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慧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神经元
  • 5篇维甲酸
  • 4篇神经元样
  • 4篇全反式
  • 4篇全反式维甲酸
  • 4篇骨髓
  • 4篇分化
  • 3篇皂甙
  • 3篇三七总皂甙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神经元样细胞
  • 3篇视神经
  • 3篇总皂甙
  • 3篇细胞分化
  • 3篇线粒体
  • 3篇基因
  • 3篇间质干细胞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胡慧敏
  • 11篇陈先文
  • 7篇徐仿成
  • 6篇施雪英
  • 3篇任于果
  • 2篇汪渊
  • 2篇高宗良
  • 2篇周青
  • 2篇李小元
  • 1篇方毅
  • 1篇王烈成
  • 1篇袁良津
  • 1篇周力军
  • 1篇左莉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之一。LHON的临床表型的多样性、外显率的不同与线粒体基因的不同突变位点、遗传异质性及haplogroup的多态性等因素有关。LHON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相关酶水平的变化,继而导致一些产物在细胞内聚集,诱发细胞凋亡,但是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作一阐述,为基因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参考。
胡慧敏陈先文
关键词:视神经疾病DNA线粒体DNA突变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施雪英陈先文任于果徐仿成胡慧敏
关键词:细胞学
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NSCs诱导分化,试验分为4组:ATRA组(10-8mol/L)、Egb组(2mg/L)、ATRA(10-8mol/L)+Egb组(2mg/L)和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管相关蛋白(MAP2)、乙胆碱酯酶(Ach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ATRA组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AchE阳性和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为26·32%±3·62%和12·02%±2·78%;Egb组分别为42·93%±3·08%和18·13%±1·74%;ATRA+Egb组分别为43·32%±5·60%和13·03%±2·54%;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68%±2·51%和5·74%±1·81%。结论ATRA和Egb均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Egb还可促进NSCs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ATRA和Egb联用无协同效应。
徐仿成陈先文胡慧敏施雪英任于果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三七总皂甙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凋亡蛋白的表达及存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证实三七总皂甙能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横向分化,但分化细胞能否表达神经递质?存活时间是否延长?采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凋亡蛋白表达及存活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安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脱颈椎法快速处死大鼠,取股骨,剪断骨两端,IMDM冲洗骨髓腔,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1mmol/L2巯基乙醇的完全培养液预诱导24h,然后更换含不同诱导剂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设立3组:三七总皂甙组的诱导剂含2.0g/L三七总皂甙,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组的诱导剂含200μmol/L丁羟茴醚+10mmol/L2巯基乙醇,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诱导剂。②实验评估:观察诱导期间细胞形态变化及分化细胞的存活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①加入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约2h可见细胞胞质收缩,逐渐有突起形成。约5h后多数细胞呈明显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圆形,突起较长,双极或多极形,在突起末端出现分支,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②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诱导8h后即有部分细胞贴壁,但不牢靠,1d后约半数细胞死亡,3d后仅少数细胞存活。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细胞死亡现象缓慢发生,1周内少数神经元样细胞出现漂浮、崩解,三四周仍有部分细胞存活。③分化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递质标志乙酰胆碱酯酶及γ-氨基丁酸,不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④诱导后12,24h与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分化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bax蛋白阳性表�
施雪英陈先文袁良津方毅周力军胡慧敏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三七总皂甙凋亡
转染Nurrl基因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克隆孤儿核受体(Nurrl)基因并转染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探讨Nurrl基因对MSCs在三七总皂甙(tPNS)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ygro-Nurrl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SCs。转染前MSCs以相同的密度铺6孔板,并随机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是:Nurrl+tPNS/ATRA组、tPNS/ATRA组、Nurrl组和对照组,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urrl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对Nurrl+tPNS/ATRA组和tPNS/ATRA组的细胞,依次给予β-疏基乙醇(BME)预诱导和tPNS/ATRA诱导,而Nurrl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除给予培养基代替tPNS/ATRA诱导剂外,其余步骤均相同;检测4组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T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γ-氨基丁酸(GABA)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并统计各组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Nurrl蛋白;Nurrl+tPNS/ATRA组TH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tPNS/ATRA组,分别是(38.4±4.6)%和(5.9±3.4)%。结论用tPNS/ATRA作诱导剂,转染Nurrl的MSCs诱导后TH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PNS/ATRA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元细胞的作用明确。
胡慧敏陈先文施雪英徐仿成
关键词:孤儿核受体骨髓基质细胞三七总皂甙全反式维甲酸免疫细胞化学
转Nurr1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核受体相关因子(Nurr1)基因修饰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银杏提取物(Egb)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分为4组,将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单纯胚胎NSCs(NSCs组)、RA/Egb诱导分化的NSCs(RA/Egb组)、单纯转Nurr1基因的NSCs(Nurr1组)和转Nurr1基因联合RA/Egb诱导分化的NSCs(Nurr1+RA/Egb组)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观察其病理性旋转行为的改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Nurr1、神经丝巢蛋白(nestin)表达及Brdu标记情况,观察移植的NSCs在体内的存活、迁移与分化,并进行TH阳性细胞计数研究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动物脑内移植后动物旋转行为较前均有改善,尤以Nurr1+RA/Egb组改善最明显,RA/Egb组次之。免疫组化可见各组移植区均有TH阳性细胞表达,其中Nurr1+RA/Egb组TH染色细胞数更密集,形态更成熟,病理学改善最明显。在Nurr1组和Nurr1+RA/Egb组移植区可见有Nurr1散在表达,在NSCs组和RA/Egb组移植区未见Nurr1明显表达。nestin检测未见有明显阳性表达。结论转Nurr1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可以存活、迁移、分化并表达TH和Nurr1,部分地改善PD模型旋转行为,增加脑内TH表达。
李小元陈先文徐仿成胡慧敏王烈成
关键词: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体外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大鼠股髓分离出MSCs,采用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取5代后细胞采用EGF共培养,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以ATRA为诱导剂诱导,然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MSCs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estin、NSE、AchE有阳性表达,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ATR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可表达AchE。
施雪英陈先文胡慧敏徐仿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全反式维甲酸
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体外探讨三七总皂甙、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为诱导条件诱导大鼠MSCs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SCs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NSE、AchE、GABA、TH有阳性表达,GFAP表达为阴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在提高其分化率中起着重要作用。
施雪英陈先文胡慧敏徐仿成任于果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三七皂甙维甲酸
具有独特表型的LHON家系及其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一个5代遗传的具有独特表型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方法对LHON的常见致病突变位点(3460、11778、14484、14459等)、线粒体遗传病Leigh病常见突变位点8893和线粒体脑肌病伴Leigh病表型的常见突变位点135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SSCP和测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家系是新的LHON突变亚型。为明确该家系的诊断,需要进行线粒体DNA的全长序列分析。
胡慧敏陈先文高宗良周青汪渊左莉
关键词:DNA突变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伴肌张力障碍一个家系报告
2006年
目的报道一个五代母系遗传的未知神经变性疾病家系。方法家系调查、临床资料收集、线粒体DNA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本家系5代,共43人,17人患病,男性9人,女性8人,发病年龄5~40岁,呈母系遗传。所有患者均有视神经萎缩,部分患者伴严重肌张力障碍和双侧基底节异常MR信号。分子遗传学检测未发现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有关的已知突变,亦未发现与神经性肌无力-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炎(NARP)有关的8893位点突变。结论本家系临床表现独特,且未见与此表型类似的已知线粒体疾病突变位点存在,可能是一种与已知突变不同的LHON或新型线粒体疾病。
陈先文胡慧敏高宗良周青汪渊
关键词:家系遗传性视神经病肌张力障碍线粒体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