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小强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学成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质谱
  • 1篇质谱分析
  • 1篇色谱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铜离子
  • 1篇配合物
  • 1篇配位
  • 1篇配位作用
  • 1篇谱分析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可见光...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邹国林
  • 4篇蔡小强
  • 2篇潘逆娜
  • 1篇廖志雄
  • 1篇余建清
  • 1篇黄俊潮
  • 1篇谢宇翔
  • 1篇李希文
  • 1篇王利玲
  • 1篇郑忠亮
  • 1篇李得加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瞿麦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瞿麦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成分分析。结果:鉴定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45%。结论:瞿麦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6,10,14-三甲基-2-十五酮(28.39%),植物醇(6.80%),醋酸=牛儿酯(4.65%),正己醇(4.32%)及醋酸金合欢酯(3.01%)。
余建清廖志雄蔡小强邹国林
关键词:瞿麦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锰取代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类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将Mn 原卟啉Ⅸ与脱辅基血红蛋白重组得到Mn取代Fe的重组血红蛋白,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和SDS PAGE电泳法对Mn取代的血红蛋白进行了鉴定.检测了血红蛋白和Mn取代的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发现,Mn取代的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是血红蛋白的70%,过氧化氢酶活性约是血红蛋白的1.9倍.
李得加蔡小强王利玲谢宇翔李希文黄俊潮邹国林
关键词: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紫外-可见光谱法
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用IAsys光学生物传感器与荧光淬灭法研究了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在25℃和pH 7.4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数量级可达到105,两者相互作用时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结合常数是单独的菲咯啉配体的6倍.推测菲咯啉铜配合物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在与组蛋白H1结合处切割核小体上的DNA,从而产生凋亡所特有的DNA片段化阶梯现象.
蔡小强潘逆娜郑忠亮邹国林
关键词:相互作用
铜离子与黄酮类配合物的促氧化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研究了3种结构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Cu2+的配位作用,考察了其络合金属离子的结构特征,并且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合物后的促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位后的吸光曲线变化;用电泳法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形成配合物后对DNA链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这3种黄酮主要是通过A环鳌合Cu2+.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与Cu2+形成配合物后不具有促氧化作用,而黄芩苷与Cu2+形成配合物后仍然具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能够导致DNA的氧化损伤.
蔡小强潘逆娜汪红霞刘德清邹国林
关键词:铜离子黄酮类化合物配位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