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雪中

作品数:57 被引量:57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长江口
  • 12篇遥感
  • 8篇泥沙
  • 6篇地理信息
  • 6篇悬浮泥沙
  • 6篇古气候
  • 6篇浮泥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4篇孢粉
  • 4篇孢粉记录
  • 4篇海岸
  • 4篇反演
  • 3篇信息提取
  • 3篇数据库
  • 3篇水体
  • 3篇气候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季风

机构

  • 4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交通部天津水...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57篇蒋雪中
  • 9篇周云轩
  • 8篇何青
  • 7篇羊向东
  • 6篇恽才兴
  • 5篇王苏民
  • 5篇王苏民
  • 4篇吴艳宏
  • 3篇童国榜
  • 3篇沈芳
  • 3篇陈吉余
  • 3篇李炳南
  • 3篇张俊儒
  • 3篇姜晓轶
  • 3篇张明
  • 2篇韩震
  • 2篇朱育新
  • 2篇杨建洪
  • 2篇王维佳
  • 2篇田波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遥感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湖泊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红外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泥沙研究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ka以来青藏高原的4次湖涨期及其形成机制初探被引量:25
2001年
40 ka来青藏高原现在封闭湖区至少经历了4次显著的湖泊扩涨期.40~28和9.0~5.0 kaBP湖涨期是高原暖湿气候时段的产物,分布范围最广,湖涨最为显著;其产生于岁差周期高太阳辐射阶段,强劲的夏季风形成的丰沛降水是造成湖涨的主要原因40~28 kaBP湖涨期,高原湖域浩瀚,河湖串联,湖泊呈现40 ka以来的最高最大湖面.19~15和13~11 kaBP期间,高原湖泊扩涨存在区域性,前者同高原冷湿气候与季节性冰融水增加有关,后者则与末次冰消期冰融水与夏季风降水增加有关,造成湖涨期表现形式与环境机制复杂多样的原因,是北方冷气候事件,特别是Heinrich事件叠加在由岁差周期太阳辐射变化驱动的夏季风强弱变化背景之上。
贾玉连施雅风王苏民蒋雪中李世杰王爱军李徐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风降水冰川融水岁差周期HEINRICH事件古气候学
太湖流域东氿、西氿近百年汞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东、西沉积岩芯中汞(Hg)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Hg的富集特征;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近百年来Hg的累积通量、人类活动导致的增量及累积通量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对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含量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人为贡献量占到沉积物中Hg浓度的2/3左右.20世纪早期,沉积物中Hg浓度的增加主要与邻近地区城市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和西方工业革命导致的全球Hg的释放通量增加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来,沉积物中Hg的人为贡献量随着流域工业规模阶段性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沉积物中Hg的人为污染程度最高;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流域内重污染工业规模的压缩,沉积物中Hg的含量逐渐降低.
吴艳宏蒋雪中刘恩峰姚书春孙照斌朱育新
关键词:人为污染沉积物太湖
黄河三角洲北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沙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自1976年黄河尾闾改道以来,流往黄河三角洲北岸的刁口河段结束行水,海岸失去陆源泥沙补给后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发生持续侵蚀,黄河三角洲北部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资源面临威胁。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北部自然保护区近几十年来水下地形的冲淤变化,并对未来侵蚀形势进行估计,根据黄河三角洲北岸实测水深资料,运用空间插值分析技术,计算各时期研究区水下地形并叠加分析。结合黄河利津站历史来水来沙资料的统计,尝试提出在新水沙形势下对黄河三角洲北岸的分沙补偿侵蚀定量方案。结果表明,1992-2015年,该区常年发生持续冲刷,年均侵蚀量为0.29×10^8 t,年均侵蚀厚度为0.14 m,侵蚀速率稳定。经计算,在干流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通过刁口河道以约1 200 m^3/s的流速持续引水19 d,可以有效缓解该自然保护区的侵蚀现状,具体的方案和工程实施仍需后续细化。
黄安定蒋雪中陈沈良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
基于改进鹰鸽模型的南沙群岛岛礁争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南海地区岛礁的争端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发展,基于改进的鹰鸽模型,综合地理因素和国家的对抗偏好对南沙群岛岛礁争端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岛礁的平均地理价值和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中国、越南和菲律宾在此区域均有控制岛礁且国家之间地缘位势的非对称性接近,未来可能成为权益争端的热点区域;②中国和声索国选择合作的概率受岛礁地理价值、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冲突成本以及对抗偏好共同影响,地理价值、对抗偏好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负相关;冲突成本与选择合作的概率呈正相关;国家在岛礁的地缘位势接近时,选择合作的概率最小;随着地缘位势差距增大,非对称性增强,选择合作的概率上升;③在南沙岛礁争端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概率较大,与越南合作不稳定,与菲律宾合作概率最小。
张家强蒋雪中
长江河口悬浮泥沙向浙闽沿岸输运近期变化的遥感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2000~2015年Terra-MODIS(terra-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和2014年洪枯季现场数据建立泥沙反演模型,分析入长江河口泥沙大幅减少后河口表层悬沙向浙闽沿岸输运的时空变化和扩散形态。结果表明:(1)利用MODIS数据的二次型模型能够揭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及输运特征,入海输运的长江口悬浮泥沙是浙闽沿岸连续悬浮泥沙带存在的物源;(2)受季风和沿岸流动力驱动,长江口悬沙向浙闽沿岸输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悬浮泥沙从长江口向浙闽沿岸呈条带状输运,春夏之交,南下的悬沙至温岭近岸海域出现中断现象;夏季,长江口大量悬沙滞留在长江口杭州湾近岸,仅有少量悬沙向南输运,泥沙带中断;秋季,10月下旬—11月中旬逐渐形成连续的近岸泥沙带;历冬至春,循环复始;(3)受近年来长江流域进入河口的泥沙减少影响,浙闽沿岸秋冬季连续的输沙带在春季提前断开,在秋季有推迟恢复的现象。本研究对于探究浙闽沿岸泥沙减少新格局,分析近海生态环境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陈瑞瑞蒋雪中
关键词:反演模型悬浮泥沙长江口
基于多源共享数据的北极航道海域冰情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季节性大规模通航已经可以预见。为开辟北极航道服务,保障航道航行安全,采集航线所经海域及沿岸国家和地区基础地理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是基础。以东北航道所经海域海冰覆盖为例,获取多国海洋信息服务网络的海冰共享数据,按照空间信息系统要求,相互校验,提高数据时效和空间覆盖频率,处理成适用于保障北极航道安全航行的信息,讨论了东北航道所经海区的海冰对航道开通时间的影响,实现航道水域海冰信息的通航期(7月1日到11月30日)逐日发布,非通航期(12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半月发布一次,为北极航道大规模通航积累经验和基础信息。
邵晨蒋雪中恽才兴
关键词:海冰基础地理信息多源数据信息共享
利用GVG线采样技术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其精度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GVG(GIS&Video&GPS)线采样系统提出以线状样区代替以往成数抽样中的点样区与面积样区概念,通过统计线状样区内作物种植面积成数来反映区域总体农作物种植面积成数。通过 GVG实地采样,将其结果与解译遥感影像提取的作物种植面积成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GVG线采样方式精确度较高,其采样系统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蒋雪中赵锐李强子吴炳方何隆华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提取遥感
温州地区淤泥质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滩涂围垦、水产养殖、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等往往涉及潮滩冲淤变化的研究。冲淤变化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它包括许多自然因素和人类诱发因素。该文使用MSS、TM、ETM及SPOT四类数据源,共计24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6—2002年,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温州地区不同部位淤泥质潮滩岸线的变化,计算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侵蚀速度,为温州地区潮滩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震恽才兴蒋雪中杨锋杰
关键词:淤泥质潮滩冲淤遥感反演
源自青藏高原的大河流域近期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2020年
亚洲多条大河源自青藏高原地区,各流域水资源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的变化,另一方面与流域国家间的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基于1995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源自青藏高原的6条主要河流水沙及氮、磷、硅等营养盐通量数据,尝试分析不同流域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径流显著减少,长江入海径流阶段性下降,恒河增加而黄河和湄公河径流总体变化不大.长江、黄河和印度河输沙量显著减少(p<0.05).营养盐通量方面,黄河、湄公河溶解无机氮呈上升趋势而长江略有下降.氮磷通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硅酸盐通量主要受输沙影响,与输沙变化一致.坝库兴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农药化肥使用减少了泥沙输送且改变了营养盐输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更高的流域,氮磷总量增加,输沙减少.研究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掌握各流域本底数据,为实现流域水资源调控及建设流域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
章啸程蒋雪中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B-L曲线的河-海划界研究
2017年
入海河口是河流向海洋过渡的区域,作为海岸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基于岸线形态的海岸地貌学指标与众多河口参数具有密切的联系与影响,而以地形节点作为河-海划界方案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河流中心线上某点处,定义河流宽度(B)和沿河流中心线到口门处距离(L)的B=f(L)函数来实现河-海划界的定量划分,并对不同类型河口使用该函数曲线寻找地形节点进行河-海划界。结果表明:沙坝或堵塞型河口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5~0之间;河道状河口及河网状三角洲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5~1.2之间;河口湾型河口的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6~1.5之间;喇叭形三角洲河口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1.3~4.5之间;鸟足状三角洲和扇形三角洲的入海河口段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0.2之间,建议以口门处作为地形节点。应用此方法对我国大陆入海河流进行河-海划界,并进行中国大陆河口岸线长度量算,取得良好效果。
肖锐蒋雪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