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倩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1,3-二醇二甲醚、双苯甲酸酯类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合成与应用
- 工业上丙烯聚合催化剂以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Z-N)催化剂为主。在Z-N催化剂中,给电子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二醚类、1,3-二醇酯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内给电子体,用其合成的新一代Z-N...
- 许文倩
- 关键词: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丙烯聚合内给电子体催化活性
- 文献传递
- 2,2-二异丁基-1,3-丙二醇二甲醚的合成被引量:2
- 2010年
- 实验以丙二酸二乙酯和溴代异丁烷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酯还原和醚化反应合成2,2-二异丁基-1,3-丙二醇二甲醚,分别考察了关键因素对3步合成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烷基化反应时,乙醇钠分2批加料,萃取剂为乙醚;酯还原反应时,2,2-二异丁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氢化铝锂的摩尔比为1∶1.5,反应时间为60 min;醚化反应时,碘甲烷为甲基化试剂,60%氢化钠为碱,反应时间为6 h.以丙二酸二乙酯计产物的总收率为71.8%.
- 许文倩孙树娟雒佳莉王新胜李效军
- 关键词:烷基化醚化
- 2-异丙基-5-甲基-2-己烯醛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 2010年
- 以异戊醛为原料,在回流加热条件下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2-异丙基-5-甲基-2-己烯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相转移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关键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其用量为异戊醛质量的3.0%,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其用量为异戊醛质量的1.0%,反应3 h时,产物收率为83.3%。产品用红外光谱以及1H和13C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
- 雒佳莉许文倩孙树娟王新胜李效军
- 关键词:羟醛缩合相转移催化
- Z-N型催化剂——2,2-二异丁基-1,3-丙二醇二氯代苯甲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被引量:3
- 2010年
-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氯代苯甲酰氯为原料,经烷基化、酯还原和酰化反应合成了四个新型的Z-N型催化剂——2,2-二异丁基-1,3-丙二醇二苯甲酸酯衍生物(4a^4d),总收率73%~80%,其结构经1H NMR表征。以合成聚丙烯为探针反应,考察4a^4d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4a^4d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苯环上引入氯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不影响其他性能,且当氯处于羧基间位时,催化活性最佳。
- 许文倩李效军王新胜雒佳莉孙文姣
- 关键词:酰化反应
-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2,2-二苯基-1,3-丙二醇二甲醚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以二苯甲酮、氯乙酸乙酯、甲醛水溶液和碘甲烷为主要原料,经达森缩合、酯水解、脱羧、重排、缩合歧化和醚化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对合成反应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的总收率61.3%(以二苯甲酮计),产品气相色谱纯度为97.4%。1HNMR分析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 刘敏孙文姣李效军雒佳莉许文倩闫林林
- 催化裂化汽油的N-甲酰吗啉萃取脱硫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了以N-甲酰吗啉为萃取剂,萃取脱除模型汽油和催化裂化汽油中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模型汽油:在萃取温度为65℃,萃取时间为6min时,脱硫率达到96.6%,油收率为88.3%;对于催化裂化汽油:在萃取温度为65℃,单级萃取时间为8min,经过三级萃取后,催化裂化汽油总脱硫率达到81.8%,油收率为95.2%.
- 王新胜雒佳莉李效军许文倩
- 关键词:N-甲酰吗啉催化裂化汽油萃取脱硫
- 4-溴邻苯二甲酸酯的合成被引量:1
- 2010年
- 标题化合物为改性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内给电子体。比目前所应用的邻苯二甲酸酯在维持较高的立构规整度的同时更能提高催化剂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溴酸钠及正丁醇为主要原料,经溴化和酯交换两步反应制备4-溴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合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计产品的综合收率为84.9%,此方法比文献方法的收率提高了47.5%。同时以反应中间体4-甲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4-溴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及4-溴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单步收率>90%,实验所得中间体及产品结构经1HNMR分析确定。
- 孙树娟李效军许文倩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溴化反应酯交换反应
- 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苯甲酸酯类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合成与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由异丁醛和苯甲酰氯为原料经缩合、歧化、酯化合成了4种新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苯甲酸酯,重点考察了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该内给电子体的适宜合成条件为:醇与苯甲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2.3;催化剂三乙胺与苯甲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3.0∶1;反应时间为13 h;后处理时,用5%NaOH水溶液洗涤30 min可除去三乙胺和过量的酰氯,苯甲酸酯的收率最高可达93.0%,HPLC纯度>99.0%。用于丙烯聚合时催化剂催化活性可达到52 kgPP/gcat,同时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6.50,熔融指数18.24。
- 孙文姣刘敏许文倩李效军
- 关键词:内给电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