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挺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双踝骨折
-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双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来,我们在踝关节镜监视下内固定治疗双踝骨折,术中术者自行牵引,采用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先清理游离骨折碎片及脱落软骨,探查关节损伤情况,将内外踝骨折端固定后,...
- 许挺杨匡洋丁玲
- 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杨匡洋许挺
- 关键词:膝关节误诊
- 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2例RockwoodⅢ型或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2~56岁[(37.7±1.6)岁]。Rockwood分型:Ⅲ型22例,Ⅴ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均采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行喙锁韧带重建术。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制动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及肩关节简明测试(SST)评分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有无感染、松动、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48个月[(27.8±11.6)个月]。手术时间为48~93min[(65.0±24.6)min],住院时间为3.2~10d[(6.5±2.6)d],术后制动时间为21~35.3d[(28.2±7.1)d]。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VAS由术前(5.7±2.5)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2±0.8)分(P<0.01),CMS由术前(29.3±3.4)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3.2±2.1)分(P<0.05),ASES评分由术前(28.9±10.1)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5.7±5.6)分(P<0.05),UCLA评分由术前(11.6±2.8)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34.2±1.5)分(P<0.05),SST评分由术前(3.5±1.2)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7±1.4)分(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32),其中2例术中喙突隧道向一侧豁出,术中改为"U"形环绕喙突法固定;1例术后发现复位不足,二次手术肩锁关节成形后复位;1例锁骨端钮扣钢板下陷导致复位丢失;1例过度复位。结论对于RockwoodⅢ型或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重建喙锁韧带,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势。但该方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赵立连卢明峰许挺邢基斯何利雷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关节镜ENDOBUTTON钢板
- 关节镜下治疗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治疗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采用腕关节镜技术镜下治疗17例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在镜下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部分切除、缝合术等治疗。术后记录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等。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7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握力改善。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拆线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TFCC成形术后原有疼痛消失,但手术瘢痕处压痛。结论腕关节镜下治疗PalmerⅠB型TFCC损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术后短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许挺赵立连张朝鸣邢基斯何利雷
- 关键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关节镜短期疗效
- 一种多用途筋膜罐
- 本实用新型涉及筋膜肌肉松解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多用途筋膜罐,其包括筋膜刮层;筋膜刮层用于提供多种模式筋膜放松治疗,筋膜刮层为内层圆形结构,所述筋膜刮层包括A面、B面、C面和D面;A面为三爪形结构,B面为两爪形结构,C面为圆...
- 张朝鸣黄金凤林娟许挺王昌兵李彦锦傅楚滢余燕灵赵立连谭艳庆陈小舒钟敏莹
- 弹性超声观测针刺联合术口周缘皮肤浮刺法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口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弹性超声观测针刺联合术口周缘皮肤浮刺法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口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于术后1个月给予弹性超声观测针刺联合术口周缘皮肤浮刺法治疗,对照组术后同期予以常规镇痛、消肿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于针刺前及针刺结束后7 d检测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V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和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超声观测针刺联合术口周缘皮肤浮刺法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口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修复增生性瘢痕,值得在临床推广。
- 王昌兵卢明峰许挺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增生性瘢痕
- 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转归被引量:17
- 2020年
- 背景:固定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预后的重要因素,Endobutton袢钢板和Rigidfix横穿钉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2种股骨端悬挂固定装置,它们的优点是固定强度大,肌腱与骨隧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腱-骨愈合等。但这2种固定方法本身在临床疗效、骨隧道扩大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争议。目的:探讨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并进行了第2次关节镜探查的270例病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股骨端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Endobutton组150例采用Endobutton袢钢板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Rigidfix组120例采用Rigidfix横穿钉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2组胫骨端均采用Bioabsorbable Interference Screw+AO空心钉固定。采用MRI测量2组骨隧道扩大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Tenger评分表及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关节测量仪评价膝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稳定性;术后1年二次关节镜探查时观察移植物连续性、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以及关节内是否有异常结构。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4个月;②术后1年Endobutton组股骨端和胫骨端骨隧道扩大均较Rigidfix组明显(P <0.05);③术后1年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5),2组间术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1年2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二次探查前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Endobutton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12±1.20) mm,Rigidfix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23±0.91)mm,2�
- 赵立连卢明峰邢基斯何利雷许挺王昌兵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中度肩袖撕裂的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缝线桥组(实验组38例)与双排缝合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肩关节镜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UCLA、ASE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与随访期间肩袖再次撕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术组患者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小于双排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临床效果与双排缝合组的相似,但术后疼痛明显小于双排缝合术。
- 许挺何利雷王昌兵
-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术后疼痛
-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估及步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符合标准的30例(3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并作为试验组,另外再纳入20例(20膝)膝关节正常的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正常组。试验组患者接受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正常组研究对象不做任何治疗干预,仅作为观测指标对照。本研究观测指标主要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美国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比较试验组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观测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正常组作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3个时间段两两之间的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以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最大前位移和最大内位移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在3个时间段两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与正常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相比,最大伸直角、最大内位移和最大外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差异仍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适当的病例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满意,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
- 何利雷赵立连卢明峰许挺邢基斯王昌兵
- 关键词:疗效评估步态分析
- "in-out-in"置钉技术在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 "in-out-in" 置钉技术在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行枢椎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均存在一侧或双侧枢椎椎弓根发育不...
- 许挺赵立连张朝鸣邢基斯何利雷
- 关键词:枢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