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琳
- 作品数:55 被引量:3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GIS技术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99
- 2001年
-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国内外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GIS技术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此外,还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应用GIS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彭盛华赵俊琳袁弘任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水环境
- 南极长城站地区与中国环境演变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通过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环境变化与中国不同地区所反映的环境演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重要的相似性.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环境变化与中国西部山区冰川地貌以及东部亚热带北界南北摆动的良好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个支持南北半球间相互作用的证据.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气候变化与中国和世界海平面变化的一致性,也支持了全新世以来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的一致性.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全球性的科学规律,必须重视以整个地球为对象的宏观与整体研究.
- 赵俊琳
- 关键词:环境演变
- 基于GIS技术的流域水文水环境信息系统开发初探──以汉水流域为例被引量:22
- 2001年
- 介绍了流域水文水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以汉水流域为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汉水流域水文水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结构,以1∶100万数字化地图数据ArcChina为基础,开发了具有一些初步功能的汉水流域水文水环境信息系统,并就该系统潜在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 彭盛华赵俊琳翁立达
- 关键词:水文水环境汉水流域GIS技术
- 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对策探讨被引量:23
- 2001年
- 汉水是长江中游北岸跨省级行政区的一级支流。汉水流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流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发达 ,人口密集。因此 ,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初步研究了汉水流域水环境安全管理问题 ,首先探讨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然后就流域水环境安全的主要点源和非点源压力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在时间上 ,汉水流域水质总体上有逐年恶化的趋势 ,枯水期存在点源污染问题 ,丰水期存在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 ;在空间上 ,上游干流个别江段和整个流域多数支流水质污染严重 ,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 ,中下游干流水质时有污染现象 ;河南 -湖北省界水体存在水质污染问题。最后 ,根据汉水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法制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监测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科研、流域生态建设、行政区之间利益分配。
- 彭盛华翁立达赵俊琳
- 关键词:汉水流域水质水环境安全管理
- 海岸带环境系统与海岸带信息系统被引量:13
- 2001年
- 本文提出海岸带环境系统的概念模型 ,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 ,论述了自然控制和等级调控理论、全球变化和区域调控理论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理论基础。阐述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信息机理。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进行海岸带信息集成与综合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复杂的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时空模型 ,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裴相斌赵俊琳
- 关键词:海岸带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变化遥感技术环境系统
- 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被引量:12
- 1997年
- 本文阐述了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以ARC/INFD为平台的系统功能和结构设计;并制定出海岸带环境管理的指标体系等技术关键和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这些技术关键亦有益于指导其他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 邓春朗赵俊琳阎鸿邦张世钢佟羽
- 关键词:GIS海岸带管理信息系统
- 南极长城站地区现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与自然环境演变
- 赵俊琳
-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土壤N_2O排放特征被引量:3
- 2001年
-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 ,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区土壤在夏季 2个月内N2 O的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晴天和雨天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温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在雪天 ,与温度的变化不一致 ;苔藓、地衣这 2种不同的植被土壤N2 O排放通量日变化基本一致 ;温度是影响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 ,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 ,干湿交替有利于N2 O的排放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3 .71 52kg ;地衣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2 .53 4 4kg .由此可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排放量虽然很小 ,但仍起着大气N2
- 孙立广朱仁斌谢周清赵俊琳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
- 关键词: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土壤排放通量一氧化二氮排放特征
- 近2000年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1/δEu特征与气候演变被引量:15
- 2002年
- 测试分析了近 2 0 0 0年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沉积物中的部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周围的母岩风化产物。相对于Cs/Rb ,La/Yb和Sr/Ba而言 ,1/δEu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反映生物强度变化的S元素丰度的波动明显一致 ,且与近 2 0 0 0年来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几乎同步。这表明尽管稀土元素Eu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但是 ,1/δEu对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强度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能够用来反演古气候环境的演变。
- 谢周清孙立广刘晓东赵俊琳
- 关键词:菲尔德斯半岛沉积物古气候
-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微区CO_2浓度的监测被引量:7
- 2001年
- 在南极苔藓植被的微环境区内 ,CO2 的浓度在 4 73 5mg·m- 3以上 ,大大高于全球CO2 的平均浓度 (3 56mg·m- 3) ,可见苔藓等植被区可能是大气CO2 的源之一 .这与特殊的南极条件下植被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 .在苔藓分布区 ,CO2 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菲尔德斯半岛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使得CO2 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出现局部波动 ,不同的天气状况也使CO2 浓度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 :光照条件是CO2 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 ,从CO2 浓度的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 ,CO2 浓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 ;与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本文首次给出了极地环境下植被微区的CO2 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 朱仁斌孙立广谢周清赵俊琳
- 关键词: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植被二氧化碳浓度植物监测