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英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读解李晓桦的《蓝色高地》
- 2013年
- 《蓝色高地》是80年代中后期一部很有分量的诗作,因诗人80年代末中断创作、90年代文学转型,渐受淡忘,直到2011年才重被"发现"。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小引整合诗歌的主题与结构,分析九篇散文理解叙述者其人及其经验、九篇"故事"(叙事诗)理解其中对西藏宗教化存在经验的想象、九篇"想法"(抒情诗)解读叙述者走/找于自身经验与西藏经验的美感体验与生命思考,在细究其诗意言说的同时,把握《蓝色高地》独特的形式与内容。
- 胡红英
- 作为“预言”的新世俗传奇——读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被引量:2
- 2014年
- 王安忆的中篇小说《香港的情与爱》将一桩以香港为背景的"钱与色"交易改写为一个颇感人的"情与爱"故事,与张爱玲的小说———经典世俗传奇《倾城之恋》构成了对话,事实上建构了一个新版世俗传奇。这个新世俗传奇完成与发表于奠定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走向的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次年,同时又是发表于1993年《上海文学》率先发起的"人文精神讨论"开端期的作品———初刊于1993年第8期《上海文学》,今天读来颇有其消费主义时代"预言"的意图。
- 胡红英
- 关键词:中篇小说传奇世俗《倾城之恋》故事讲述
- 张謇法学思想述论
- 胡红英
- 关键词:法学思想经济立法
- 回望“蓝色高地”——诗人李晓桦的“失踪”与“归来”被引量:1
- 2013年
- 张桃洲:在一定意义上,李晓桦称得上一位在诗歌史上"失踪"的诗人,有点类似于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吴兴华、朱英诞等。不过,今天我们重新讨论这位诗人,却并不意在挖掘"又一位"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倘若为了挖掘而挖掘,这样的工作或许还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但如此挖掘无疑应该警惕(不断有论者表示惋惜说,目前的新诗研究过分重视对现代诗歌史上二三流诗人的挖掘,而忽视了当代的"一流"诗人)。一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对挖掘的对象进行甄别、辨析,对挖掘本身保持反思的姿态;另一方面,也许我们更应该追问那导致诗人"失踪"
- 张桃洲张洁宇冷霜孙晓娅胡红英陈培浩
- 关键词:诗歌史当代诗歌第三代诗歌新诗研究青春诗会文学世界
- 七十年代的话语“围城”——读《沸腾的群山》和《中国行日记》被引量:2
- 2013年
- 身为被诸多学界前辈评定为没有历史感的80后,在阅读《沸腾的群山》过程中,我发现,理解这一典范的七十年代公开发表的小说对我来说确实困难重重。可见的障碍,一方面,如许子东教授所说:"五四当然是中国文化巨大转折,但这种传统向现代的维新过渡,也是借鉴日本与俄国的经验。真正‘史无前例’、最有‘中国特色’甚至举世无双的,还是文化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极端实验。"(1)
- 胡红英
- 关键词:中国文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日记围城话语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