面。"道"的境界具有"无"、"真"、"自然"、"审美"四个向度,为道的可能性源于"自然"的价值意义,为道方法则为否定式的"损"与整体式的"观",为道的气象是"婴儿"与"朴"的本真风貌。
胡占光
关键词:《老子》境界
“定于一”与“不嗜杀”——孟子“王天下”思想的现实基础被引量:1
2013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把"仁"发展到"仁"、"政"一体。他从"仁心"出发,把"仁爱"推广至天下,来实现"仁政"。他推行"仁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王天下"的政治理想。在实现王天下的过程中,孟子回答梁襄王的"天下恶乎定?"时,提出"定于一"和"不嗜杀"两个命题。"定于一"本质上是"仁道"的再诠释,"不嗜杀"在内在逻辑上是"仁道"的体现,两者从而使"王天下"获得直接的现实性。
胡占光
关键词:仁政
《老子》“三重境界”说
2013年
《老子》思想意蕴是对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境界问题。"道"是最高境界即天地人一体之境,它是自我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人突破世俗中有限的"我",复归于人性本然之德,进而入于整体之道即完成自身心灵的复归与超越。首先界定"道"与"德"的内涵并分析两者何以能成为"境界"?而后具体阐述"三重境界"的实现问题。
胡占光
关键词:老子境界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王弼对《老子》的两种诠释路向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注《老子》时提出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本文从这两个命题出发,在王弼哲学整体层面上探讨两者间的统一性。首先,从思想史、社会史角度阐述王弼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认为魏晋时期儒道会通的文...
胡占光
关键词:《老子》崇本息末崇本举末儒道融合文化特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