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继超

作品数:283 被引量:2,747H指数:2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240篇农业科学
  • 13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2篇玉米
  • 40篇马铃薯
  • 32篇杂交
  • 28篇氮肥
  • 27篇干物质
  • 24篇水稻
  • 20篇高产
  • 19篇栽培
  • 19篇土壤
  • 18篇杂交种
  • 17篇性状
  • 15篇施氮
  • 15篇苗期
  • 15篇干物质积累
  • 15篇川芎
  • 14篇氮素
  • 13篇玉米杂交
  • 13篇玉米杂交种
  • 11篇玉米品种
  • 10篇选育

机构

  • 27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8篇四川省农业科...
  • 16篇四川大学
  • 15篇四川省烟草公...
  • 12篇西昌学院
  • 8篇扬州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成都市农林科...
  • 5篇成都久森农业...
  • 4篇西昌市农业局
  • 4篇四川省农业技...
  • 4篇中江县农业局
  • 4篇南充市农业科...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重庆文理学院
  • 3篇红河学院
  • 3篇凉山州农业局
  • 3篇宜宾市烟草公...

作者

  • 282篇袁继超
  • 86篇孔凡磊
  • 61篇郑顺林
  • 46篇柯永培
  • 42篇石海春
  • 41篇杨世民
  • 35篇余学杰
  • 20篇杨文钰
  • 20篇范巧佳
  • 18篇马均
  • 18篇马晓君
  • 17篇王兴龙
  • 15篇刘金亮
  • 14篇谢冰
  • 14篇李强
  • 13篇杨志荣
  • 12篇赖仲铭
  • 11篇郭萍
  • 11篇吴雅薇
  • 10篇朱从桦

传媒

  • 3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3篇西南农业学报
  • 19篇玉米科学
  • 11篇华北农学报
  • 10篇中国生态农业...
  • 10篇作物学报
  • 9篇种子
  • 8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四川农业科技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耕作与栽培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25篇2017
  • 24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16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矮秆突变体K125d的遗传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积极发掘新的玉米矮秆资源并进行研究和利用,有利于玉米矮化育种。对比研究了矮秆突变体K125d和同源自交系K211之间的形态差异,通过与7个不同株高自交系配制正反交F1,回交B1、B2和自交F2群体,分析突变体K125d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其矮秆基因定位用BSA-SSR标记法。结果表明,与K211相比,K125d的生育期极显著增长,株高极显著降低;叶片重叠密集,叶数和叶宽极显著增加,叶片夹角极显著降低。所有群体在2个不同生态点试验结果一致,正反交F1均为高秆;7个B1群体和F2群体株高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除K123d外,6个B2群体均为高秆,表明突变体K125d的株高由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d125。以(K125d×K236)F2为定位群体,将基因d125定位于1号染色体SSR标记umc2569和umc1278之间,其距离为6.6,5.1 cM。以br2基因模型GRMZM2G315375克隆d125发现,d125在模型第1651个碱基处有一个9 bp片段插入,在第6438碱基处有一个232 bp片段缺失,缺失导致移码突变,造成功能位点缺失可能是导致转运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石海春陈立李开兵余学杰余学杰曲比伍合袁继超
关键词:玉米矮秆突变体基因定位基因克隆
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一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mm和26.65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一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孔凡磊张海林翟云龙袁继超陈阜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航天诱变系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对K305的7个诱变系和698-3的8个诱变系配合力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其多数性状的GCA效应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不同诱变系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的SCA效应与对照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部分诱变系组配的组合优于原对照组配的组合,说明诱变系有可能组配出更加优良的组合。研究还表明,诱变系与对照相比各具特点,尤其是698-3诱变系1227为具高产潜力的矮秆材料,应用时应注意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利用。
乔晓石海春柯永培袁继超余学杰
关键词:玉米航天飞行配合力
姜黄素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损伤后功能修复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单纯损伤组(n=30)、姜黄素处理组(n=30)。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单纯损伤组、姜黄素处理组以70 g力的动脉瘤夹钳夹T9-T10节段脊髓1 min造模。姜黄素处理组于脊髓损伤后30 min按200 mg/kg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单纯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损伤后1 d,1、2、4、8周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Nestin、Tuj1、GFAP/CSPG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3a蛋白及β-catenin表达情况。 结果 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损伤后自1周开始,各时间点姜黄素处理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单纯损伤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1周可见损伤区附近有Nestin阳性细胞,2周时达高峰,4周时明显减少,单纯损伤组、姜黄素处理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处理组Tuj1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多;4周时脊髓损伤中心囊腔周边形成胶质瘢痕,姜黄素处理组GFAP及CSPG表达明显弱于单纯损伤组。Western blot检测Wnt3a及β-catenin表达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无表达,姜黄素处理组表达量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P〈0.05)。 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脊髓损伤后被激活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减轻胶质瘢痕,从而改善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向鑫袁继超陈飞朱海涛储卫华林江凯
关键词:姜黄素脊髓损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一种马铃薯套玉米连作下轮作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套玉米连作下轮作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季,马铃薯套种玉米;第二季,在上季种植马铃薯区种植玉米,在上季种植玉米区种植马铃薯。本发明通过隔季在上一季种植马铃薯的区块套种玉米,在种植玉米的区块套种马...
郑顺林袁继超张开勤李德林王晓琴张忠
文献传递
汕优63蓄留再生稻的叶片生长与叶面积被引量:14
1996年
本文分析了汕优63蓄留再生稻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一般只有三片叶,均较短小,且长宽因叶序和萌发节位而异,长宽法叶面积校正系数也随之而不同。剑叶、倒二叶和基部叶的校正系数平均为0.694、0.753、0.712,总平均为0.720。叶面积(Y)与叶片的长宽乘积(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5705+0.7619X.促芽肥可提高前期叶面积,长苗肥可提高后期叶面积。再生稻单株叶面积主要由剑叶和倒二叶构成,各叶的贡献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
袁继超孙晓辉马均
关键词:汕优63再生稻叶片叶面积
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被引量:21
1994年
头季稻齐穗后15天施用赤霉素既可增加头季稻产量,又可增加再生稻产量,增产的原因是头季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再生稻的有效穗的提高。外源赤霉素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和相互间的平衡,延缓了根叶衰老。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
关键词:季稻水稻赤霉素再生稻杂交水稻中稻
攀西地区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子及其垂直变化特点被引量:30
2005年
通过2年在攀西地区不同海拔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稻米淀粉RVA谱各特征参数中以消减值(SBV)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大。栽培地点不同,稻米淀粉的RVA谱有较大差异,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呈三维凸型曲面关系,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PKV和BDV先升后降,因此存在高值区域,即“最优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的“最优区”不尽相同,粳型品种“最优区”的海拔高度较籼型品种高。PKV与播种期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但BDV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SBV则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应适时播种。在气候因子中,PKV、BDV与齐穗后20d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正相关,而SBV则相反,不同品种的RVA谱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袁继超丁志勇蔡光泽杨世民朱庆森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RVA谱环境因子海拔高度
丙戊酸钠通过p21调控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成年雌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VPA(10-5、10-4、10-3、10-2、10-1、1、10 mmol/L)作用于NSCs,CCK-8法检测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VPA(10-5、1 mmol/L)作用于NSCs 48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PCR测定p21在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2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显示,当VPA浓度>10-5mmol/L时,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脊髓NSCs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同样浓度下,VPA可阻滞NS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减少。PCR检测发现VPA可促进p21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VPA可促进p2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能通过促进p21表达,使NSCs阻滞于G0/G1期,最终抑制NSCs增殖。
黄磊储卫华袁继超赵明月陈图南蒋周阳林江凯冯华
关键词:丙戊酸钠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P21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本文以西南区主推的玉米杂交种正红311和正红6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两玉米品种发芽初期(前3 d)的α-淀粉酶活性,但提高了后期(5 d后)的α-淀粉酶活性,因而降低了发芽势,但提高了种子发芽的整齐度。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两品种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控上促下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茎粗和根数,降低苗高,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活性、根系活力,降低MDA积累,提高根干重和根冠比,培育出健壮幼苗。
廖尔华丁丽罗延宏孔凡磊袁继超
关键词:烯效唑玉米种子萌发壮苗生理指标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