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关系的评价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推荐一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指标—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方法 以Bloom 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 ,对 34 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组织学分级并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比较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的癌组织学分级、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中发现 ,Sv≤ 4 4的患者中 ,89 3%生存 5年以上 ,Sv >5 5的患者中 ,82 5 %死于 5年以内。结论 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是可靠且独立的预后指标 ,Vv、组织学分级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 裴素丽姜红光赵冬梅乔思杰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体视学组织学
- 淋巴结单核细胞样B细胞反应性结节性增生
- 2005年
- 乔思杰裴素丽于庆凯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节性增生细胞反应性细胞样单核病例简介
- 组织学分级相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方法 观察 HE切片 ,以 Bloom- Richardson法和 Elston法 ,进行组织学分级 ,对淋巴结癌转移进行计数 ,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 3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实质体积密度 (Vv) ,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 ,比较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 ,Sv、Vv、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组织学分级相同时 ,无论淋巴结有无转移 ,Sv>9.4时 ,组织学分级 级的病例 ,5年内全部死亡 ,Sv<1 .8时 ,组织学分级 级的病例 5年全部生存。结论 组织学分级相同时 ,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 Sv可以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素 ,Vv、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预后相关因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 夏庆欣庄競于庆凯裴素丽乔思杰
- 关键词:组织学分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赵冬梅付怀平裴素丽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学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与预后关系的评价——附34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型及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343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的石蜡HE切片重新阅片,对每例切片分别按国内和国际标准(WHO分类)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比较它们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国内标准划分单纯癌208例(606%),硬癌5例(15%),髓样癌130例(379%),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病例按WHO分类均归为浸润性导管癌。以Bloom-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Ⅰ级48例,Ⅱ级185例,Ⅲ级110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2例),730%(135例),500%(55例)。Ⅰ、Ⅱ、Ⅲ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应按WHO分类诊断并进行分级。
- 裴素丽姜红光赵冬梅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组织学分型预后
- 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预后因素对比分析——介绍体视学参数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对比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预后因素。探讨其体视学参数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淋巴结阳性 13 7例和阴性 2 0 6例病例的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 ;以Bloom Richardson和Elst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淋巴结情况不同时Sv、Vv及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无论淋巴结情况及组织学分级如何 ,Sv与预后负相关 ,Vv与预后正相关。癌巢表面积密度Sv≤ 4.4患者 89.3 %生存 5年以上 ,称安全型 ,Sv >5 .5患者 82 .5 %死于 5年以内 ,称危险型。此外 ,Sv <1.8患者 ,均生存5年以上 ,Sv >9.4患者均死于 5年以内。淋巴结阳性组的Sv值高于阴性组 (P <0 .0 1)。此结果Sv正判率 (CA ) 89.2 6%、灵敏度 (SE) 0 .92 5 0、特异度 (SP) 0 .82 93。结论 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 -Sv值可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指标。高Sv值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高Sv值同时淋巴结阳性是 5年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而Vv、淋巴结转移。
- 姜红光裴素丽乔思杰
- 关键词:体视觉淋巴结转移预后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与预后的关系
- 1999年
- 裴素丽姜红光石磊赵冬梅乔思杰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体视学参数预后
- 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的制备被引量:9
- 2001年
- 楚广民罗伟裴素丽
- 关键词:石蜡切片
- p53、Bcl-2基因调控与细胞凋亡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001年
-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p53、Bcl- 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肾母细胞瘤发生、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探讨 p53、Bcl- 2基因调控与细胞凋亡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肾母细胞瘤用DNA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肾母细胞瘤凋亡指数 (AI)为 1‰~ 40 0‰ ,平均 1 0 0‰ ,p53、Bcl- 2的表达指数PEI、BEI分别为 0~ 30 0‰、1‰~ 360‰ ,平均值分别为 82‰、90‰。统计学分析表明细胞凋亡和 p53与肾母细胞瘤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相关性 ,细胞凋亡与 p53呈负相关 ,Bcl- 2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凋亡、p53均无关。 结论 p53在调节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p53基因突变可能与机体清除后肾胚胎细胞的凋亡机制丧失 ,生后残存的胚胎组织发生肾母细胞瘤有关。细胞凋亡和 p53突变与肾母细胞瘤的细胞分化、恶性程度有关 ,PEI。
- 裴素丽石磊魏冰马杰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BCL-2蛋白P53蛋白基因调控
- 恶性黑色素瘤中细胞角蛋白的表达被引量:7
- 1999年
-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收集本院恶性黑色素瘤(下称恶黑)标本12例,其中皮肤原发恶黑9例,淋巴结内转移性恶黑3例。无色素性恶黑2例。组织用4%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均作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HMB45、S100染色。2方法:免疫组化...
- 裴素丽马杰潘虎魏冰乔思杰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