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化学工业出版社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四种不同比表面积双曲型高效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被引量:5
- 2010年
- 用4种不同比表面积双曲(SQ)型金属波纹填料进行冷模实验。通过研究SQ型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可知,双曲填料特殊的弧形波纹结构降低了塔压降,改善了气液分布。研究表明,SQ填料的塔压降要明显的低于BHS型填料,当L=20.38m3/(m2·h)时,SQ800压降比BHS800降低81.5%。SQ1500在常压操作下每米理论级数最高可达到30,比SQ800的传质效率高,能耗高,但是操作范围小;板波纹SQ125填料操作范围最大但是分离效率低,适合原料粗分离;板波纹SQ250填料有较好的分离效率和较宽的操作范围,适合旧塔改造等。
- 李群生于丹胡晓丹杨明
- 关键词:流体力学传质性能
- 醇解废液回收工艺中TQ-501塔的模拟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醇解废液回收能耗高的问题,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共沸精馏塔TQ-501进行了模拟。在选取合适的热力学模型NRTL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了最佳操作参数组合:理论板数27、进料位置7、回流比1.55、馏出比0.341。最后,在回流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TQ-501塔进行了灵敏板分析,得出TQ-501塔第12块板为最佳灵敏板。
- 李群生石殷田原铭胡晓丹廖继荣郭宁潮
- 关键词:ASPENPLUS灵敏板
- 新型大通量规整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设计开发了A、B、C 3种比表面积为125 m2/m3的新型大通量规整填料。以空气-水为介质对填料进行冷模实验,研究其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传统大通量填料Mellapak125X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新型填料的塔压降均低于Mellapak125X,A、B两种填料的传质效率高于Mellapak125X;在喷淋密度L=33.72 m3/(m2·h)时,A、B、C 3种大通量填料的湿塔压降平均比Mellapak125X分别下降了26.7%、34.2%、40.3%,液泛气速平均分别比Mellapak125X大7.5%、11.3%、15.1%,A型填料等板高度平均比Mellapak125X低20%,B型填料的等板高度与Mellapak125X相似,C型填料的等板高度高于Mellapak125X。上述结果表明新型填料在增大通量的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分离效率。
- 王韬于丹胡晓丹崔侨何馨李群生
- 关键词:流体力学性能传质效率
- S型规整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对4种不同比表面积S型金属丝网波纹填料进行冷模实验,研究分析了S型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并把其性能与同比表面积的金属丝网波纹填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型填料具有较小的塔压降,当F=1.2(m/s).(kg/m3)0.5时,S800的干塔压降比CY800降低了40.02%;当F=1.2(m/s).(kg/m3)0.5、L=25.46 m3/(m2.h)时,S800的湿塔压降较CY800降低了78.18%。S型与CY型填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液泛气速,S800的液泛气速较CY800增加了22.22%以上;另外,S型填料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S800型填料的理论级数每米最高可达到20块/m,当L=25.46 m3/(m2.h),F≤1.5(m/s).(kg/m3)0.5时,S800的理论级数较CY800提高了12.33%以上,传质效率较传统填料有很大程度的提高。S型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均较好,能同时满足高通量、低压降、高效率等生产要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李群生周士红胡晓丹高东江王宝华
- 关键词:流体力学液泛传质理论级数
- HX型高效规整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在内径为500 mm、填料高度为1 m的有机玻璃塔内,对4种不同比表面积的HX型及X700型规整填料进行了冷膜实验,得到了表征两种填料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几种填料的压降、液泛气速和每m填料的理论级数符合一般规整填料的变化规律;与X700型填料相比,HX700型填料具有较小的压降和较高的传质效率,干塔压降平均降低了25%,湿塔压降平均降低了40%,液泛气速平均提高了12%,每m填料的理论级数平均提高了30%。
- 李群生张德志章慧芳田原铭胡晓丹宋昌斌
- 关键词:几何构型流体力学传质性能
- 科技期刊数字化服务生态建设初探被引量:1
- 2023年
- 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早,但业内关注较多的是编印发环节数字化及内容排版、传播的数字化。这样仅仅构成一个闭合环甚至单方面发散而未回收的单向线,未形成立体化服务网。本文基于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化服务生态的目的,从建设知识网、用户网、服务网三个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的网络等方面展开构想,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胡晓丹刘砚哲
- 关键词:科技期刊知识网用户网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