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木
- 作品数:92 被引量:26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影像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3D-CTA,MRA和3D-DSA在动脉瘤致密填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检出72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60枚。研究并比较CTA,MR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60枚栓塞的动脉瘤中50枚致密填塞,10枚为大于95%填塞,5枚为大于90%填塞。3D-CTA对动脉瘤测量值比2D-DSA大,3D-DSA比2D-DSA大。结论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3D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3D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2D影像的测量值。
- 范一木孙立军王宏昭高满杨天昊田超闫世鑫靳松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现状
- 2022年
- 1825年,法国医生Ribes报告1例以头痛和癫发作发病的45岁男性,经尸检证实其症状由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引起,这是全球首篇对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做出详细描述的病例报道。数年后,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御医John Abercrombie报告1位24岁女性在顺利分娩2周后出现头痛和多次癫发作,并死于癫持续状态,随后尸检结果证实其死因为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血栓。由此,人们开始将CVT与产褥期联系起来,并将其视为产褥期的致死性并发症。
- 王伟范一木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上矢状窦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产褥期横窦
- 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辅助抗凝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亚急性和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初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在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辅助下,抗凝药联合血管内治疗方案对亚急性和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高分辨率MRBTI快速识别病程分期,在系统性抗凝治疗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治疗。结果显示,处于亚急性期者10例、慢性期者5例,治疗后有4例脑静脉窦完全再通、余11例部分再通;2例发生并发症(颅内血肿扩大1例、术中微导丝穿透直窦壁1例),待病情平稳后继续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微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27±0.21)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3±1.30)d。患者出院时意识障碍改善[出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3.67±2.02)分对入院时GCS评分(11.67±2.13)分;t=9.165,P=0.000],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中位评分1(0,2)分对入院时mRS中位评分3(2,4)分;Z=-3.624,P=0.000]。结论高分辨率MRBTI可以有效识别亚急性和慢性CVST患者,系统性抗凝治疗联合血管内治疗可于短时间内减轻脑静脉窦内血栓负荷、改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案。
- 王伟范一木贾强李旭东王世波佟小光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脑静脉抗凝药机械溶栓
- 海藻酸钙栓塞剂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研究
- <正>介入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经导管栓塞术是介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导管栓塞术成败的关键是选择优质高效的栓塞剂。本课题研制了单纯栓塞剂和在X线下显影栓塞剂两种栓塞剂以满足临床需要。材料和方...
- 范一木李涛
- 文献传递
-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比较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评价颅内动脉瘤更为合理且准确的方法。方法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86例行CTA检查,22例行MRA检查,9例行CTA和MRA联合检查。结果MRA检查的56个动脉瘤中直径≥5mm者27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30%(26/27);直径<5mm者29个,诊断符合率为37.93%(1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4,P=0.000)。CTA检查的110个动脉瘤中直径≥2mm者104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15%(100/104);直径<2mm者6个,诊断符合率为16.67%(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9,P=0.000)。结论MRA及CTA在一定条件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脑血管造影相当,尤其是CTA检查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
- 阎世鑫韩彤刘力田超范一木黄楹刘梅丽靳松崔世民
- 关键词:脑动脉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采取早期血管内治疗技术,用自制的多形钨丝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囊。动脉瘤的位置:前交通动脉(ACoA)7例,后交通动脉(PCoA)6例,中动脉(MCA)2例,眼动脉1例,后循环4例。病人分级:HuntHesII级3例,II级及IV级各7例,V级3例。16例于3天内治疗,其余4例于6天内治疗。结果18例闭塞90%以上,其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40%),2例死亡。术后观察3个月~2年,15例效果良好,3例残留轻~中度瘫痪,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急性期破裂的较好方法。
- 焦德让只达石孙瑞发尹龙卫启明范一木黄楹崔世民王实陈俊华
- 关键词:脑肿瘤颅内动脉瘤栓塞疗法
- 颅内巨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7%,有人报告可达到20%以上。由于部位深,周围结构复杂,以及瘤颈难以处理等因素,治疗较困难。本文报告巨大动脉瘤36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动脉瘤6.6%(36/547)。方法血管内栓塞21例,手术夹闭或切除7例,载瘤动脉栓塞3例,保守治疗5例。结果血管内栓塞21例,其中完全栓塞3例,栓塞80%以上者(含完全栓塞)15例,余6例不足80%,死亡2例。手术夹闭或切除者7例,重残及死亡各1例。保守治疗组1例造影后破裂死亡.结论21例血管内治疗,尽管大多数病例(71.4%)仅栓塞80%,但近期效果较好。对深部位及危重的巨大动脉瘤病人,可考虑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但考虑血管内治疗历史短,危险性及尚未完全验证的功效,必须长期随访。
- 焦德让只达石孙瑞发尹龙范一木卫启明黄楹王实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CTMRI
- Neuroform支架联合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的护理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内自膨胀式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可解脱弹簧圈相结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以可解脱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全部患者顺利通过了手术。结论抗凝及防止血栓、脑血管痉挛、过敏反应、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穿刺部位出血和血栓护理、抗血小板治疗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相结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过程中对抗凝及防止血栓、脑血管痉挛、过敏反应、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穿刺部位、出血和血栓护理、抗血小板治疗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相结合是治疗关键。
- 卢映崔世民范一木靳松阎世鑫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 2006年
-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卸弹簧圈(E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Remodling技术)。结果33个动脉瘤均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5例动脉瘤,90%以上栓塞4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弹簧圈栓塞材料操作简单,预后好。对部分填塞之动脉瘤需进一步严格随访。
- 艾明华范一木黄捷吕秀东杨立波张广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 33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6
- 1997年
- 目的:总结用钨丝弹簧圈栓塞33例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材料与方法:33例中,前交通与后交通动脉瘤各12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3例,小脑上动脉1例,基底动脉分叉部2例。用钨丝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9例,大部分闭塞4例。15例3个月后复查造影中13例完全闭塞无变化。结论:用钨丝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疗效肯定。5~25mm动脉瘤栓塞成功率高,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栓塞最佳时间是出血后3天内。了解动脉瘤在影像学中的各种表现对栓塞治疗有利。
- 崔世民孙瑞发范一木尹龙黄盈靳松陈俊华焦德让
- 关键词: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