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
- 作品数:71 被引量:4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49例有完整病历记录的SLE患者资料,记录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及临床表现。从中随机抽取 50例无甲状腺疾病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比较。结果 21例(2.5%)SLE患者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减9例,甲亢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单纯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征2例。21例中10例行甲状腺抗体检查,8例阳性。结论SLE伴发甲状腺疾病并不少见,应予以重视。
- 张红卫蒋明黄英伟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三种类型的类风湿因子及其临床意义
- 1993年
- 应用斑点免疫结合法技术建立了检测IgM、IgG和IgA 3种类型类风湿因子的方法,并对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这三种类风湿因子进行了检验分析。IgM、IgG和IgA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59.9%、54.7%及17.4%,总阳性率为72.8%,同时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阳性率为43.0%。结果表明,斑点免疫结合法明显优于乳胶凝集法。在同一患者血清中,具有IgM及IgG类风湿因子两项阳性时,或具有IgM、IgG及IgA 3项类风湿因子阳性时,常反应病情重,出现关节外症状较多见。提示同时检测3种类型的类风湿因子有助于对病情判断,这也是斑点免疫结合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一个优点。
- 周淑杰蒋明寇中琛阎春丽
-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
- 抗核周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被引量:9
- 1995年
- 抗核周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梅树恩,蒋明,王慧珍,崔京涛我们以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为抗原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类风湿关节炎(RA)和其他某些风湿病病人的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Factor,APF),以探讨APF对RA的诊断...
- 梅树恩蒋明王慧珍崔京涛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核周因子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2
- 2000年
- 蒋明
- 关键词:红斑狼疮
- 对类风湿关节炎36kD抗体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对类风湿关节炎36kD抗体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蒋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率约为人群的1%~2%。对此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自1912年发现类风湿因子(KF)后,在很长的时期内没有新的进展。RF对RA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R...
- 蒋明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体
- 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检测37例RA患者(15例伴贫血)血常规参数,疾病活动性指标(ESR及CRP)、铁代谢指标、叶酸、VitB_(12)、Epo及IL-1β等指标,并观察了rhIL—1β在体外对BFU—E和CFU—E的影响。结果显示RA贫血为轻—中度,贫血的发生可能与RA疾病活动有关;铁代谢指标观察10例符合ACD的特点,5例伴缺铁患者铁代谢指标的改变与单纯IDA相似,唯SF高于单纯IDA;RA患者FA、VitB_(12)的改变与贫血无关;血清Epo和IL—1β测定及IL—1β在体外对BFU—E和CFU—E的作用提示Epo对贫血的反应迟钝及IL—1β的升高可能参与了RA伴ACD的发生。
- 张育张之南于孟学蒋明杨江燕李琦李秀蓉
- 关键词: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
- 免疫沉淀法检测RNPs的RNA组分及其应用
- 1993年
- 本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各种RNPs的RNA组分,发现各种抗RNPs抗体所沉淀的RNAs是具有特征性的,抗U_1RNP抗体沉淀出U_1RNA,抗Sm抗体沉淀出U_2RNA、U_1RNA、U_4RNA、U_5RNA和U_6RNA,抗SSA抗体沉淀出了Y_1-Y_5RNAs,抗SSB抗体沉淀出Y_1-Y_5RNAs、La4.5RNA和7-2RNA,抗JO-1抗体沉淀出tRNA^(His)。因而根据待测血清所沉淀的RNAs可判断血清中各种抗BNPs抗体,结果显示,免疫沉淀法较免疫双扩散法敏感。
- 王吉波蒋明阎春丽
- 关键词:免疫沉淀法RNA抗原蛋白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七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7
- 2002年
- 目的 加深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体征的认识 ,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近十年来 7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人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及CT、核磁共振检查的特点。结果 (1)临床表现 :7例病人的首发症状各异 ,但以腰背痛、腹痛及消瘦为多见 ,后期症状因受累脏器的不同而异 ,其中以腹部包块、腹水、泌尿系统症状及肠梗阻常见。 (2 )诊断 :根据病人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γ球蛋白升高及CT和核磁共振阳性表现为诊断依据。腹部CT检查对于腹部肿块和脏器粘连比B超检查敏感 ,但合并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的病人则以B超检查最有优势。 (3)治疗 :治疗的效果与疾病发展的程度、阶段有关 ,当疾病在炎症活动期 ,应积极给予足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当纤维化已形成并发展到梗阻时 ,需及时手术治疗。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非常重要 。
- 蒋明张思争潘卫东曾学军张丕胜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CT超声检查
- 25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1997年
- 对25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发病类型分为急性起病型(24%)和慢性起病型(76%)两种。尽管起病类型不同,均可呈现以下四种病程中的任何一种:①单次发作病程,即仅有起病时一次发作,以后病情缓解至少持续两年,占22.8%。②隐匿型病程,占15.2%。有些病人虽为急性起病,但数月后转为此型;③多次反复发作病程,占35.2%。两次发作期间歇期可基本无症状,或仍有较轻症状;④持续进展型,在病程中受侵关节逐步增多,占26.8%。本文还报告了15例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其中4例在病程晚期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我们认为回纹型风湿病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
- 蒋明刘永杰张奉春于孟学余卫王健陈韧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24例患者均行自身抗体检查;6例喉部受累者中4例行喉镜检查;19例下呼吸道受累者中12例行支气管镜检查;16例行受累软骨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抗核抗体阳性5例、抗SSA抗体阳性2例、抗核RNP抗体阳性2例、抗Sm抗体阳性2例。喉镜检查显示声带水肿、喉管狭窄;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狭窄和气管支气管软骨消失;病理检查显示慢性软骨炎症。治疗包括强的松、免疫抑制剂,11例呼吸道症状严重者行喉、气管扩张术。23例患者临床治愈或缓解,1例死亡。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可累及软骨及结缔组织,以呼吸道破坏最严重,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喉、气管狭窄及塌陷者辅以喉、气管扩张术以改善呼吸道阻塞症状。
- 许可见刘跃华蒋明
- 关键词:复发性多软骨炎喉镜支气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