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恶性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脂肪坏死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脂肪坏死
  • 1篇声像图
  • 1篇肿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颈部
  • 1篇坏死
  • 1篇灌注
  • 1篇灌注研究
  • 1篇后处理
  • 1篇后处理技术
  • 1篇恶性淋巴结
  • 1篇恶性肿瘤
  • 1篇X线
  • 1篇BV
  • 1篇病理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蒋玲霞
  • 2篇罗德红
  • 2篇蒋力明
  • 2篇赵心明
  • 2篇黄遥
  • 2篇梁颖
  • 2篇刘媛
  • 2篇王建卫
  • 2篇孙伟
  • 2篇吴宁
  • 2篇周纯武
  • 1篇李洪林
  • 1篇石木兰
  • 1篇徐锋
  • 1篇李琳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被引量:54
2004年
目的 分析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结的动态强化特点和CT灌注参数 ,探讨其在颈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颈部间隙肿瘤患者行CT动态扫描 ,盲法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 33例恶性淋巴结的时间密度曲线特点和灌注参数 ,比较它们在时间密度曲线和灌注参数方面差异。结果 恶性淋巴结的血流量 (BF)值、血容量 (BV)值和表面通透性 (PS)值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MTT值短于正常组织 (P <0 0 5 )。鳞癌、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和淋巴瘤的峰值、强化值、BF值和BV值不同 (P <0 0 5 )。峰值时间、MTT值和PS值方面 ,三者有差异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颈部恶性淋巴结与正常组织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结的灌注特点不同 ,BF值、BV值、MTT值和PS值有助于恶性淋巴结与正常组织鉴别 ,峰值、强化值、BF值和BV值可帮助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淋巴结。
梁颖罗德红吴宁李琳赵心明蒋力明黄遥蒋玲霞王建卫孙伟刘媛周纯武
关键词:恶性淋巴结灌注颈部病理类型BV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价颈部肿瘤气管侵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价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应用价值 ,探讨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诊断标准。资料与方法 对 2 0例颈部气管旁恶性肿瘤患者 (2 2个肿瘤 )行前瞻性的术前CT检查 ,3位医师双盲法评价横断面扫描图像、多平面重建 (MPR)和容积再现 (VR)图像上颈部肿瘤与气管的关系 ,对比手术及病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MPR的准确性 (90 .9% )与横断面 (86 .4 % )相仿 (P =1.0 0 0 ) ;对气管受侵的诊断价值 ,气管MPR和VR评分≥ 3分者分别占 6 8.2 %、2 2 .7% (P <0 .0 1) ;肿瘤与气管交角≥ 90°时气管受侵多于交角 <90°时 (P <0 .0 5 )。结论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横断面是基本诊断方法 ,MPR可为横断面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气管VR价值有限 ,MPR对判断气管受侵的应用价值高于气管VR。
梁颖罗德红吴宁赵心明蒋力明黄遥蒋玲霞王建卫孙伟刘媛周纯武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恶性肿瘤
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和超声诊断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及B超表现 ,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X线平片及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X线片表现 :(1)双侧乳腺结构、密度不对称 10例 ;(2 )淡薄片影 3例 ;(3)有毛刺的结节 5例 ;(4 )X线片无阳性发现 5例。超声声像图表现 :(1) 16例(16 / 17,94 .1% )非医源性脂肪坏死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 ;(2 )结节回声高低不一 (高、低、无 ) ;(3)彩色Doppler超声病灶无血流信号 8例。结论 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 ,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X线与B超检查结合 ,本组有 6 5 %可排除乳腺癌的诊断。位于乳腺脂肪层内的网状片影或有毛刺的结节首先考虑脂肪坏死的可能 ,紧密结合临床病史 。
蒋玲霞石木兰李洪林徐锋
关键词:乳腺脂肪坏死X线超声诊断超声声像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