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嵩麟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电池
  • 5篇氧化还原液流...
  • 5篇液流电池
  • 5篇钒氧化还原液...
  • 3篇质子交换
  • 3篇质子交换膜
  • 3篇全钒氧化还原...
  • 2篇填料
  • 2篇无机复合
  • 2篇无机纳米
  • 2篇无机纳米填料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填料
  • 2篇磺酸
  • 1篇单电池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堆
  • 1篇电极
  • 1篇多孔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胡嵩麟
  • 5篇陈立泉
  • 5篇吕正中
  • 5篇邱新平
  • 5篇武增华
  • 3篇罗绚丽
  • 2篇沈娟
  • 2篇朱文涛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电源技术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质子交换膜对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PVDF-g-PSSA,测定了PVDF-g-PSSA膜、Nafion 117膜和PE01均相膜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电导率,并分别研究了以这3种膜为隔膜的钒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VDF-g-PSSA膜具有优良的质子电导率和离子交换能力,室温下其离子交换能力和质子电导率分别为1.13 mmol/g和3.22×10-2S/cm,在不同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以PVDF-g-PSSA膜为隔膜的钒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明显高于Nafion 117膜和PE01均相膜为隔膜的钒电池;PVDF-g-PSSA膜阻钒离子的渗透性能与PE01均相膜基本一致,都明显优于Nafion 117膜的阻钒离子渗透能力.
吕正中胡嵩麟罗绚丽武增华陈立泉邱新平
关键词: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导率
一种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集流板
一种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集流板,涉及一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集流板及其流场的结构设计。本发明所述的集流板采用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浸渍过的高密度石墨板制作,并在该集流板上刻有蛇形流场,流场的脊宽和沟宽之比为1∶0.5...
邱新平吕正中武增华胡嵩麟陈立泉
文献传递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堆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高密度石墨板为集流板,质子交换膜为隔膜,多孔碳材料为电极,组装成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了不同质子交换膜、多孔碳材料和电解液的流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用15个单电池组装成了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堆,电堆的电极和隔膜的有效面积均为546cm2,并对电堆的充放电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以PVDF-g-PSSA膜为隔膜,聚丙烯腈石墨毡为电极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堆充放电可逆性能好,能量效率随着充放电电流密度增加而减小,电流密度在40mA/cm2左右时,能量效率高达82.3%,电堆的库仑效率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超过100mA/cm2时,库仑效率可达94.5%。
吕正中胡嵩麟武增华陈立泉邱新平
关键词:能量效率库仑效率多孔碳电极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质子交换复合膜以掺杂无机纳米填料的聚偏氟乙烯膜为基体,再在基体中引入带有磺酸根的有机酸并通过其自聚得到目标产物。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偏氟乙烯有机无机复合质...
邱新平罗绚丽沈娟吕正中胡嵩麟武增华朱文涛陈立泉
文献传递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设计及其离子交换膜稳定性研究
胡嵩麟
关键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质子交换复合膜以掺杂无机纳米填料的聚偏氟乙烯膜为基体,再在基体中引入带有磺酸根的有机酸并通过其自聚得到目标产物。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偏氟乙烯有机无机复合质...
邱新平罗绚丽沈娟吕正中胡嵩麟武增华朱文涛陈立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