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甫荣

作品数:10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6篇子核
  • 25篇壳模型
  • 24篇原子
  • 24篇原子核
  • 15篇衰变
  • 13篇质子
  • 11篇推转壳模型
  • 11篇重核
  • 11篇高自旋
  • 11篇超重核
  • 10篇自旋态
  • 10篇高自旋态
  • 9篇第一性原理
  • 9篇核科学
  • 8篇能级
  • 8篇能级结构
  • 8篇中子
  • 7篇质子衰变
  • 7篇同核异能态
  • 7篇能态

机构

  • 103篇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近...
  • 1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原子能科...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文山师范高等...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6篇许甫荣
  • 18篇郑春开
  • 10篇周小红
  • 10篇裴俊琛
  • 10篇徐树威
  • 10篇谢元祥
  • 9篇张玉虎
  • 9篇李占奎
  • 9篇胡济民
  • 8篇吴哲英
  • 6篇周善贵
  • 6篇刘红亮
  • 6篇刘军
  • 5篇邢烨炳
  • 5篇柳敏良
  • 5篇王旭东
  • 4篇王治民
  • 4篇石跃
  • 4篇郭应祥
  • 3篇马飞

传媒

  • 16篇高能物理与核...
  • 15篇科学通报
  • 13篇原子核物理评...
  • 9篇物理
  • 7篇中国科学:物...
  • 4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中国科学(G...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第十次全国核...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大学物理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学科普
  • 1篇2002年不...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2篇2004
  • 16篇2003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0Ce的Kπ=7-同核异能态的形状研究
用组态限制的方法研究了130Ce的Kπ=7-同核异能态的形状.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很好地符合.计算得到的形变表明这个同核异能态具有大小和基态大致一样的长椭球形状.不过,它的势能面在γ自由度上非常软,这很可能是导致其K混合...
刘红亮许甫荣
关键词:同核异能态四极矩
文献传递
稳定核195Pt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2012年
利用非完全熔合反应192Os(7Li,(p,d,t)xn)布居了稳定核195pt的高自旋态.根据γ-γ合关系、γ射线的相对强度和各向异性度的测量结果,建立了195pt核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11条新的γ跃迁和9个新能级.通过与邻近核的能级系统性比较,指出了195Spt核基于vi-113/2,和vi-213/2vj-1(j=p3/2,f5/2)组态的转动带能级结构.同时,利用Total-Routhian-Surface(TRS)理论计算结果讨论了195pt核的转动带性质.
王思成周小红方永得张玉虎石跃柳敏良王建国郭应祥高丙水滑伟李仕成马飞李广顺何龙王志刚颜鑫亮方芳吴晓光贺创业郑云王治民许甫荣
关键词:奇A核转动带
不稳定原子核的奇特结构和衰变性质研究
叶沿林许甫荣华辉李智焕江栋兴
不稳定核物理涉及核素图上广阔的未知区域,已经展现出以新的结构及运动形态和新的有效相互作用为表征的新物理,必将深刻影响核科学进步以及未来的核能技术和核安全,因此已成为所有科技大国均重点部署的必争之地。该项目组自上世纪九十年...
关键词:
关键词:衰变性质
超重核高自旋同核异能态及稳定性
偶偶超重核位能曲面的组态约束计算系统地揭示了低能高角动量轴对称多准粒子态的存在。计算结果同时表明长寿命多准粒子同核异能态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个量子体系中, 基态一般要比激发态稳定。但在超重核中,准粒子激发可
许甫荣
关键词:同核异能态高自旋准粒子
文献传递
超重核的球形和变形壳结构
应用宏观-微观模型系统研究了超重核的形状和结构性质.其中,宏观能是由基于核子密度泛函的连续介质模型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超重核的结合能、α衰交能和寿命的实验数据.对单粒子能级的计算和分析表明超重核的壳结构是形变和...
吴哲英许甫荣
关键词:超重核基态性质
文献传递
奇A核Pd同位素中h_(11/2)入侵轨道的形状驱动效应研究
2015年
过渡区原子核的形变与准粒子占据的轨道密切相关。采用推转壳模型首次系统性地研究了奇A核^(99)Pd,^(101)Pd和^(103)Pd原子核中h_(11/2)轨道对核芯的形状驱动效应,基于Total-Routhian-Surface(TRS)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当过渡区原子核^(99)Pd,^(101)Pd和^(103)Pd中的准粒子开始占据h_(11/2)入侵轨道时将会使原子核产生稳定的四极形变。另外,对A≈210质量区近滴线核的高自旋态研究现状及今后进一步的工作也进行了概述。
周厚兵董国香孙小军许甫荣
关键词:推转壳模型
前中子星内的-K凝聚和超子的生成
2005年
用相对论平均场下的手征强子模型研究了前中子星内-K凝聚和超子的生成。结果显示,前中子星内的中微子束缚使得出现K-凝聚的临界密度推迟到更高的重子密度,而-K0凝聚无法出现。同时中微子束缚使得前中子星的状态方程变硬,从而前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变大。如果考虑超子,前中子星内无法出现-K凝聚,同时系统的状态方程变软(与不含超子的情况相比),从而对应前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变小。
谷建法郭华李希国刘玉鑫许甫荣
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衰变
简要回顾了实验小组在过去8年中获得的实验结果,即采用氨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P- γ”符合方法,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在A=90核区的N=Z线附近获得了5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黄文学舒能川陈永寿许甫荣王鲲
关键词:质子滴线Β缓发质子衰变
文献传递
几何模型与高自旋态
一般认为几何模型只适用于低激发集体运动态。近来吴崇试和曾谨言由玻尔哈密顿量经过一些简化假设,推得转动谱近似公式,在无回弯时可准确适用于大形变偶偶核基带到 I=30h 左右,应用于超形变带也取得成功。因而对玻尔哈密顿量的应...
胡济民许甫荣郑春开
文献传递
合成与研究近质子滴线新核素129Pm
徐树威谢元祥许甫荣李占奎王旭东邢烨炳
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合成近滴线的新核素并研究其衰变性质。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完成的。由SFC加速器引出的能量为232MeV的40Ca12+重离子束轰击自支撑的同位素靶92Mo,产生稀土区未知核素129...
关键词:
关键词:新核素核物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